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章制茶梦醒 (第2/2页)
扬簸在烘焙房内进行,簸过的茶叶摊入水筛中,每6焙拼一水筛,厚度为3~5cm,然后移出焙房外,搁于摊青架上晾索。 晾索的目的:一是避免焙后的茶叶积压一堆,未干茶叶堆压发热易产生劣变;二是避免受热过久,茶香丧失,同时晾索也可使茶叶转色,有油润之感。晾索时间为二到三个时辰,然后才能交由拣茶工拣剔。 拣去扬簸未干净的黄片、茶梗以及无条索的叶子,拣茶一般在茶厂较亮处进行复焙。为了使茶叶焙至相应的程度,减少茶香丧失和茶素的减损,复焙时,温度应比初焙时略低。 经拣剔的茶叶,放入焙笼内,每笼约一斤半,将其平铺于焙笼上,进行烘焙。烘焙所需的火温通常为一百度左右,焙至两炷香后进行第二次翻茶。其后,焙至约八炷香,进行第三次翻茶。 三次翻茶后,再焙约六炷香时间,此时用手捻茶即成末,说明茶已足干。这只是一般要求,在实际cao作中,还要凭焙茶师的经验灵活掌握,每次翻茶时焙窟的火堆,需进行1次"拨灰",即用木制小焙刀,在火堆边沿将灰拨匀,使火力均衡,并控制火温。 茶叶在足干的基础上,再选择交文进行慢炖。 炖火:即低温慢烘,是大红袍传统制法的重要工艺。岩茶经过低温久烘,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转化,同时以火调香,以火调味,使香气、滋味进一步提高,达到熟化香气、增进汤色、提高耐泡程度的效果,炖火的高超技术,为大红袍所特有。 炖火的火温,传统的方法是用手背靠在焙笼外侧,有一定的热手感即为适度,或用眼睛距焙笼内的茶叶六到七寸处利用火温对视觉的冲击来把握温度。炖火的温度以八十五度左右为宜,为了避免香气丧失,焙笼还需加盖。 对优良品种及名丛,在炖火时,还需垫上"小种纸"来保护茶条。炖火过程费时较长,一般需三个半时辰左右,低温久烘时间的长短,一是依据茶叶内质要求不同而定;二是依据市场消费者要求不同而定。同时还应根据茶叶的变化,及时进行翻焙处理。 大红袍在焙至足火时,观其茶叶表面,呈现宝色、油润,闻干茶具有特有的花果香、焦糖香,为理想之茶。该焙法独具特色。因此道上有人称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 经过了许久的努力,小种终于成功的将茶叶制成了,聂铭与沧海同时鼓起了掌:“恭喜恭喜,极品的大红袍时隔多年终于再次现世了。” “哪里哪里,还是你们带来的茶叶好。”小种羞涩的笑着,不过他满是笑意的眼角以及颤抖的身体已经暴露了她的激动。 “先把茶叶样品交上去吧,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聂铭贴心的提示道。 小种这才停下了笑容,火急火燎的掏出一个备好的茶叶冲向了远处。 在她离开后苏沧海突然开口道:“我可不相信没有感觉到对方对你的感情啊,你准备怎么办?” “我辈江湖儿女,四海为家,能给人什么承诺呢?不若相忘于江湖罢了。”聂铭叹了口气道,“明日看完结果我们便走罢。” “也许这也是最好的办法了。”苏沧海叹了口气,“只能这样了,我会让手下照顾一下这里的,我能做的只有这么多了。” 次日,依旧是临水的小客栈,三人围桌而坐,几条紧结、壮实、稍扭曲的带着宝色的茶叶投入了深色的紫砂,锐而浓烈的香气扑鼻而来。一口饮下岩韵明显、醇厚、固味甘爽,果然是茶中极品。 “谅兄,我们该上路了。”苏沧海背着微鼓的行囊叹了口气“这次波折颇多,麻烦你了。” “不用客气,这不是也遇到朋友,品到了好了茶么。”聂铭抿了一口茶水“我也该回西域了。” 寒暄之后,三人策马离开。沧海二人直奔官道,聂铭则拍马转向了高台。 今年的茶王“有间客栈——周小种!极品母树大红袍!一两!” 在高台上,小种笑的很开心。 突然她瞥见人群外有个骑着骏马的黑衣青年向她挥了挥手。小种想对他说什么,但最后只能报以微笑。 她看见他张了张口,仿佛说——江湖再见。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