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八章:高古瓷败给明清瓷 (第1/2页)
剑断化蝶第三百零八章:高古瓷败给明清瓷“给我个地板价,合适我就拿了。” 陈松抬头看着王会长。 王会长心中一喜,盘算了下,道:“我可以再让五十方。” 七百五十万,这价格在陈松看来真的很便宜,就像是捡漏一样。 王会长继续道:“这价是我能出让的最低价了,如果再低,我宁愿自己留着,说不定哪天它就能价格上去。” “哦?” 陈松眉头一挑,问道:“王会长此话怎讲?” “你不知道现在高古瓷的市场情况?” 王会长有些诧异地看着陈松。 虽然和陈松接触的时间不长,能如此懂货之人不可能对市场不了解啊。 陈松心中一凌。 这交易最忌讳就是被货主发现买家不懂行。 可自己刚回华夏不久,连菜市场的菜价都没整明白,哪里会知道现在高古瓷的市场,就连随便一件古玩的行情都一无所知,昨天也只是不断尝试着砍价而已。 为了避免被王会长看出什么,他不动声色的摸棱两可道:“高......高古瓷一向很稀缺,这价格上去是迟早的事,艺术的最高境界向来以简单、质朴、厚重取胜,而唐末到宋元时期所生产的瓷器正是符合这一审美的最高标准,特别是宋瓷的五大名窑,达到了有瓷史以来的顶峰。” 他突然发现自己好像理解不了高古瓷是什么意思。 王会长听到陈松的话,不疑有它,感慨道:“是啊,可惜现在的收藏家逐渐偏年轻化,他们喜欢的是奢华的清三代瓷器,只有等他们真正把玩过清三代的奢华,元明瓷的壮观秀美后,才能体会到素瓷的典雅端庄,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陈松尴尬又不失礼貌地笑了笑。 自己对于高古瓷的定义不了解,现在也不好多问,不过听王会长的意思,宋代的瓷器肯定是属于高古瓷。 而宋五大名窑的颜色很简单,白、青、紫、蓝,器形也不复杂,除了定窑有划花、刻花、印花诸多工艺外,其余四窑均无纹饰或少有纹饰,的确十分素雅。 “除了收藏家偏年轻化,喜欢外观奢华的藏品外,最重要的还是政策问题和鉴定问题。” 王会长提及这个,压抑不住心中长久以来的想法,加上陈松水平也比他高,当下毫无保留地向陈松吐起了苦水。 陈松不时附和几句,听完后,总算解开了心中的疑惑。 原来,高古瓷的定义也是存在不统一性。 第一种认为瓷器在我国东汉时期就已经具备了,高古瓷存在的各种条件、产生年代应定在东汉,因此高古瓷是包括东汉在内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唐宋元个朝代各个窑口所烧成的各种瓷器。 第二种认为是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器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达到科学意义上的标准,处于半瓷半陶的性质,到隋代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因此高古瓷应不包括汉、魏、晋南、北朝在内,而是仅之隋唐五代唐宋时期烧制的瓷器。 古玩商为了方便,直接将元代之前的所有瓷器都统称高古瓷。 而西汉距今约两千年,唐朝距今也有一千三百余年,即使在瓷器生产量较大的宋朝,距今也有一千余年,那么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无论是日用器还是宫廷里的官窑器能完整保留下来的是少之又少。 哪怕是在晚清民国时期,明清瓷器也无法与其相媲美,当时一只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价都可以抵十几只明清官窑瓷器,那时候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和外国人才能玩得起,属于真正的小众化,一般的藏家是碰都不敢碰,高古瓷是独占鳖头。 如今高古瓷之所以变得不温不火的原因也很简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搞基本建设,各地随之出土了大量的拌瓷、窖藏瓷和密址瓷等等,让普通人开始进一步认识高古陶瓷的本来面目,并且带着新奇感和神秘感以及一夜暴富的心态陆续涌入收藏行当。 由于国家文物法严格规定了出土文物不得进入市场,不得随意买卖,前几年,经销高古瓷的商人经常受到市场管理部门的打击,加上高古瓷也不能上拍卖会进行拍卖,以致高古瓷无法进入正常的艺术品市场流通。 加上高古瓷和明清瓷器相比,年代久远不容易鉴定真伪,大家虽喜欢但不敢轻易碰触,目前的高古瓷除部分为各地的博物馆、考古所或者文物商店所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