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先声梁天机发现了三个怪人 (第2/3页)
事记账的差事,顺子也练就了十分过硬的觉察力。他虽然表面上很少说话,但一切都逃不过他的观察,一切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三个人是敌是友,唯一的办法,只有跟踪他们一探究竟。 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暗了下来。梁天机给顺子使了个眼色便返回了后院的内宅中。而顺子则机敏地点了一下头,表示已经知情。随即与那个高个儿伙计一道关好店门、上好门闩、点上油灯,各自做些自己的私事。似乎梁天机晚上要干什么?上哪去?都与他们无关。 高个儿伙计叫大壮,别看他白天招呼村民时咋咋乎乎、大大咧咧的,一到关上店门,便如同换了一个人。他与顺子一样都是梁天机的左膀右臂。平常他俩在杂货店里彼此间相互配合,各自在村民面前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梁天机和他的两个伙计究竟是干什么的? 回到内宅中,梁天机立刻换上了一身精干的夜行衣。 出了堂屋,他来到了院子西边的假山旁,伸手拧动假山上的一处机关。顿时在假山的连环洞中,又冒出了一个黑黑的洞口。梁天机从里面拿出来一根约一尺多长的细竹筒。他先打开竹筒前端的盖子,然后用手往里面摸了一摸,旋即盖上盖子。检查完毕后,将竹筒插在自己夜行衣右边的口袋中。 一切收拾停当。梁天机抬头仰望了一下天北极,看了看北斗七星的指向。然后,手指暗暗地掐了掐,心想:“今天芒种下元,当起阳遁九局”。于是他捏定方位,先向东走了五步入惊门,又折向西北出开门来到了西北院墙的墙根儿,紧接着身体一拧,便轻轻地跃上了高墙。望着天上璀璨的群星和已经沉寂的村庄,梁天机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梁天机夜晚出门从不走自家的正门,这样镇里面也就没人知道他晚上的行踪。 他究竟是谁?他为何如此神秘? 永安镇位于县城以西一百多里的大山中,这里大多怪石林立,山高路险,植被茂密。但是在一片崇山峻岭的中心地带,却偏偏有一块挺大的盆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一弯浅浅的清水河昼夜无息地绕过这块土地,奔流向南,朝着大山外面的官道淌了过去。而永安镇就坐落在这块盆地上。不仅如此,在四周的大山中也星罗棋布地布满了小山村。于是,永安镇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片山区的核心地带。周围的村民和山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过着怡然自得的日子,似乎外面战火纷飞的世界并不会影响到这里的安宁和平静。 要想来一趟永安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走上八九十里的官道。虽然美其名为官道,实际也是山区中算是稍微平坦的土路而已,通常连并行两驾马车都显得十分局促。然后还要再走十几里的山路。最后的几里路简直就是刚爬上山顶便要立刻下到谷底,十分的不易。 所以,梁天机和他的伙计外出行商时,通常先用绳索将较重和较多的货物吊运到山顶,然后再走陆路去往县城乃至更远的地方。若是货物不多、不重,就乘坐竹筏先走水路到官道,然后再走陆路去往县城。 既然永安镇对外的交通并不十分方便,所以这个“世外桃园”里很少有陌生的面孔。就连日本人都觉得这里犹如鸡肋一般,若是没有“抗日分子”,一般也不到这里来。因此,顺子今天才能发现三个陌生的人。 只用了大约一个时辰,梁天机就发现了三个人存身的洞xue。因为他曾经勘踏过这一带的每一寸土地。而且,他还有一个过人的天赋,这就是听力。 梁天机的听力比普通人敏锐约三到五倍,这使他能够听到比普通人远得多的声音。于是,他能比普通人更早地进入戒备状态。更为有用的是,一到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夜,他的听力简直比他的眼睛更管用。 由于今天是芒种下元局当为阳遁九局,故螣蛇居西北乾六宫临死门之地,太阴居正北坎一宫临惊门。腾蛇主惊恐、太阴主暗昧之事。因此,梁天机断定这三个人应当会在乾、坎的方位歇脚。果然,他从正北的来风方向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人声。 “花娘,仙果已经找齐了,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象是童子一样的声音说道。 “嗯,现在刚过亥时半刻,还要一个时辰才是正时,再等等吧!”是一个细细的女人的声音。 “今天镇上挺热闹的,好东西真不少,我换了一些野味回来,今晚等功课做好了,细细地烧一些来吃。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品尝到这些好东西了。”那个童子的声音再次说道,“大师兄什么时候回来?” “大师兄酉时便出去探路了,估计这个时候应该回来了。”那个女人回答道。 梁天机听到这里,暗暗思咐:“原来,还有一个大师兄在外面,我可要小心点,别被这个大师兄回来时给发现了。”一念至此,他将身子紧贴在了山洞外面的一块隐秘之处,身上的夜行服与黑暗融为一体,一动不动。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果然有一支巨大的、蝙蝠一般的黑色身影略带着“呼喇”、“呼喇”的衣袂之声飘进了山洞,“花娘,鬼弟,准备好了吗?时辰快到了。” 那个鬼弟听到了大师兄的声音,立刻欣喜了起来,开心地说道:“大师兄你回来啦,我们已经准备停当,就等你了。怎么样,还顺利吧?” 大师兄答道:“此地距离县城约一百多里,有两条路可以到达那里,若是走陆路,需要一天半的时间。若是走水路,需要二天时间。总归已经不远了,不会耽误时间,我们可以在此地暂歇两三天无妨。” 这时,那个花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