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5、益州来使 (第2/2页)
但又不能伤害众人之心,遂只能含糊其辞,擦擦通红的眼眶,极力克制被渲染的情绪:“诸君忠于汉室之心,孤悉知矣,然此事甚大,不可cao之过急……” 众人本还想继续劝谏,刘玄立即抢先道:“主公所言甚是,臣等不过拾漏补缺,明将军何为,臣等万不敢干涉!” 刘玄好似生气,一番话夹枪带棒,阴阳怪气,让刘备非常不舒服。 然想到刘玄本质上还是为他好,是故不爽之意很快消失。 正值陷入尴尬沉静之时,江陵有人纵马前来救场,来者曲身下拜在刘备面前道:“禀报主公,益州军议校尉法正求谒!” 刘备、诸葛亮两人面面相觑,各自会心一笑。 不怪二人如此面色,毕竟刘玄再次又猜中了刘璋会派人出使他,虽然时间晚了点了,但并不妨碍大局。 只是不知道,法正所来肩负何等使命! 当然,刘备更想知道的是,法正是何人,居然被派出来做使者,遂向诸人咨询:“不知诸位可知使者何人邪?” 刘备不知法正实属正常! 眼下的法正,还非是建安十七年之后的法正,天底下根本没有几个人认识。 就连益州知道其人者,也恐怕是知之甚少。 益州绝四处交通偏安一隅,哪怕是近在荆州的潘濬、刘琰、诸葛亮等人,对其也是未有耳闻。 更莫说刘备了。 且法正虽被召署军议校尉,然刘璋既不任用其才,反而还被同是客居在益州之人,诽谤品行不端,因此一直郁郁不得志。 如这般人物,众人岂能知之? 至于张鲁知晓,那是因为早期法正等人,南下益州之时,就是经过汉中,才能抵达益州。 彼时张鲁乃是汉中地头蛇,像法正这般家世之人,如何能够不知? 众人无答,刘玄拱手而答:“好教主公知晓,法君表字孝直,乃右扶风郿县人,为孝安皇帝之时南郡太守法文强苗裔,其祖父处士法高卿,其父法季谋也! 其人才能不下高帝麾下张、陈奇谋策画之能,腹有良策、暂思经算、睹事知机……可惜刘季玉有眼不识金镶玉,如此大才不知重用,合该将亡…… 自是此人生性耿直,一眼之仇必报,主公还需极尽礼遇…… 其在益州素来不得重用,与同乡孟子庶,益州别驾张子乔交好,主公亦需注意。” 刘玄事无巨细,一一交代清楚。 哪怕明知道,刘备不大可能跟法正结仇,但还是提醒一下较好,免得出现蝴蝶效应。 “果有如此大才?” 刘备怎么也不相信刘玄说词。 毕竟张良、陈平已经在汉朝经过神话,很少有人会拿刘邦的功臣拿相比。 同理刘秀的功臣,也很少拿出来比。 当然要说一个都没有,那显然不现实,但整个三国时期,估计都屈指可数,荀彧就是其中一个。 如今刘璋谁便找一个名不见经传之人前来出使,刘玄却将之吹嘘的绝无仅有,这让他如何相信? 但刘备更感兴趣的是,刘玄如何知道? 在场荆州之人可算是不少,甚至很多都在荆南四郡为官过。 而刘玄一直远在江夏居住,或者荆州求学,消息绝对没有官宦灵通。 可偏偏就他一人知道,如何不让刘备感觉到怪异? 刘玄自然不可能告诉刘备,是从书本看来的,遂只能假言道:“臣从不虚言,法孝直之才,比之曹cao麾下当与荀彧皆在伯仲之间。 我自看出刘璋此人碌碌无为,无力保疆护民,只能默默归降以后。曾多有打探一下刘璋,麾下文武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这么一说刘备倒是没有再继续纠结,而是暗暗咋舌。 如果说张良时隔太远,认知并不是很清晰。 可荀彧不一样! 这是一个还没过世之人,曹cao能有今日之景,荀彧没有五成,也有四成功劳,乃至更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