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丑闻  (第1/1页)
    每年到京师投亲访友的人很多,讨生计觅出身的更是数不胜数。有几分本事又无根基的,认个贵人作干老子,当不失为捷径。    别以为读书人不耻这般行径,此等说出来令人不齿的风气之发端就是他们。讲起时鄙夷万分,做起时却都争先恐后。    万炜是六十好几的人了,人情练达早就磨得通透。对于猛然冒出来占编吃饷的家伙何等出身及如何投靠的张府,全然不关心。    他只关心如何还上前期欠下的人情,以及如何才能讨好懿安娘娘。    所以。时隔不久,他单独告诉这个没皮没脸的家伙,对方须得去到慈宁宫,当面向懿安皇后张娘娘谢恩。    张娘娘不愿见咱老万事出有因,但她自己名下人应该不会不见。该说的话由其带传过去,岂不更为的两下便利。    当下万炜打通了后宫的关节,着人将黄冲带了过去。    天近午时,张宝珠出来寻人。    “酸丫儿。”    “回禀娘娘,酸丫儿两个带人到那边净扫去了。”    毕竟慈宁宫人多房挤,王良妃又几次三番地过来催。昨天她已经打发两个心腹宫女带一帮人过去陈设寝具。不想今日却忘了。    “杏娘呢。”    “回娘娘,她也一早带人去了慈庆宫。”    “洗漱。”    “是,娘娘。”    烦心的事总是放不下,皇八妹的婚事周玉凤前几天过来想商量,今天也应该给个回讯她。双眼犹有些迷蒙的张宝珠心想。    “娘娘,下臣有事禀奏。”    一声不阴不阳,一股刺鼻呛味,几乎同时向刚迈出门的张皇后迎面袭来。    “谁放你进来的?滚出去。”    一声叱责过后,张宝珠转头便走。    “下臣陈德润有事启奏。”    对方随身而入,粘在身后不放。而迎面而来的两个捧铜盆、棉巾的侍女也不阻拦,竟立在两边吃吃作笑。    本还有些迷瞪的张宝珠立刻嚇得魂都惊飞起来。    及见对方就要近身前,撒腿就逃。    “jianian贼,安敢欺我。”情急之下,绕着柱子兜跑。    屋内显然呆不得,三圈过后,拱头朝外面飞窜。    “娘娘,娘娘何苦避走。咱家…。”    显然对方是有备而来,跟在后头穷追不舍。    从側室赶至殿门,一路上止有两三个宫娥在边上指指点点,却无半个敢上前。大门两侧竟然无人看守。    眼见几步间就要被撵上。    “大胆阉贼。”    张宝珠的身体素质不差,并不是瘦赢不堪的那一类女人。一声大喝,拼命挣脱被拽住的后襟。却不想脚下一绊,人却已扑倒在槛外。    那名太监向前探手便要来捉她的脚。    “jianian贼,启开。”    “何事?”    惊恐无措中,西侧阶沿下有人询问。一顶金色色的铜盔在栏杆后缓缓升起。这名跪了一个多时辰的殿前卫士踏步上了月台。    他并不认得张宝珠,只将目光狐疑地打量着眼前两个。    “快,快来救哀家。”见得有人上来,张皇后立刻大声呼援。    “娘娘,娘娘何苦呀。随我回去吧。”宦官撇了眼那位,毫不在意地继续逼近。    眼看着要被人捉住,张宝珠急哭了。堂堂一届国母,何曾如此的狼狈。    “你且退下。”    陈德润微笑着朝卫士摆手,叫对方勿要多事。    犹豫中,戴盔卫士扫了眼张宝珠的脸。猛然间,一个箭步上前一拳直捣在了宦官小腹处,接着左手猛摆,又一肘撞在他右脸。    瞬间倒伏在地的陈德润立马万朵桃花开,眼前是红彤彤的一大片。    才想挣扎,后背中央立刻遭到重重的一击,卫士的竖肘狠狠地砸压在他背心处。    一股鲜血喷薄而出,总管太监陈德润立时双眼如死鱼般翻白。    常言道,会咬人的狗不叫唤。眼前这名戴盔的卫士,大概也就属于这类。一连打得嘭嘭响,人却一声都不出。    “你…,你如何在此?”    “驸马都尉着某前来向张娘娘谢恩。”    “谢恩?你是…。”    “某名唤作黄冲。”    好家伙。这人就是那名运交华盖的大汉将军,现在内外议论纷纷的太康伯从子。    黄冲是从对方眼神依稀猜测出对方可能就是张娘娘。而张宝珠初见则受对方这身盔甲的影响,一下子也是认不得。现在定睛观瞧,也将对方认了出来。    好在老天有眼,危难关头来了个自家人,终是被救了。    “快扶哀家回去。”    “哎。”    内阁大臣温体仁准备弹劾首辅周延儒,这是让人万万都没有想到的。    温体仁能入内阁是自己争取的结果。他是旧年六月与吴宗达一起入的阁殿,仅隔了三个月,成基命便将首辅位置交出给了周延儒。    已经是一位七十三岁的老者,当然而然地认为国家政施首要稳重。而朝堂的形势却由不得他,何况在袁崇焕一案中他的不积极,最终导致无奈走人。    对袁逆案最为积极的正是温体仁及周延儒两个。    先说温体仁,按说他名不如钱谦益,才不及周延儒,资历又浅。如果不是汇同周延儒一起将钱谦益扳倒,他暂时上不了这一阶的。    当然,年轻皇帝的雷厉风行和爱秋后算账的作风也是关键。    而周延儒是个很具感染力的家伙,极得皇上欣赏。朝官中与他相熟相交的人不少,传说手眼通天的他与周国丈一家还有些关联。    不曾想,这个从南京调入京师不到四年的万历年间的状元郎。正得意时,却引起英国公及卫国公两府的关注,并且惊动了宫中的一位贵人。    既然是皇上打算重用的内阁首辅大臣,怎么能与外戚私下勾结呢。在众多廷臣及中官的眼中,这人的手脚确实已是越了边界。    这世上,无论东风、西风,甚至连海边骤起的飓风,都远不如皇帝耳畔的枕头风来得强劲。张皇后的态度历来就是周皇后的态度。    自认为运交华盖的周首辅万没料到,自己会在不经意间踏到某人的红线,因而被人死死盯住。而现在,连昔日的盟友也倒戈在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