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有黑蜡壳的翡翠原石才是好东西 (第2/2页)
把手上的料子分开,各拿一半在手上,只见原石上没有一丝一毫的颜色,虽然整体质地也很细腻,但给人一种灰闷的感觉。 待两人都看清后,刘一眼把其中一半对着光线照了起来。 阳光直接穿过水锈一样的风化壳,照进里面三分之一的位置。 “这块会卡的水翻沙的皮子很薄,完全可以借助光亮,透过皮子来照里面有没颜色。” 刘一眼把手上的会卡原石合起,放回桌面。 “师傅,这原石上的铁锈是如何形成的?” 杨昊指着会卡原石上的水锈问道 “翡翠的原生矿经风化作用后,受本身和周围环境含铁量的变化,对粗砂皮壳形成浸染,多数呈水锈色,少数呈黄黑色、黄灰色、褐黄色和黑褐色。” 刘一眼细心地解释着:“它可以出现在不同颜色的沙壳上,表皮的铁锈色是一片片或一股股,一条条宽窄不等,有的是片状走向,有的是块状。” “但这底那么灰,做成成品也不好看啊!” 杨昊一脸疑惑。 这玩意的底那么灰,做成成品肯定不好看,价值也不高,这样的原石在矿上都是随意丢弃的,跟普通石头没啥区别。 “这类原石大多数是底灰,如果里面有高绿的话,就可以完全克服它这底灰的毛病,就能胜过和盖过灰底,完全看不出灰的感觉,你们看这块……” 刘一眼在桌上把表皮同样是有一片片黑黄,呈水锈色的一块翡原石直接翻开。 原石的切面上,可以看到有数条浓艳的绿带,但没有颜色的地方虽然也是灰底,却不会令人感到发闷。 上面的绿色条带像是独立的个体,又像是浮在灰底上,并没受灰底的影响,反而还被灰底衬托得颜色更加浓艳。 刘一眼叹道:“这种料子完全就不怕底灰,它只怕无色,一经有色,色必定是又翠又水,尤其是产自老场区的东郭场口出产的翡翠原石,颜色更突出!” “下面重点和你们说下黑乌沙,这是我们最常遇到的翡翠原石,也是产量最丰富的,所有场口几乎都有黑乌沙的产出!” 杨昊皱着眉问道:“那么多场口都有,而且产量还那么大,我们要怎么来区分啊?” 刘一眼笑道:“也很简单,一般按照它的砂粒大小分为粗中细三类,粗者多见为粗豆底,细者多见为细豆底,但它的绿色黄味足,唯中者有糯化底,此特征在莫罕和南奇场口产出的原石上多见,切割后有的见正色有的见偏色,有白猫凳味足,有的绿色偏蓝,甚至是蓝味过甚。” 刘一眼停下,扫视了下桌面上的原石,分别把其中四块表面都有一层蜡壳的翡翠原石翻开,才说道:“帕敢、后江、莫罕和南奇这四个场口出的黑乌沙,都有蜡壳,其他场口出的黑乌沙有蜡壳者少见。” 拿起刚翻开的其中两块只有一半的原石说道:“典型的,是产自后江场区和莫湾基场区的料子,这两个场口出产的黑乌沙都略带灰色,又被称为灰乌沙,料子以小块居多,这种料子比较容易解涨,它是属于判断内部含有多少色的料子,因为蜡壳被砂所覆盖,不容易识别,我们必须善于找到其中的区别。” “额……师傅,这好像有难度啊,普通的黑乌沙料子区分起来很容易,只要看有没蜡壳就行,但您说的这四个场口的料子,每个都是有蜡壳包裹着的啊。” 杨昊看着这几块,表面上的蜡壳都是差不多的原石,很是头疼。 “难道是根据蜡壳的颜色深浅来区分?” 陈松看着这几块原石,感觉它们表面的颜色还是细微有点不同,不由出声问道。 “聪明!就是看颜色的色差来进行分辨的。” 刘一眼点头赞道:“原石外面看起来黢黑如煤炭,并且表皮还覆盖有一层黑蜡壳的原石,我们直接称之为黑蜡壳,这种原石最容易出高货,也是高色翡翠存在的皮壳特征,只要黑得乌亮的,都是水好色浓,容易出帝王绿,质量最好的是帕敢和南奇场口出产的黑乌沙。” 黑蜡壳出帝王绿? 陈松和杨昊脸色不由一凝。 难怪了! 想起之前在小矿脉里中,在出现剩下那半截龙石种翡翠原石的四周,所挖出的那些帝王绿翡翠原石,不正是黑蜡壳的吗? 杨昊快速地伸手,把桌面上一块表皮乌黑,并有一层蜡壳覆盖的原石翻开。 立马看到原石两边的切面中,都有一团均匀得无一丝杂质的浓绿,整块原石的种质细腻莹润,晶莹剔透。 在太阳光线的照耀下,上面的两团绿色,宛如碧绿的江水,在不断来回摇曳,蕴含着灵动! “还真的是!” 陈松和杨昊激动地对视一眼。 看来有黑蜡壳的翡翠原石,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