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2/2页)
有残疾?”    想起那个一直扮演着别人的可怜虫,初新的内心很复杂,他不禁想,如果自己身处原始野蛮的部落之中,生生世世是酋长和巫觋的奴仆,自己会怎么办。    “第三个人,则是万顺王元欢。”老人的眼里起了一层雾,一层迷雾。    “绝不是他,那天我亲眼见到有三名残狼的刺客向他行刺。”初新斩钉截铁地说道,他仍记得池塘中那三根诡异的苇管,元欢的左手还负了剑伤。    “的确,我也见到了,我本想出手搭救,但你们两人已足够应付,便不必多此一举了。”老人还想说些什么,却又咽回了肚子里。    “元欢残在何处呢,莫非是他总微笑着?”初新拿起一块屋瓦,端在手里注视良久,若有所思道。老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从怀里掏出一叠纸,稍加整理,将有字的几张放在一块儿,把空白的几张堆在上面。    “这也是摩诃迦叶练功的窍门吗?”初新问道。    “想要吗?想要我便送给你。”老人大方地说道。    “我看不懂梵文,要来也没用。”短暂的惊喜后,初新又摇了摇头。    “我这儿有翻译成汉语的。”老人说罢递给初新一张纸,初新喜出望外,放下手中的屋瓦,接过纸张,边看边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念到这里,初新不念了。    “怎么不念下去了?”    “您这不是什么练功的心法,而是佛经。”初新将这张纸单手递还,没好气地说道,惹得老人又哈哈大笑。    “自摩诃迦叶大师之后,禅宗传法就没有立过文字。”    初新如梦初醒:“这么说,刚才您给他们的那几张纸也不是武功心法。”    老人笑而不语。    “您究竟是哪个寺庙的大师?”初新挠挠耳根子,心想面前的“大师”居然随随便便就破了出家人的妄语戒,那可是佛家弟子的基本戒律,也是一条大戒,这哪有一点儿“大师”的样子?    “天地间都是我的寺庙。”    初新明白“大师”又在打机锋了,他自知不是“大师”对手,便直奔主题道:“佛陀为防止比丘拿佛法作为骗取衣食乃至荣华富贵的工具而立下妄语戒,你怎敢不遵佛陀教诲?”    “我用那几页纸骗来衣食和富贵了吗?”    初新摇头。    “我对那三人侮辱詈骂,用恶言伤人了吗?”    初新摇头。    “我在那纸上造了不实之语,写了不雅之词吗?”    初新摇头。    “那我破妄语戒了吗?”    初新似懂非懂:“那佛陀立这妄语戒是用来干嘛的?”    老人弯曲双指,在初新额头上敲了一下:“你啊,还没开窍。”    什么是“开窍”?大概就是“突然一下子想明白了”,可其中的过程却远没有那么简单。    佛祖在尼连禅河畔苦修六年,用各种苦行折磨身体,考验精神的极限,却仍没有悟道涅槃,直到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冥想后,他才“突然一下子想明白了”,入定得慧。    老人已经走了。    走的时候,他将那页纸又塞回到初新手里,因为那是他“练习书法的草稿”,留着给初新当作纪念。    “真是个奇怪的老头。”初新端详着纸上的字,不经意抱怨道。    今夜有星无月。    没有月亮的晚上,总让人觉得缺了些什么。    可这缺憾仅属于那些有心情有空闲抬头欣赏夜空的人,有一些人的夜晚从来都很忙碌。    比如郑俨。    北魏皇城巍峨壮丽,而太后的寝宫更是华美辉煌,点着一排排质量上乘的蜡烛,每一支都能燃烧到天明。    寂静的夜里,郑俨总在这里勤奋地耕耘着,这天也不例外。    耕耘耗费着郑俨大量的体力和水分,还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    郑俨懂得很多这样的技巧,所以他能从众多面首中脱颖而出,他的地位也逐步攀升。    这本身是一种交换,可他们并不愿叫得太直白,而是称作“两情相悦”。    “相悦”已经结束,郑俨需要喝水。桌子上早已摆了两壶水,一壶是清水,另一壶则是茶水。杯盏很小,郑俨索性提起茶壶直接往嘴里灌。他身后是金色薄纱制成的帷幕,透过帷幕能看到一张大床,若隐若现的还有一具炽热的rou体。    帷幕后透过来一句令人酥麻的问话,郑俨手中的茶壶差点滑落。    “你不是郑俨,对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