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三章 来买布 (第1/2页)
锦衣春正文卷第四百四十三章来买布“咳咳……” 李东阳看了三人一眼,清咳了一声应道, “如今说甚么都晚了,陛下已经带着皇后和太子南下,我等还是想法子为陛下想借口遮掩吧!” 众人不由叹气, “只能如此了!” 且不说京中的百官如何议论纷纷,内阁几位阁老如何的想法子为陛下遮掩这不告而落跑的行径,却说这一回朱厚照与夏小妹南下的时机却是选得不好,卫武与韩绮南下,乃是在年后海面冰化,又有海风渐暖时,船越往南越是暖和。 帝后二人出海却是在年前,渤海上已是有冰封的迹象,海风凛冽,此时出海便是受罪,幸得这二人身份高贵但身子不娇贵,又有沿途下头人照顾得好,倒是无灾无病的过了威海卫,经淮安到松江,又至宁波时,朱厚照便命船在上海停了下来,对夏小妹道, “难得不在京里过年,我们也下去走走,带着垚儿四处看看!” 夏小妹笑道, “夫君说甚么便是甚么吧!” 这阵子夫妻二人是难得的撇去了肩头上沉重的身份枷锁,便如普通百姓夫妻一般带着儿子,在海上旅行,这感情倒是越发好了,夏小妹有感夫君对自己的一片情深,倒是改了些脾气,去了不少棱角,言语间温柔恭顺了许多,令得朱厚照心下暗自高兴, “朕这一回还当真是因祸得福了!” 嘿嘿!当真是大吵伤身,小吵怡情,小两口子无事吵一吵,这感情倒更好了! 他这厢得意洋洋,却是浑然忘记了当初在太素殿里发觉妻子、儿子不见时满心愤怒与焦急,这时节享尽了妻子的温柔,却是浑然忘记了那时一心逮着人要揍一顿的发狠了! 夫妻二人相携下了船,身后只带了十来名侍卫,却是出了码头向路人问明了市集所在,便去逛集市。 这上海县乃是松江府辖下一县,却是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有先民活动,春秋时为吴越,后又属楚,汉时便有铸铁、冶铁、煮盐业,隋唐时兴修捍海塘,因而土地得以开垦,成为产粮区,人口日渐增长。中唐时设华亭县,宋时已是风樯浪舶,商贾糜集之地了。 到了前朝时上海镇设市舶司,之后由华亭东北划出五乡定为上海县,又有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自海南带回纺织机,改进了织布的工艺,于是家家户户机杼声不断,待到如今松江布已是全国有名了。 “……正所谓木棉文绫,衣被天下便说的就是这松江府……” 朱厚照一手抱着儿子,一手带着妻子在市集之中穿棱,嘴上还在轻言细语的为妻子解说上海县的来历,顿了顿又道, “上海这处布匹行销全国,自然也是离不了海运……永乐十年,累土积山为宝山,设烽堠以利船舶进出长江……” 夏小妹立在街集之上,见得满眼都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里头的东西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耳边听得丈夫叙述,不由笑道, “果然读了万卷书,还是要行万里路才成,书上看来的终归没有亲眼见着的好,若是在京师里你这么同我讲一通,我必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现下立在这里再听你讲此处历史,立时便有溯古通今之感了!” 朱厚照笑道, “这些也是我前头几日在船上翻书时看来的……” 说起来他这一国之君实在当得窝囊,说是天下人共主,除了前头偷偷去了一趟南昌府,之后却是整日在京师顺天那一亩三分地儿里呆着,不对…… 应当说是紫禁城那一亩三分地儿里呆着,却是连京城都少出,更不用说出来瞧瞧自己的亿万子民如何生活,大好河山怎生的美好了! 想到这处不由冲妻子叹道, “世人都骂为君者不知百姓疾苦,却不知那君王都是被关在宫城里,锦衣玉食的傀儡,所见所闻不过都是朝臣们想让君王看的听的,故而能发出何不食rou糜之言,便也不足为奇了!” 因而君王要想贤明,头一个是要体察民情,再之后才能知晓世情学会分辩是非,若只是在宫里闭塞言听,便要被人蒙蔽一辈子,死后还要背上骂名! 夏小妹听了却是道, “怎得先皇足不出京城,也得了一个贤名?” 朱厚照应道, “父帝是因着自幼身子孱弱,一辈子未离开过京城,未巡视过地方,那贤明仁德的名声,依我现在看来,那都是因着内阁有几位贤臣辅佐,君臣相得之故!” 父皇那是运气好,可若是后头的皇帝运气不好呢? 遇上一帮子佞臣、jianian臣又当如何? 想大庆朝前头一位太祖为何贤明,那自是因着他是开国的皇帝,布衣起家,经过多少风雨,百官们谁敢在他面前耍花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