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四十一章 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下) (第1/1页)
大明小学生正文卷第九百四十一章只有娘娘你能去做了本来秦德威的本意是,让方皇后利用她自己的正宫地位和救驾的道德优势主动出击。 这样可以暂时将嘉靖皇帝的胡思乱想堵住,然后再另外设法,慢慢去化解。 但是经过秦太监高度概括的转述后,似乎就变了味道。 方皇后默念了几遍,感觉终于理解了其中意思,难不成是说让自己亲自对皇帝? 别人动手弑君之后,会遭到质疑和审判,但皇后动手之后就会变成太后,天下谁有资格审判太后?这就是只有的意思? 如此方皇后便大吃一惊,对秦太监问道: 秦太监答道: 方皇后再次陷入了沉默,作为一个聪明人,她很清楚权力的运行规律。 皇宫大内虽然貌似自成体系,但也是活在整个社会体制内的,内廷若想安稳,仍然需要外朝的支持。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外朝的支撑和承认,即便在内廷掌权也很难长久。 而且方皇后也很清楚,秦德威号称秦中堂,是外臣里最强力的人物。 莫非秦中堂这话的真正意思,就是暗示对自己的支持,让自己放心动手? 不对!方皇后突然从可怕的念头里惊醒了过来,秦德威应该不会想着那样做! 在嘉靖朝的第二个十年里,秦德威就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而且目测还将继续下去! 所以秦德威有什么必要,搞一些可能鱼死网破的事情? 方皇后沉下了脸,对秦太监说: 秦太监仿佛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轻笑了几声后,便把秦德威话全盘转述了,没有再含糊概括的说什么。 方皇后听完,气也打不出一处来,对秦太监骂道: 传话哪有这么传话的?明明秦德威是另一种意思,但刚才秦太监却故意让自己产生可怕的曲解! 秦太监被骂了后也不恼火,反问道: 方皇后没搭话,眼前这位姓秦的也不是好东西,今天此人还有点莫名其妙发神经。 秦太监又长叹一声说。 昭圣慈寿皇太后就是去年年底驾崩的张太后,这是她生前的封号。 按道理说,此时应该用谥号来指代张太后,但秦太监还是故意用了张太后生前的封号。 当然,也许是张太后的谥号太长,秦太监记不住。 听在方皇后耳朵里,总觉得秦太监这是刻意提醒自己,想想张太后生前的遭遇。 张太后在二十多年前选了嘉靖当皇帝,这算是大恩大德了吧,然后嘉靖又是怎么对待张太后和张家的? 苟到最后,一无所有? 说到这里,秦太监就告辞了,但方皇后脑中挥之不去的,却还是最开始产生的那个想法。 也许这就叫先入为主,一般情况下,对人影响最深的肯定是最开始的印象。 自己是嘉靖朝的第三任皇后了,会不会还有第四任第五任?自己会不会像前两任一样一辈子囚禁在冷宫? 民间有句话是,这句话会不会应验在自己和嘉靖皇帝身上? 然后方皇后又想起前来传话的秦太监,她又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方,秦太监为什么要这样暗示和诱导她? 秦太监已经是司礼监掌印兼提 督东厂,有什么动机去除掉皇帝? 在皇宫之中,方皇后不敢百分之一百的相信一个人,秦太监这个盟友有没有可能想要害她? 心思纷乱无比的方皇后想来想去,最后决定,不能完全只听秦太监一面之词,也该去找嘉靖皇帝试探口风。 此时嘉靖皇帝刚听陶真人讲完道,闲聊时很有兴趣的问道: 陶真人心里发苦,肯定是又有该死的人再次在皇帝面前提起自己孙女了。 但口中也只能答道: 嘉靖皇帝又问道: 所谓辅修药物,指的就是当初陶真人献上的壮阳和调理的药物,效果一直很不错。 欺君之罪不好犯,而且很多事情也经不起查,陶真人无奈的答道 嘉靖皇帝赞道, 陶真人也不敢断定,嘉靖皇帝到底是真要看病,还是暗示其它,糊弄着答道: 嘉靖皇帝便吩咐说: 在嘉靖皇帝心里,也许问问就是走个形式。 陶真人从仁寿宫正殿退出来后,恰好就遇上了前来面圣的方皇后。 想起秦德威的话,陶真人就上前见过方皇后,主动禀报说: 方皇后没多说什么,又进了正殿,对嘉靖皇帝询问道: 嘉靖皇帝反问道: 方皇后回答说: 嘉靖皇帝皱起了眉头,不满的说: 方皇后假装笑道: 这个解释听起来很合理,嘉靖皇帝的不满也就没了,反过来试探说 方皇后没有正面回答,却说起另外的事情: 嘉靖皇帝的眉毛又一次皱了起来, 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奇女子居然可能是秦德威的人,难道自己是从秦德威手里抢女人? 见皇帝确实关注,方皇后便趁热打铁的说: 然后又补充了一句: 听到这里,嘉靖皇帝突然大怒,脸色通红的对方皇后叱道:「你说别人是心怀恶意的小人,难道你就没有私心? 你以为朕不明白么?你们每个人都只想扳倒对方,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你们每一个人都只想着来利用朕!」 方皇后惊愕不已,她一时间没明白,自己怎么就把皇帝惹怒了。 嘉靖皇帝重重喘了几口气后,继续呵斥道:「朕只想知道,陶真人的孙女到底有没有双修道法,到底有没有医术,能不能把朕救起来! 而你们却都不关心朕需要的是什么,只知道借机互相算计,连你这个皇后也不例外!」 方皇后只能跪下叩首道: 嘉靖皇帝余怒未消的说:「只在这里说有什么用, 仔细想想你应该去做什么!」 方皇后也很聪明,毫不犹豫的答道: 后宫女人召见外臣是大忌,不特别向皇帝奏请是不可能的。 嘉靖皇帝有点累了,合上了眼睛准备睡觉,同时嘴里答道: 对皇帝很失望的方皇后默默退下了,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 如果关键时刻做大事,必须要与盟友有足够的互信,但怎样才取得互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