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章 大秤分金 (第2/3页)
来。 可是,当所有人的加起来,数量还是震惊了所有人。 “我没听错吧?” “妈呀,张勇翡赚了十万块钱。” “不能那么算,他投的也挺多的。” 不管怎样,反正是赚翻了。 前期投入其实也不少,每一亩地,生产费用,达到了15000左右。这还不包括各种设施,而且没有任何营养剂和催生剂,农药没有除草药,只有除虫药,量很少,被后来早晚的灌溉冲刷,哪怕用仪器都检测不出来。 这个没办法,要是客户买回去了吃出来里面的小虫子,哪怕再多的“纯绿色无公害”,还是照样会有人挑刺。 如果将薄膜,灌溉系统全部算上。每亩地的投入那就多了。 但是,投入虽然多,收获也照样多。 一般,木耳种植,要么采取平地,要么吊袋。但是,张勇翡为了木耳的品质,他选择平地,所以正常来说,亩产远不如吊袋产量高。但是,架不住他有营养快线啊。 木耳的个头老大了,一个木耳顶别人吊袋种的两个,甚至还要大。 他用平地种植方式,快要追赶上吊袋的产量了。 另外,他卖的价格高啊,山货市场干木耳大概在30到50之间,再好点的能达到70/80。张勇翡这次价格没有太跨站个,只是达到了市场的最高标准,算是良心价了。如果是中原地区或者是再往南种植木耳,质量是赶不上东北的。因为东北的木耳长得慢,所以各方面要比其它地方强。 一来二去,种的虽然不多,但是赚的钵满盆满。 郝建都要跳起来了,车的一多半钱出来了,前阵子卖菜卖苞米以及草莓,还挣了不少。加在一起,直接可以买车了。 如果,再算上鸡场源源不断产蛋的收入,以及长成卖鸡的收入,以后他手里也有钱了。 太快了,一年半载的,不过转瞬即逝的时间,他就从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成了现在的“有钱人”。 真的是恍然如梦。 “花姐,你掐掐我,看看是不是做梦?”郝建贱兮兮的对王青花说。 “滚蛋,后面还有人呢,别在这碍事。” 郝建不以为忤,嘿嘿的领了钱退下。 看着手机里的一串串余额,嘴巴却是无论如何也合不上,快咧到耳后根了。 张加一挺淡定的,他一直都信任张勇翡。 领了钱,默默地退出。 还有没投资的,也过来看热闹。 杨老三就在其中。 听见一串串数字,他这个心里啊,老不是滋味了。 另外,还有大党。 特么的,怎么就赚钱了?还这么赚钱? 以前,村部啥事都干不成,张罗一个项目,黄一个项目。 怎么张勇翡一当上委员,马上就变天了。? 张富也在,他拄着村部的类似收银台的台子,乐呵呵的看着大家拿钱。 他也是投资了的,村部的人都投资了。只不过,他们投的也不多,只是起个带头的作用。 赚钱是一方面,另外这都是政绩啊。 在他任期村支书期间,鹿岗岭人过上了好日子,听着就令人振奋。 大家都领完了钱,还不肯散去。 因为人多,数字太多了,除了最前面最多的几个,后面的记不住。大家开始你问我,我问你,算算谁挣多了,谁投资少了。 “艾玛,早知道这钱赚的这般容易,我就多投点了。” “呵呵,马后炮。捡钱更快,能捡着算。” “说的就像你投资的多一样。” “我明年要追投的。没听说吗,咱们是原始股,因为菌棒和薄膜明年不能用了,但是那些设备还都是好的。咱们今年的一部分投资,明年还能继续用。” “哎呦,不行,我得回去,找王青花,现在就交了明年投资的钱。” “你真鬼头,我也去。” 他们回去了,发现早有人想到这件事了,已经在那问王青花了。 “我现在就投明年的钱。” 王青花笑吟吟,喜闻乐见:“暂时不行,要估算投资数额,还得计算今年余下来的投资,到时候给出数量,才能追投,和新投资入股。这咱们村部都不行,要专业人才行。到时候,会雇会计去算的。那也是投资。” “哎,那岂不是,到时候还要和别人争?” 王青花点点头:“那肯定的。今年赚了钱,明年肯定会有更多人投资的。咱们也不能盲目投资,万一,明年年头不行,木耳价钱低,赔钱了呢?” “呵呵,王青花你别骗我。我虽然没怎么读书,但是木耳这些年的价格还是知道的,很稳定。” “……” 杨老三在旁边故意大声说:“有什么了不起,明年我自己也种。” 旁人听了,眼睛一亮。 是啊,为啥自己不能种呢? 有几个兴匆匆的走了。 回家一商量。 种木耳要怎么挑?中间怎么管理?学过吗?后续销路怎么打开?难道自立门户,人家张勇翡还管你销路吗?如果卖给山货市场,能卖上价吗?如果零售,去哪找客户? 他们一合计,感情只有村部组织,才能轻松加愉快赚钱。 如果自己动手,不是赚不到,而是不容易。 而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