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誓师大会 (第1/1页)
张明阳撇了撇嘴道:“那我们只能自求多福了,10倍光速,我们到达光速都难。” 张明阳吃完一份,又去打了一份,却总感觉自己吃不饱,会不会是书里有魔法,看的多吃的也多。 一直到晚上八点,张明阳才走出食堂,拍着臃肿的肚子,舒服的在住宅区闲逛。 “今晚的月亮有点弯呀!”看着今晚的夜色,感受着山区的寒风,张明阳觉得冷了起来。 “算了,先回宿舍,”裹了裹衣服,张明阳一路小跑的往宿舍跑去。 宿舍门外,老师林光明正在等着他。 “老师,你站在门外干嘛?” 看到张明阳,林光明拉着他往自己房间里走去。 关上门,林光明招呼着让他坐下来。 “老师,怎么了?有事?”看着有些反常的林光明,张明阳不禁问道。 “明阳,最近光想着项目的事了,一直忘了问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听着老师的问题,张明阳一脸无奈,“老师,别提了,我来这纯属是被王爷爷给坑了,从一封信开始,在到去航天局参观,那是一环扣一环,把我套的死死的!” 林光明听着张明阳的经历,叹着气回道:“我跟你差不多,那天在厂家看材料,被王博文给逮到了,他说这里有我想要的材料,我一激动这不也就来了!” …… 俩人互相听着各种的遭遇,都深感同情,怎么都会被一个老头给骗了呢? “哎,对了!”张明阳问道:“老师您有没有听说过‘北河三’?” “听过!” 一听说‘北河三’,王博文一个劲的冒冷汗,“明阳,你说这事是不是真的?” 张明阳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王爷爷给我看过它的照片,我也说不明白,最重要的是还有个十分神奇的王怀仁!” 听到王怀仁的名字,林光明激动了起来,“你是不知道,自从我一进基地,都在流传着他的传说,什么量子力学、纳米技术,反物质,甚至暗物质技术都有所涉猎,我都怀疑他是外星人。” 林光明摆了摆手,“外星人是不可能,但肯定是个天才,我今天去档案室看过他留下的书籍了,十分神奇以及诡异。” “诡异?”林光明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评价王怀仁,“怎么诡异了!” 张明阳继续说道:“老师,你是没看到,档案室里没有一本你所听到的科技书籍,全是未来武器的设计图纸和相关解析,你说怪不怪,诡不诡异?” “还有这事!” 林光明第一次听说,“改天我得去看看。” 就这样,俩个人一直聊到深夜十一点多,张明阳才准备回去,要不是明天有誓师大会,他们俩能聊一晚上。 回到房间,张明阳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件干净衣服,就上了床准备睡觉。 …… 第二天一早,基地的人都早早的起来了,吃完饭,都在食堂里议论着今天的誓师大会,都在等着今天的指标下发。 张明阳桌子上,反物质小组的成员也在议论着指标。 “就这么点资料,我靠够呛。” “谁说不是呢,我听说飞船的设计图纸早就经出来了,我们能源部的任务最重,10倍光速!” “别提10倍光速了,我来基地之前,我们研究所连核聚变技术都没成功,这直接就开始搞反物质了!” “行了行了,”钱钟书拍着桌子,打断了所有人,“我们国家几十年造核武器的时候,不比现在差,我们现在好歹还有点技术基础,以前的人连核武器长啥样都不知道。” “老钱我看你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林苏反驳道:“你们组做的是推进器的构造,那比我们合成反物质简单多了,我们组大部分人连cao作‘强子对撞机’都不会,竟在这里说些风凉话。” “你……” 张明阳在一旁默不作声,看着他们在吵,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啪啪…” 门外,一个卫兵拍着手示意所有人安静。 “各位领导,誓师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去礼堂等着吧。” 听到卫兵的话,所有人陆陆续续的站了起来,往门外走去。 “走吧!” 钱钟书示意所有人出发。 路上,张明阳的‘反物质小组’在组长林苏的组织下,集合在了一起。 “一会大家在坐一起,誓师大会结束后会有个提问环节,大家有什么想法一起讨论一下,我们现场提问。” “嗯嗯。” 进入礼堂,张明阳跟着小组靠前坐了下来,等到礼堂人员坐满,没有人进入,门外的卫兵将几个出口全部封死,禁止人员外出。 礼堂最上面的五个领导位置,人员也渐渐坐满,王博文就是其中之一。 “大家安静。” 王博文率先发话,“人员都到齐了吧。” “到齐了。” “那好,誓师大会现在开始,首先有请孙叔岳同志讲话。” “啪啪…” 掌声中,最中间的一个胖子站了起来,“同志们……此处省略5000字官话!” “我的话讲完了。” “啪啪…” 掌声再一次想起。 “呼呼…” 王博文拍了拍面前的话筒,说道:“同志们,刚才的话,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此次计划任务重,时间紧,质量高,我想大家都很清楚,闲话我也就不多说了。” “把项目文件发下去吧。” 王博文示意旁边的工作人员把文件发下去。 “这份文件里有各个部门所需完成的指标和任务,各位通讯器里也有同样的一份,大家下去之后看一下,有什么问题和要求,赶紧提,我们基地党委会尽量满足大家。” 一听到指标,下面所有人都打开了通讯器,查看了起来。 “这…这怎么可能?” “这标准不可能完成呀!” 看着指标,下面的人议论纷纷起来。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出来。” “王院士,我是船体工厂的,我刚才看了下我们工厂的材料标准,需要4500吨‘碳炔’,先不说‘碳炔’的合成难度,光这4500吨‘碳炔’所要的合成材料就十分困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