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4章 又成孤儿? (第2/2页)
“崔公公,我来面见皇上。” 说着,李世平抱拳躬身。 崔公公看都没有看李世平,漠然说道:“皇上龙体欠佳,今日连早朝散了,李将军还是不要为难奴家了。” “可是......” 李世平微皱眉头, 话未说完, 一道熟悉的声音由远及近:“李将军。” 李世平一转身,脸上重新挂上了笑意:“国师。” 国师身后跟着两人,一人手中端着托盘,另一人手中持着长剑。 李世平稍显惊愕,也没多想。 “国师,我来禀告战果。” “皇上.......” 国师有些不知如何开口,没想到沉默之际,一旁的崔公公冷笑开口,大声诵读:“李将军接旨!” 接旨? 李世平虽是武夫,但心思也细腻,自然也看出了氛围的不对劲。 不过李世平并没有理会崔公公,而是看向国师:“国师,陛下可是有旨意?” “....有。” 得到国师的肯定, 李世平再也没有犹豫,直接下跪:“臣李世平接旨。” 过了片刻,依旧不见人开口。 崔公公不禁催促道:“国师大人,还不宣旨吗?” ...... 宣旨,宣个屁! 这圣旨上要的又不是你的命,你自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国师看向跪拜的李世平,眼神中闪过一抹悲哀:“李世平接旨。” “臣在!” “吾近日辗转不能寐,梦里见先皇,悲忏万分。先皇开疆扩土,定平我大宋,而今仙鹤远去,却只剩三两糟糠杂兵相护,万分不妥。今赐白绫三尺,望将军永随先皇,荡平九阴,扬我大宋之威。钦此!” 李世平愣住了。 他被赐死了! 这番圣旨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让他上吊自尽。 李世平抬起头:“国师为什么?” “我这一生为了大宋拼死沙场,我....” 国师打断了他的话,不知为何,国师笑了起来:“李将军,这一路我会随你一起,莫慌。” 李世平瞪大了双眼,良久之后,苦笑摇头:“臣.....接旨。” 这一卷圣旨,重若千斤。 其实, 当国师说出那一句“随你一起”时,李世平就想明白了这位年轻皇帝的意图。 先皇的旧部留不得! 李世平算一个,而国师也算一个。 李世平本以为自己尽心尽力,上阵杀敌,可以抵消皇帝的顾虑,但事实上,效果相反。 皇帝更加顾虑了..... 他这一辈子就没有做过对不起先皇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起兵造反,唯有一死。 “臣能否见陛下一面?” 国师没有说话,因为就连他现在都没有资格见皇上了。 崔公公冷笑道:“李将军,别白费心思了,皇上他...” “李将军要见朕,那便见一面吧。” 殿门推开, 十六岁的芳华年岁,正值旺盛。 不出意外的话, 大宋会在这位皇帝的手上,继续强盛几十年。 “你想问朕,为何如此?” 皇上开口, 李世平点头。 皇上轻轻挥手,三四个壮汉从殿内端出满满两车奏章。 他随手翻开一本:“臣叩请陛下,为李将军添功加爵。” 扔掉! “李将军浴血战场,实乃我大宋第一人。” 继续扔。 “分藩而治,上下统筹,臣认为朝廷上下,李将军担此大任最为合适。” 又扔.... 连念了三十余本,本本都和李世平有关。 皇上叹了一口气:“李将军,你让朕如何待你?!” 当皇上,当的不安稳。 这便是一个十六岁青年的顾虑。 李世平磕头:“臣懂了。” 继而又是恳求:“能否给臣留一个好名声?” 万万没想到, 这个请求依旧被拒绝了。 皇上摇了摇头:“朕对外会说,你和国师叛国通敌,被诛杀于乾安宫。但你们的家眷,朕会派人好生安顿,只是需要把他们赶出都城,” 李世平苦笑不已:“谢皇上。” 紧接着, 皇上又看向国师:“父师,你可有什么想说的?” “臣无话可说。” “你们莫要怪朕,这把皇椅,朕想坐的安稳些,委屈你等了。” 皇上说完此话,不再停留,重新走回了殿内,殿门关闭。 古语云,伴君如伴虎! 诚不欺我。 白绫献上,连让他回家看一眼的机会都不给。 这一夜, 大宋国死了两个人。 好像不是很重要,但又好像引动了巨大的动荡。 大宋国弘炘三年, 十六岁的大宋皇帝真正掌控了整个大宋,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武者统帅,尽在他手! 也是这一夜, 李同失去了父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