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舍尔纳 (第1/2页)
作为德国的附庸,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经济严重依赖于德国。 但是德国经济大萧条和南非战争的失败,直接让德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尼德兰也收到了巨大的影响。 先是在德国,在鲁尔。经济的萧条让大量的工人失业,然后工业产值的下降又将物价抬高。工人们现在即没有收入,手里存余的钱也不足以购买那些生活所必须的消费品。 “你不让我吃饱饭,让我死,那我就要反抗。” 简单的理念让全德国和尼德兰的工人们团结一致。他们不求能够改变社会,只求能够生活下去。只要德国政府能够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能够给他们一块面包,能够给他们一份工作,他们就会顺从。 但是很可惜,也很可笑,德国政府拒绝了工人们的请求。甚至还让德国的警察去驱逐这些工人,出台法案禁止工人集会,违反者按照危害社会治安罪处罚。 可笑吧! 本就应该发生的事情在今天发生了。 随着西俄战争的愈演愈烈,南非战争的完全失败,德国政府加大了对国内对压迫。税率一天比一天高,兵役越来越多,动员征兵的广告也在街头到处都是。 工人发现,政府根本就没有在乎过他们。如果工人们要平等,那么就必须要靠他们自己!去发动一场革命,推翻这该死的政府。 危机也在德国内部悄然发生。在德国军队里,也有不少的对现在政府不满的人。 1928年7月26日。一战的功臣之一,费迪南德·舍尔纳,被派往西俄战场,对抗俄罗斯革命军。 战争最开始是顺利的,因为现在的俄罗斯还未统一,俄罗斯帝国依然在远东和高加索苟延残喘,而苏俄红军也只是占据着莫斯科到喀山一带。在德意志帝国的支持下,芬兰占领了摩尔曼斯克到诺夫哥罗德一带。在西伯利亚,也有越来越多的军阀割据一方,不服从中央管理。 这样分裂的俄罗斯将大量的人力消耗在了北方的冻土里。当俄罗斯的战士们团结在布琼尼将军的周围,自愿自发的组成了俄罗斯革命军反抗德国,试图收复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统一东斯拉夫民族的时候。俄罗斯人才算是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德国人。不过在另一些俄罗斯的割据政权看来,德国人是他们永远的朋友。 至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呢?斯大林带领着原红军的一部分在乌拉尔山上打着游击,试图重建苏维埃。托洛茨基则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组建新红军,同远东白军做殊死斗争。 远在西俄战场,德意志帝国第十九军,在正在爱沙尼亚战场上坚守着。 在珀尔瓦,舍尔纳的军队被俄罗斯革命军团团包围。虽然德国人的大部队就在安兹拉,距离珀尔瓦仅一百公里。但这一天就能走到的距离在第十九军的士兵眼中却显得如此遥远。 在这一百公里的这头,是必然来临的死亡;在这一百公里的另一端,是家乡。 舍尔纳想回家,他也深知,他的士兵们也想回家了。他们已经在这里被围困了三十天了。虽然弹药还足够使用,但是粮食却已经告急,每人每天最多100g面包,就这样还只够再吃十天。 “我们必须要突围!” 舍尔纳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1930年11月份,俄罗斯军队发动了又一次的对波罗的海的大型攻势——“十月攻势”。 (p.s.俄历十月,不是西历十月。) 在俄罗斯军队的炮击之下,第十九军的阵线几近崩溃。在侧翼的部队甚至快要被俄军冲破。对于一支被包围的部队,能够坚持这么久已经是奇迹了。更何况还在如此的战争情况下,阵线还没有被冲破。 但是这又有谁会关注呢? 在俄罗斯军队的炮火的轰炸下,侧翼被突破了,第十九军的阵线发生动摇。 冒着纷飞的炮火,舍尔纳站在士兵中间。他与轰鸣的炮火声相挣抢,竞争,将自己的话传达到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每一个士兵的心里: “士兵们!我知道!你们想回家!我也是一样的! “我曾向你们许诺,向你们的家人许诺,你们会平安的回家!很抱歉!我不能完全的完成我的承诺了! “小伙子们!今天,我将履行我的承诺!我要将你们带回家!我们将回到德国!也许我们之中会有人因此而牺牲。但是请记住,我们是军人!我们为了保护我们的国家,为了保护我们的朋友,为了保护我们的战友!我们必然会面对死亡!这是光荣的死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