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别来无恙 (第3/3页)
墨笔写了,“按”“察”二字。那两人其貌不扬,一人渺了一目,用一块黑布遮了。另一人右手仅余二指。这二人进来未发一言,但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血腥杀气,只觉得空气一窒。
只听那渺了一目的黑衣人开口道, “怎么,居然有人敢在金城的地盘上撒野,又可知死字怎么写么?” 声音嘶哑,如同是一把锯子在一块木头上拉着,令人浑身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那店主斜目瞥一眼姜东主随从高举的拳头,轻轻推开他揪着自己胸襟的手,然后笑呵呵地对进来的两个黑衣人行礼道, “原来是两位按察大哥。这个客人他就是开个玩笑,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事。” 这时姜东主和另一名随从进来,一把抓那随从的手,将他向外拽。姜东主则对黑衣人作礼道, “我这伴当初来乍到,不懂金城的规矩,行事有些鲁莽,他本无恶意,失礼勿怪。” 那渺目的黑衣人冷声道, “金城最讲法度,还请这位郎君关照你的伴当,今后谨言慎行。” 姜东主再礼称谢。他刚转身要走,却被店家喊住, “这里还有你的金子!” 姜东主看也不看,转身欲走道, “就算是赔礼之物!” 不料那店家道, “不义之财,谁人稀罕!” 说着随手将两锭金子丢了过来。姜东主忙伸手接住,有些尴尬地告辞而去。 商队的人被闹了这么一出,一时都没了兴致。他们找个地方匆匆用了一餐,也就返回馆舍。 …… “你说对方的东主想拜见我?” 却说李辰听了李由的禀报,有些疑惑地反问道。 李由在下面揖手道, “正是如此。不过对方没有明言,只是婉转表示想要接好使君之意。想来他们是意欲与兰州结交长远,想得使君庇护,故有此念。” 李辰点点头,这也可以理解,一个商人远行千里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前来贸易,肯定是想要接好地方官员,作为保护伞的。李辰问道, “那么,自知意下如何,我可见得么?” 李由忙行礼道, “此番对方所购瓷器、琉璃、百工等数目巨大,价值累万,诚是百利于兰州。使君若拨冗垂见其东主,以安其心,可利长远。然此人毕竟不过一白身耳,使君何等身份,岂是他想见就见的。” 李辰皱眉道, “那你意如何?” 李由道, “可择一日使君前往巡视工坊,职下邀其前往,装作偶遇车驾。使君唤他上前,慰言两句,也就是了。” 李辰沉吟片刻道, “就依自知所言,你下去安排吧。” 过了两天,李辰前来康乐堡的工坊视察。他首先来到冶铁的作坊,工曹主事钱铭早早迎候在这里。 工坊费尽心血造出来的第一门大炮在发射了十余发之后,最终还是炸膛了。这个教训使李辰意识到自己只要造出火药就能发明大炮等火器的想法太幼稚了。火器不仅仅是火药的问题,更是金属冶金工艺发展的问题。没有合格的可以耐受火药燃烧所产生高温高压的金属材料,是无法实现火器的大规模装备的。这也是火器在中国历史上会晚在宋代才出现,直到明代才开始大规模装备。这是和金属冶金工艺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的。 可惜李辰前世是个文科生,只记得**,却对金属材料工艺一无所知。眼见一时无法突破,李辰果断地下令停止造炮。造一门炮要耗费数百上千斤精铁,这么多铁可以造更多更实用的武器,而不是用不了几次就会炸毁威力也有诸多限制的火炮。 离开了冶铁的工坊,李辰又来到制造琉璃的工坊。这里早已是戒备森严,甚至屋顶上都有手持弓弩的军士戒备。 李辰在钱铭的陪同下巡视了整个琉璃工坊,他注意到在工坊房舍之间的空地上立了几个人,为首似乎是商曹主事李由和什么人在说话。李辰知道这就应该便是东魏来的那只商队东主等人了。 突然,李辰感觉到那群人中有一道冷箭一般的目光向自己射来。李辰心里一顿,但他注目再看时,那目光已转瞬即逝。李辰皱眉将那群人反复审视了几遍,却始终在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李辰以为是自己眼花了一下,因此也未在意。 这时李由过来参见,李辰假意道, “自知今日缘何在此啊?” 李由回禀道, “启禀使君,下官今日陪自关东来的客商巡视工坊,不意与使君尊驾相遇。” 李辰点头道, “原来如此。那客商不远千里,辗转险途,来兰州与我通商,诚属不易,可引来一见。吾当面劳之。” 李由行礼称诺而退。 不多时,李由引了一个文士打扮的年轻人过来。李由先上前禀报, “启禀使君,冀州客商白身姜成觐见。” 李辰道, “传他上来。” 李由转身将手一招,那年轻人方迈步来到李辰近前。李辰只见此人一身白色文士服,面貌清秀,身材修长,倒似一副风流士子的模样。只是他双眼清亮,似乎暗含一股狠劲,令人不可轻视。 这年青人在李辰面前大礼而拜, “草民姜成参见大将军,祈大将军富贵无极,公侯世代!” 李辰微微颔首道, “起来吧。” 姜成再拜称谢起身。 这时,一股若有若无的淡淡香气,钻入了李辰的鼻孔。这香味虽淡,却是异馥奇郁,沁人心脾,绝非凡物。奇怪的是,这股香气却让李辰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这是在哪里遇到过呢?” 李辰不禁皱起了眉头,在脑海中苦苦回忆着… 突然,一个念头犹如一道闪电划过黑夜般出现在他的脑海中。李辰瞳孔骤然一缩,眼中已是寒芒毕射。只见他左手向侍卫们暗做了一个手势,右手已经扶上刀柄,面对来人冷笑道, “高小娘子,别来无恙乎?”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