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九章 新的纸张【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1/2页)
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正文卷第一百六十九章新的纸张【第四更!求订阅!求月票!】转眼之间,汤二虎便把自己做好的几种纸都捧了过来。 摆在桌面上时,单凭rou眼便能看出其中的不同。 有黄褐色、有淡黄色、有月白色、有白色…… 柳铭淇拿起了笔,在每张纸上都写了一个字。 结果差别一下子就出来了。 有的纸张吸墨很快,散墨也快,显然不适合书写。 反过来说,根本不怎么吸墨的纸也出现了。 也有的纸张在写上字之后,墨的颜色反而是更深,可偏偏这种纸又很厚,用来做书写也是有些累赘。 见到柳铭淇的实验好像都没有效果,汤二虎挠着头道:“殿下,这几种纸我做出来,自己都觉得不大满意,怕是让您失望了。” 少年哈哈一笑,“有什么好失望的?发明创造哪有一次就成功的?有些人做了千百次都没有成功呢。你这一次做出了上好的印刷纸,那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顿了顿,他对池三道:“三儿,汤二虎有功,这个月奖赏一千两银子,全府通报夸奖!” “是。” 池三点着头,转而对惊喜得瞪大了眼睛的汤二虎道:“二虎,你可真厉害啊!这下子汤叔汤婶也是扬眉吐气了呢!” 一个月能拿到一千两银子,在如今的裕王府已经是小主管一级的,就造纸工坊的主管,一个月也才一千两银子。 汤二虎因为年龄小,过来只是打打杂,所以一个月拿的是最低的两百两银子。 比起普通的王府来说,肯定要好,但谁会嫌钱多呢? 在大康朝,能不能挣到钱,可绝对是评价一个人的硬指标。 然而惊喜还不仅仅于此。 柳铭淇又道:“给汤二虎拨几个人,每个月研发资金不限,让他多制造出各种可以用的纸张来。” “是。” 池三再次答复,心中就有点羡慕了。 二虎明显就是要起飞的节奏呀。 关键人家才十三岁,就这么发展下去,那还得了? 府中总管的位置,肯定有他的一个。 少年跟着叮嘱道:“嗯,要老实听话的,告诉他们,不能因为二虎的年龄小就轻视他,不然就回府去干杂活儿,不要再来工坊了。” “我知道了。”池三郑重的颌首。 一旁的汤二虎,直接被这接二连三的喜讯冲昏了头脑,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还是池三推了他一把,他才醒悟过来,赶紧的叩拜了下去:“小仆谢谢殿下的厚爱,我一定好好努力,为咱们裕王府贡献更多的力量,让裕王府越来越好!” “好!” 柳铭淇满意的道,“认真的干,做出的成绩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也更加的光宗耀祖,成为裕王府最优秀的人之一!” 在这个古代就是好啊,这些王府里的奴仆都和主人是一条心,根本没有想过什么反主自立,或者直接把主人给坑了。 有着朝廷制度,有着儒家和法家的规矩,几乎是没有人敢,哪怕是乡下地主家里的奴仆,也极少有加害主人的事件发生。 王府好,就是他们好,这一点早就刻入了所有奴仆们的心里。 “现在用来写字画画的纸,在我看来,都有不少的缺点,你去给我造出一款纸来。”柳铭淇道:“这种纸要比较容易吸墨,质地要绵韧,纸张色泽要光洁,最重要的是要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你按照这种要求去做吧!” “是。” 汤二虎答应着,可嘴里却提出了要求:“殿下,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要申请去咱们京城周边的山脉去,多寻找一些树皮和木材,以及别的材料,看看怎么来混合制作。” “当然可以。”柳铭淇回想着未来的那些工艺和原料,追加道:“材料不要局限于原有的东西,我觉得诸如稻杆、稻草这样的东西,也可以加入到其中试一试。” “哦,我去试一试!”汤二虎来了兴趣,连连的点头。 十三岁的他,来到了工坊之后,看着工坊里的各种产品,对于柳铭淇这样的天才是无比的崇拜。 自己的偶像这么说话,他自然就会去认真考虑,而不先怀疑一番。 少年也不会告诉汤二虎,如果这种纸发明出来了,那么他就会和自己一样,被写入“纸张行业”的青史。 甚至于汤二虎的比格还会更高。 因为柳铭淇让他去做的这种纸 在后世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 宣纸 这个几乎代表着中国古代书画巅峰的用纸,以及在现代还是最重要的书画用纸的宝贝,已经成为了一个文化的符号。 它比起之前的麻纸、皮纸、毛边纸、锦纸,优点多出太多。 唯一的缺点,那便是不能作为写小篆小字,不能用于印刷书籍。 因为宣纸的吸墨和散墨能力太强,适合作为挥洒作品所用,而不是工工整整的写字。 只要宣纸一被做出来,可想而知的是会在书画界掀起多大的浪潮。 不但裕王府会赚得盆满钵满,更会被千秋传诵。 如此的好事儿,本来柳铭淇准备以后空闲下来,自己再慢慢的尝试。 现在有了汤二虎可以全身心的投入,那他也不会嫉妒贤能。 作为现代人,当然明白什么叫做“人力有竭”,一个人是做不了所有的事情的。 做一个优秀的裕王府CEO,柳铭淇要学会人尽其用,才能将这个家业做得越来越大。 当然了,宣纸的出产地在宣城,跟茅台酒在茅台、瓷器在景德镇差不多,都有特定的地理位置,才能做出这种纸张来。 柳铭淇不一定要做成另一个时代的宣纸,这样太复杂也太折腾,不适合现在的环境。 可他也充满了信心,说不定汤二虎便会给自己一个惊喜呢! …… 裕王府的工坊现在面积是越扩越大了。 之前是买了一百亩的地,拆除了几十上百家人,现在又陆陆续续拆除了三十多家,把面积扩充到一百五十亩左右。 没办法。 马上要开工的白糖工坊,便划了一大片地去,考虑到未来新产业的开发,规模的不断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