第一百六十章 鸿渐于岸(七) (第3/3页)
继续道, “就执国而言,我们最大的敌人,乃是僭称伪帝的东虏。我们与东虏之争,乃是正统之争,是天下之争,这是国战。这场战争无法妥协,只有当一方将对方完全消灭之后,战争才会停止下来。”
众学员闻听一时神情肃穆,只听李辰继续大声道, “国朝偏安关陇,立国艰辛。但是我们顽强地坚持至今,屡次打败东虏的进犯。除了气运和将士们的浴血奋战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在支撑着我们。” 李辰一指身旁的贺兰盛, “今日在坐的,有鲜卑,有汉人,有吐谷浑,但是我们亲如一家,毫无间隙,因为有个伟大的力量在凝聚我们,这就是文明。在文明的感召下,我使用同一种语言,用同一种文字。我们享受文明带给我们的便利和舒适,我们享受书法、音律等一切体现文明的艺术创造的美妙。我们更有着相同的礼仪和观念,我们相信这个世道应该众生平等,有教无类,老有所养,仁义公正。我们崇尚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把仁义礼智忠孝信义当作为人的根本。我们虽然知道这只是我们的理想,而世事艰辛,未必如意。况且世界之大,难免理念不同,但是我们不为己甚,愿行大道中正来推进它!” 李辰语调一转, “可与我们相对的东虏,却正是相反。他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六镇爪牙犀利。銮仪西顾,文章典籍皆遗于洛阳,所以礼仪足备,文华斐然。然他们徒有其表,而内则未必。高欢欺凌君上,迫先帝西幸。又俱迁洛阳官民于邺,一声令下,数十万户仓皇于路。敌将侯景更纵火焚尽洛阳,一代雄都,无数锦绣财富,终为灰烬。如此种种,皆性比禽兽,又有何礼义可言?他们虽衣冠华美,而骨子里却还是胡虏的那一套恃强凌弱的东西。我们与东虏之战,争的不独是天下,争的是更道统和文明!” 李辰紧攥右拳,在空中用力一挥, “因此,虽然和东虏相比,我们实力弱小,我们人稀地狭,我们的军队没有他们的强大,但是这场战争必须进行下去,必须坚持到底!我们也必须赢得最后的胜利!” 众学员听得一时群情激昂,人人胸中都似乎迸发出一种想要无畏战斗的渴望。只听李辰又道, “和东虏的战争将是长期的,这是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的。这个过程也不会顺利,还会经历残酷的战斗和重大的牺牲。但是我们不会退缩,因为我们不会放弃我们的文明,放弃我们的信仰,让我们的子孙生活在暴政之下!” 李辰最后道, “将者,国之辅也。将辅周则国之强,将辅隙则国之弱。诸位都是我华部军中的栋梁之材,是华部军未来的希望,希望你们在这里勤学苦练,将来早日担当大任。努力吧,诸君!” 众学员一时心潮澎湃,齐刷刷起身向李辰大礼而拜, “职下凛遵大都督教诲!矢志不忘!” 李辰平伸双手, “诸君请起吧。” 看着下面这些年轻充满朝气的脸庞,李辰心中也暗自升起一种自豪感。这些都将是自己亲手教出来的,在思想上会受到自己影响的军官,势必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华部军的中坚。但是李辰同时又感到一丝沉重,他依稀地记得下来将会是东西魏之间的巅峰对决,也是伤亡最为惨烈的邙山大战。希望上天能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为此做好准备吧。 李辰向众人还礼后,再和贺兰盛交谈几句,便离开讲武堂,驱马和卫士们返回金城去了。 接下来,贺兰盛给学员们讲了基本的步兵阵列和战术。 “…诸军营将下之时,当营跳荡、奇兵、马军并战锋、驻队,各另严备持仗…” “…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即发箭,弓手去贼六十步即发箭…” “…若贼至二十步内,即弓手、弩手俱舍弓弩…,其弓弩手先络膊将刀棒自随,既与战锋各队齐入奋击。其跳荡、奇兵、马军不得辄动…” “…若步兵被贼蹙迫,其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步兵即须分回整顿缓前…” “…若跳荡及奇兵、马军被贼排退,战锋等队即须齐进奋击…” …… 乙弗怀恩是侍卫出身,从未带兵上阵交锋。今天听贺兰盛将这些战术阵法,真是闻所未闻,不由心驰神漾,只管笔走龙蛇,不住地记录着其中的精要。直到贺兰盛讲完课离去,乙弗怀恩还沉浸在其中,仍在翻看手中的笔记,体会其中的要义。 **丹在旁感慨道, “不道落雕都督不仅神射惊人,更深通兵法!真神人也!” 他看乙弗怀恩看得认真,不觉尴尬道, “可惜我不识字,什么也记不下来。” 乙弗怀恩听了安慰道, “不要紧,我都记下来了。日后我每天教你认字。” **丹大喜道, “那真太好了!” 两人正说着,却看到两名军士抬了一张高座放到了教室中间“武”字下面的长案前。这高座甚是奇特,比一般的座椅要宽大,两边有扶手,后面还有台阶。 大家正在疑惑,却见门口一个纤丽的身影飘然而入。乙弗怀恩一见来人,顿时心中如遭重槌…… 附录: 贺兰盛讲的话,引自《李卫公兵法》。《李卫公兵法》是唐初大将李靖所著,是与那个时代最为接近的一部兵书,这里偷来一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