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五章 邙山之颠(二十五) (第2/3页)
柄寒光四射的宝刀,在彭乐头顶几度举起又放下。而彭乐暗自里浑身肌rou都紧张得绷了起来,坚硬得如同石头一般。但他却不敢稍动,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瞟着高欢的举动。 高欢手中的刀举了半天,终究还是没有砍下去。他最后恨恨地一跺脚,口中 “嘿…”一声,然后将手中刀重重地扔到了地上。 求情的众将提在半空的心总算是落了地。早有一个机灵的侍卫上前捡起宝刀归于鞘中,复置于漆架上。众人一时皆纷纷礼拜,七嘴八舌地恭维道, “多谢大王宽宏…” “大王诚圣人之心,仁恕爱士…” “余等唯效死力,以报大王…” …… 此时彭乐也暗自长嘘了一口气,明白今日算是度过了难关,至少性命无忧。他忙膝行几步来到高欢面前,大礼伏拜, “职下知错了!请大王发令,再拨五千骑兵与我,职下这便重追残敌,誓将那宇文黑獭擒来!” 高欢气得一脚揣在他身上, “尔何放而复言捉邪?” 彭乐顿时面上一阵青白,口中讷讷,无言以对。 高欢转身回座,面上尤自怒意不息。彭乐跪在下面,头不敢抬,却不知高欢最终将如何处置自己,心中不免有有些忐忑起来。 只见高欢以手抚髯,略一沉吟,随即冷目对彭乐恨道, “汝既贪恋财帛,罔顾国法,今日便让尔好生消受一番!” 高欢转首冷声对左右肃立的侍卫道, “来人,取三千匹绢帛来…” 高欢再用手指一点跪在案前的彭乐, “…与我悉数压在这厮身上!” “遵命!” …… 过不多时,侍卫们已经将三千匹绢帛运来大帐,然后一起动手,将缣帛左一匹右一匹地向彭乐身上压去。彭乐跪在那里一动不敢动,只是双手拄地,俯首弓背,仿佛一只蹲坐土中的蟾蜍一般,任由缣帛压在背上。 三千匹绢帛码完,宛如一座小山也似,将大帐填得满满。山尖高高耸起,各色的绢帛锦绣斑斓,溢彩流光。而彭乐则完全被压在了绢帛下面,不见了踪迹。 帐内众官都对高欢这种奇特的惩罚方式感到纳罕,但此刻高欢正在气头上,却是谁也不敢再出言进谏。其中有人不免担心,三千匹绢帛,分量可不轻,会不会把彭乐给压死了? 高欢在座上面如严霜,抚髯冷眼看着侍卫们将绢帛一一堆完。过了半响,方听见高欢冷冷开口高声道, “出来吧,些许绢帛,料也奈何你不得。” 高欢话音既落,只见绢帛堆积的小山微微抖动了几下,堆放在山尖上的绢帛纷纷滑落。接着抖动越来越大,如同是在经历一场强烈地震一般,顷刻间绢帛的小山分崩离析,最后露出下面被埋的彭乐。彭乐此刻跪在满地的五彩绢帛中,面上一副讪讪的假笑,显然分毫未损。 见他如此,高欢面无殊动,只缓缓道, “汝今日虽私纵元凶,罪在难赦。然你力战陷阵,虏西贼王公将佐数十,亦为大功。今过既已受罚,功不可不赏,这些绢帛就算是给你今日功劳的酬赏。” 帐内众官一时哗然,这个反转实在太突然了,前一刻大家还在为彭乐的免死求情,不想最终彭乐不仅无事反又得如此重赏。三千匹绢帛,就算是在富庶的东魏,也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彭乐闻听,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这些绢帛,都赏给我了!?” 高欢肃容冷声道, “孤向是处事以公,赏罚分明,过必惩,功必赏。但有殊功于国,朝廷岂能无酬国士?然汝若日后再敢胆大妄为,行不法之事,孤亦绝不轻饶!” 