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一章:表皮丝丝蟒,里边丝丝绿 (第2/2页)
三蟒?” 这什么名字啊,完全字面理解不了! 两人一脸疑惑地看着刘一眼。 刘一眼解释道:“卡三蟒是一个场口出的一种蟒带的代表特征,这个场口年代太久,已经无从考究,但它场口主要出产的都是这种蟒带的原石,所以大家习惯保留对这种蟒的称呼。” “那这原石上的蟒带在哪啊?” 两人听得是云里雾里的。 知道这蟒的叫法也没用啊,都不知道这块原石上哪里是这所谓的卡三蟒。 刘一眼笑道:“就是你们看到的小凹坑和像贴了一小块风化壳的地方。” “这些地方是蟒带?” 两人是一脸的差异。 这些地方怎么看都是乱七八糟的啊! 刘一眼点头道:“就是这些地方,而且基本都是高色!” 陈松疑惑地问道:“刘师傅,为什么这种蟒带那么怪异?” “因为这种蟒只在这种半山半水的风化砂皮原石中出现,所以一半皮薄,一半皮厚,其特点是在靠近原石向上的一面风化后,经冲刷而使表面砂皮及底面砂皮较厚的表皮被冲刷成表面皮溥底面皮厚的现象,在砂皮上出现的蟒带中由于差异风化而将较软部分冲刷掉,就形成了这种麻点状小凹坑。” 刘一眼指着像贴了一小块风化壳的地方,道:“这位置的蟒已形成膏药状,就像贴了膏药似的一层皮,那么内部的含翠量就不会高,切开后里边最多形成较薄的一片色,甚至是无色。” 陈松皱着眉问道:“也就是说这块原石,部分是高绿,部分是色少或者无色?” 刘一眼点头道:“没错,因为这种像膏药状的地方是致色离子浸入的时候同时产生的风化现象,所以色没办法进去!” 陈松和杨昊顿时明白过来。 原本还以为是风化的时间太久,造成原本的蟒被风化掉,才会看起来坑坑洼洼。 还奇怪为什么刘一眼说像贴了片膏药的地方会没有颜色,原来是形成色的时候被同时风化掉了,致色离子浸入后,无法保留下来,自然底下也就没有颜色。 杨昊叹道:“一半满色,局部无色……这翡翠太复杂了,真是什么情况都有!” “不懂就会觉得复杂,懂了其实也就那么一回事。” 刘一眼嘿嘿一笑,道:“你们再看看这块。” 说着,将藏在身后的手拿出,手中抓着一块巴掌大小的原石,递到两人面前。 原石黄白相间,上面的风化壳局部脱纱,脱砂有些不干净,脱砂的位置看起来有些像木纹一样,一丝丝的深色条纹。 刘一眼问道:“看出来了吗?” 看到两人摇头,刘一眼索性把原石往陈松手上一塞,道:“你们仔细看看。” 陈松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后,无奈地把原石递给了杨昊。 原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手触摸也感觉整个原石的风化壳都很正常,并没有发现上面的蟒带。 杨昊看了好大一会,有些抓狂地对刘一眼问道:“师傅,这实在看不出啊!” 陈松也苦笑道:“是啊,完全找不出蟒带在哪。” “你们啊,真的是……我该怎么说你们好呢?” 刘一眼一副横铁不成钢的的样子看着两人,道:“辨玉是不能马虎的,不要被自己的主观思维影响了,你们就是不听!” 说着,伸手在杨昊手上拿着的原石上一点,道:“那么明显的蟒你们都没看到吗?” “……” “……” 看着刘一眼手指所点位置,陈松和杨昊两人简直要抓狂了,最终张了张嘴,发现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不是没看到原石上那位置,相反,那位置还异常的明显。 只是他们直接给忽略掉了,因为怎么想都想不到原石的蟒是在那位置! 那个看起来有些像木纹一样的位置,怎么看都不像是蟒,而是脱砂不干净造成的。 不过上面这一丝丝的纹路,刚才摸到的时候,的确又是凸起的,说明地质是比原石其它位置要好。 看到一脸懊恼之色的两人,刘一眼的眼底闪过一丝得意。 现在不把两人忽略的地方重视,让他们养成辨玉的习惯,以后再想让他们改就难了! 杨昊有些无力地问道:“师傅,这蟒叫什么啊?” 刘一眼看着两人,道:“就叫丝丝蟒,这种蟒很特别,里面的颜色不会连成片,也就是表皮丝丝蟒,里边丝丝绿。” 杨昊喃喃道:“看来这蟒带可比分辨裂痕复杂多了!” “不然你以为?” 刘一眼斜眼盯着杨昊道:“这蟒带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是判断种水色的重要标志,相玉很多时候看的就是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