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一战(下) (第1/1页)
新吴县北部。 袁绍、朱温、皇太极等人聚在一起商讨战事,战争早在一天前便已经打响。 武城大将贾复领兵强攻新吴城,高览坚守不出,加之军卒众多,达到一万人,其中包含三千大戟士,新吴城屹立不倒。 大戟士也被称为河北卫军,是袁绍的亲卫部队,总数足有八千人。 他们属于五阶重装步兵,每个士兵配备着大戟和重甲。 三国时期九大高阶兵种,大戟士、先登死士、白马义从、陷阵死士、解烦兵、飞熊兵、无当飞军、白毦兵为五阶兵种,虎豹骑为六阶。 至于幽、凉、并三洲铁骑,因从汉武帝时期逐步完善,历经西汉、东汉、三国,无法确定归属,所以三个时期的北方势力都有一些,比如袁绍、公孙瓒、吕布、董卓、马腾、曹cao等人,等阶为四阶。 袁绍麾下四万精兵,并州铁骑共一万人,大戟士八千、先登死士八千,其他军卒皆为三阶河北精锐。 他交给高览一万精兵驻守新吴城,显然投入了“巨资”。 仅仅一天下来,高览便有些坚持不住,通过核心石碑频频向他求援。 “贾复攻势猛烈,高将军驻守新吴城,不可与之敌,此时当如何?” 因战争发生在无熙府,袁绍当仁不让登上了“盟主”宝座。 话音刚落,皇太极撇着嘴不发一语,杨秀清在一旁闭目养神,唯有朱温提出了建议。 朱温作为后梁开国皇帝,眼光、手腕要高于袁绍,比皇太极还要强一些。 他思虑片刻回道:“贾复虽强,但麾下士兵不如高览将军,凭借大戟士尚可抵挡一段时日。 当前攻守形势明显,段青松和吕布采取攻势,看似主动,实则消耗巨大,每攻占一城都要付出巨大代价,若袁使君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以城池阻挡敌军进攻,大事可成矣。” 此话一出,参与讨论的田丰、沮授二人暴怒,听朱温意思,竟打算牺牲无熙府换取战略优势,尽可能多的消耗敌军兵力。 这种策略虽然有其道理,但站在袁绍立场上却无法接受了。 无熙府是其立足根基,失去以后便如同无根之萍,只能仰仗别人鼻息,即便最后胜了也没用。 “朱使君此言差矣,行军打仗以士气为先,若不顾高览将军求援,一味退缩,只会使将士寒心,到时将无斗志、兵无战心,要如何抵挡段青松、吕布等人?”田丰起身,对着众人拱手回道。 “哦?那以先生之见,此事当如何?”朱温听闻也不恼,他向来求贤若渴,对待有能力之人非常宽容,若非他晚年荒yin,后世评价要高很多。 而且朱温和前世一样,娶了张慧为妻,后者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妻,夫妻二人伉俪情深,这个时候的朱温除了有暴戾因子之外,颇有明君之相。 不过他遇到的是田丰,一位鼎鼎大名的“钢铁直男”。 “所谓唇亡齿寒,无熙府之后便是常洲府,若以城池换取敌军消耗,则何时可止,莫非等到常洲府被攻破之时? 朱使君以无熙府为诱饵,将来也会有人逼迫使君放弃常洲府,此计万万不可采纳。 当前应放下成见,精诚合作,先攻吕布,后灭周亚夫,大事可成矣!” 听闻,一直没有开口的皇太极说话了。 “吕布勇猛,周亚夫乃当世名将,若无法确保获胜,贸然决战并非好计策。” 看着接连几人反对,田丰面色铁青却无可奈何。 皇太极和杨秀清态度明显,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出手,而朱温虽然是盟友,但也首先考虑自身利益。 有三人反对,即便袁绍也无法扭转乾坤,只能眼睁睁看着高览驻守孤城,希望对方坚持久一些。 …… 新吴城下,贾复命令士兵稍作休息,随后继续攻城。 兀突骨亲率藤甲兵登上城头,郁保四率领断绝兵紧随其后。 连续强攻迫使高览再次求援,但得到的回复却让他绝望。 城池上方,高览身批铁甲,一脸阴沉地望着兀突骨等人。 被抛弃的滋味并不好受,而且他的确无法继续坚持了。 很多人以为他有一万精兵,更有大戟士坐镇,至少能坚守三五天时间,实际结果并非如此,主要因为有贾复存在。 贾复攻城往往身先士卒,技能一开,可增加底下军卒两点武力,十点士气,对方还是一名统帅,所有技能叠加在一起,累计能够增加二十点士气,二十点伤害值。 何况对方极具人格魅力,很容易调动军卒情绪。 他能够明显感受到一股狂热之气,这种视死如归的气势只在先登死士身上看到过。 如果不是有大戟士坐镇,他连一天时间都坚持不了。 “田先生在出征前让我注意周亚夫、贾复二人,周亚夫实力如何尚不可知,但贾复的攻城能力却让人恐惧。” 高览在得知自己被抛弃的瞬间,心里好像有一根弦断裂了,他看着周围面如死灰的军卒,长叹一口气,自语道:“主公待人宽厚,体恤下属,只是缺乏霸王之气,若此时领兵上前,朱温即便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最后还是会出兵。 大家本为一体,唇亡齿寒,这么简单的道理主公应该明白啊! 如今命我独自坚守孤城,然敌军凶猛,却也坚持不了多少时日了。” 高览面露挣扎之色,正打算鼓舞士气时,却发现贾复身先士卒再次攻城。 周边军卒的士气正以rou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如此场景在这两天已经数次上演,每当贾复亲自攻城,敌军士气便会瞬间暴涨,而自己一方却会相应下降一些,虽不怎么明显,但的确在发生。 “报!新吴城内百姓发生暴乱,上万人聚集在城门处围攻守军,如今已有破城风险!” 思考间,一名亲卫上前,汇报了一个让高览始料不及的消息。 而正是这一消息,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下定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