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六章 刚需人群【第四更!求订阅!】 (第1/2页)
老实讲,就柳铭淇个人的观点,皇帝的加恩名额,其实稍微亏点本也没什么。 人家宗室和勋贵们购买升爵名额都要亏本,贴利息进去,为什么朝廷不能亏本? 你把未来几十年的钱全都给拿到现在用了,一点代价都不想付出,这怎么可能? 而且这个亏本只是相对于几十年的总体,在现在、在这个节骨眼上,根本就不亏本! 能解决迫在眉睫的大问题,能把上千万灾民给安置好,什么亏损都能承受。 况且拿着这笔钱,剩余的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投资,来抵消使用的利息亏本成本——就好像贷款买房,房地产升值,贷款也就成了赚钱了嘛! 但这话柳铭淇不敢说,他也并不想拿着这笔钱帮朝廷投资。 沈万三的故事了解一下? 或者是胡雪岩的故事也参详一下? 对于这种极度敏感的事情,绝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不过有一句说一句。 在古代来说,皇帝和朝廷不亏本,硬吃别人的事情,好像并不稀奇,也没有人觉得不对。 况且具体的话,这个生意并不是那么好做的。 在宗室的角度来说,能升爵的就是公爵、侯爵和伯爵三个爵位,子爵已经是最低了,根本用不着去买。 最值钱也最能体现价值的,其实就是公爵。 公爵的价码低了,肯定不符合朝廷的利益。 所以大臣们才定了一个八十万两银子的天价。 但是公爵并不一定是最赚钱的。 要知道,宗室们因为是皇族一脉,所以与国同休,最低也必须是子爵,不会少了国家的奉养。 勋贵们却不一样,哪怕你是战功赫赫的公爵,子孙后代总有一天都会成为平头百姓。 而且勋贵们同样只能有一个儿子继承爵位,却并不能所有儿女都可以获得爵位,哪怕是降等两级都没有资格。 所以其实勋贵们对爵位的需求更加大。 只不过他们不会贪心,普通家庭多买一个子爵就很不错了,实在不行买个最低的男爵,也是对子孙的心意。 当然有钱的一二代大家族,肯定也希望买一个公爵或者侯爵,这样至少四五代人都可以享受朝廷的供养,以及在商业上的优惠,还有也不会被革除于勋贵行列之外。 那些已经成为平民的昔日勋贵家族成员,很多人就是这么被忽略掉的。 因此除了最有钱的家庭之外,那些本身就是男爵的勋爵们,其实是最高兴又最紧张的一部分人。 他们本来是没有一点资格再成为男爵了,也就是不再是贵族中的一员,哪怕是有着祖上的一些余荫,最多一两代就会彻底的被排除在这个圈子之外。 现在可以延续一代,并且之后很有可能再延续,那真是再好不过! 这就意味他们有可能永远在贵族的圈子里,永远比别人都会高一等。 你说说看,这一部分的勋贵们会是怎么样的迫切踊跃购买? 要是景和帝和朝廷够心黑的话,一个男爵爵位卖三十万两都有不少人会买。 但很遗憾,皇帝和朝廷大佬们还是有廉耻的,并没有彻底的钻进钱眼里去。 根据刚才景和帝的说法,袭升男爵爵位的价码是十五万两银子。 相对于男爵的俸禄,价格略微有些高。 但用现代话来讲,刚需人群是那是必须要入手的,价格什么的,在他们眼里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有问题,一样必须得克服! 这才叫刚需! …… 柳铭淇想得没错,最为刚需的人群,除了最上面的郡王儿子们想要得到公爵爵位之外,就属最下面的男爵们了。 风声起来之后,京城里那些家境条件还不错的男爵们,便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了一起。 比如说做盐生意的骊山男薛家贵、做家具生意的安勋男武弼誉、做皮草生意的平东男柯宵白、做布料买卖的广忠男翟彪,这么四个人平日里就是互通有无,并且几代之内都有联姻,属于是一种比较紧密的联盟。 像是他们这样的联盟还有很多。 没办法,当一个勋贵家族不断的降级之后,他们只能这样抱团取暖,集合大家的力量一起发展。 不然一个个只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面。 实际上大康的商人们,并不怎么受到歧视,只要你认真的做生意和缴纳税赋,一般官员都不会来为难你。 但是呢,那些祖上就是勋贵下来的贵族们,却总是觉得没有官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