彭乐大喜过望,当下连连礼拜, “多谢大王厚赏,职下日后唯大王之命是从,绝无轻忽!” 高欢面沉如水,手抚长髯,微微颔首, “且收了绢帛去吧。” 彭乐再拜几拜,欢天喜地地取了绢帛去了。 待大帐重新收拾齐整,高欢命众将清点战果,大赏诸军。高欢又命丞相从事中郎张纂即刻押解所俘获的西贼王公贵戚等重要战俘去河阳,转送邺都报捷。高欢又命整理宴飨,入夜与众将同庆今日得获一场意义非常的大胜。 处置诸事完毕,众官相继告退,高欢紧张了一整天的神经此刻也终于松弛下来。这时,相府功曹参军陈元康上前禀道, “日前营中一军士盗杀驴,军令应死。大王弗杀,命拘以待还并州决之。今日大战,其人乘乱而逸,竟不知所终。” 陈元康字长猷,广宗人,生性柔和谨慎,通解世事。高欢权臣秉国,军务泛广,陈元康内掌机密,承受旨意,甚济速用,深为高欢依重。高欢曾经对世子高澄发怒,当场对其拳脚相加,极口骂之。高澄出来后告诉陈元康,陈元康进谏高欢道, “王教训世子,自有礼法,仪刑式瞻,岂宜至是。” 言词恳切,至于流涕。高欢从此为之戒忿。日后高欢若盛怒中忍不住又打了高澄,则告诫道, “勿使元康知之。” 可见高欢对陈元康的敬惮。 高欢今日未明起身,指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决战,劳累竟日。刚才又因彭乐而起了一场雷霆之怒,还动了手脚。大战之后诸般处置,无不殚精竭虑。时至此刻,已是感觉异常疲劳。他听完陈元康禀报,却也只当一件小事而未放在心上,随意道, “哦,许是畏罪逃回并州去了。且待此战过后,再行缉捕吧。” “遵命!” 陈元康本似还有话说,但他见高欢已面露倦意,犹豫片刻,还是行礼告退。 却是高欢见陈元康欲言又止,和颜问道, “长猷还有何事?但言不妨。” 陈元康踌躇一番,还是禀道, “今日彭乐罔顾大义,贪收贿货,竟私纵敌酋,误国深矣!倘念其功,不致枭首,亦当薄惩,以戒其余。今未加惩处,反得厚赏,诚恐日后群起仿效,则国法无存矣。” 高欢在心底暗自长叹一声,但还是点头温言道, “长猷所言,足见公忠体国之心,实深慰吾怀。然彭乐随我起义山东,又于韩陵陷阵克敌,屡有功劳,一旦贸然处置,则一众勋贵旧属,难以自安。况西贼未灭,强寇尚在,如今自折猛将,亲痛仇快,岂不正遂了黑獭之意?” 高欢右手作拳,按在大腿上,左手拊髯,双目精光四射,他略一停顿又道, “彭乐今日虽有妄行,然毕竟大破西贼,虏其王公贵官,勋冠诸军,如若不赏,何以服众?如今大战未息,元凶犹未授首,岂不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黑獭虽今日鼠窜,只要我军上下一心,将士效命,又何虑不能落网?若明日再战,吾料必就缚于阵前!” 陈元康深施一礼道, “大王识人善任,深谋远见,元康万不及也!” 高欢冷然又道, “不过彭乐为人反复,心腹难得,日后倒是不可不防。” 陈元康肃容行礼称诺,然后告辞离帐。高欢望着他的背影出帐,方才的霸气四溢的枭雄之相缓缓收敛,却是露出几分疲态和落寞…… 入夜之后,高欢在中军大帐摆下宴飨,遍邀诸将僚属等同庆胜利。全体东魏军将士也都各有赏赐酒食。整个邙山中东魏军驻地,一时烛火映天,欢声雷动。 高欢大帐中的宴飨更是觥筹交错,气氛热烈。东魏军诸将皆认为西贼遭此大败,形势更为窘迫,覆亡在即。一时不由人人开怀畅饮,更频频向高欢敬酒。高欢满面笑意,与诸人同乐,然三爵之后,便驻杯不饮。 众人见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