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 士兵 (第2/2页)
惧炎热。那些骑士也是缓辔而行,至于路旁的庄稼,无论有无麦子,都是无人敢踩。 到了宣武卫营城,更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是前来送行的父母兄弟、妻儿老小,处处都是惜别和泪水。 到了校场外,依然有一些留守的将领不甘心,冒着炎炎烈日在营门外“静坐”,其中不乏一些军中悍将。 他们都是希望能在最后一刻,有出征的机会。 徐未朝摇了摇头,暗自庆幸,拉着马进了人来人往的军营。 回到营房,回来的军士已经大半,其余的或者已经到了营城,或会在入夜前到达。到达的军士都是热情高涨,兴奋不已。 “哨总,你说,鞑子满万不可敌,是真的吗?” 看到徐未朝进来,军士赵成上来问道。 “是啊!听说鞑子一个打五个,不然那些官军怎么总是打败仗?” 另外一个陈大,也是小心翼翼地问道。 “你们两个满口喷粪,在营中散步什么谣言?信不信我马上报告上官,将你们两个逐出队伍!” 徐未朝勃然大怒,指着赵成和陈大,高声怒喝了起来。 大军未行,谣言四起,这以后还怎么打仗 “哨总,和我们无关,营中就是这样传的,我们只是如实禀报!” 赵成和陈大一下子慌了手脚,赶紧分辨起来。 “如果再胡言乱语,动摇军心,小心军法从事!” 徐未朝大声责备,丝毫不给众人面子。 “大人,小人不害怕,只是好奇!” 陈大跟着急匆匆解释。 “鞑子再厉害,那你们怕吗?” 徐未朝稍稍冷静了些,语气也缓和了些。 赵成和陈大都是军中悍卒,身强力壮、头脑灵活,无论是刺枪术,还是火器的使用,都是佼佼者,也参加过襄阳和洛 阳城战,应该不是故意。 “脑袋掉了碗大的疤,怕什么!” 赵成率先开口。他为自己刚才的话语感到懊悔,这不是让哨总瞧不起自己吗? “两军相逢勇者胜,鞑子也是人,一枪一个窟窿。我就不信,他还能是铜墙铁壁!” 陈大也是跟着分辨,面红耳赤。 徐未朝点了点头,在床边坐下,看向了一众军士。 “大人在报纸上说的关于剑客的那一段,你们还记得吗?” 到了战场上,两军厮杀,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勇气,才是根本。 “一个剑客,要和对方的剑客对阵,明知道不是对手,明知是死,也要亮剑,勇敢地搏斗一番。倒在对方的剑下并不可耻,但要是不敢亮剑,那才叫耻辱!” 陈大朗朗上口,立刻说了出来。 “对,真正的战士,要和一个真正的剑客一样,无所畏惧,冲锋陷阵,至死方休!” 徐未朝“腾”地站了起来,面对着面红耳赤的将士们,目光冷厉。 “崇祯十一年,大人带8千秦军入援济南府,十万鞑子围城,大人还不是率军杀入城中?鞑子再厉害,济南城下还不是丢下了上万兵马,连那个虏酋岳托都丢了性命。你们又担心什么” 他拍了拍陈大和赵成的肩膀,冷冷一笑。 “火炮轰、震天雷扔、刺刀冲锋,即便鞑子是三头六臂,也让他浑身血窟窿,更不用说他只有一颗脑袋了!” 众军士都是哈哈笑了起来。 “陈大,咱们两个出去练练。我就不信了,我的刺枪术,还对付不了一个鞑子!” 赵成拉着陈大,二人拿了刺刀,兴冲冲出了营房。 “咱们也去练一下!” 其他的军士兴致勃勃,也是拿起火铳,纷纷出了营房。 “别忘了,都小心点!” 徐未朝摇了摇头,叮嘱了一句。 都是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血气和勇气不缺,建奴纵有千军万马,又有何惧? 看到韩未波在营房门口出现,徐未朝激动地站了起来,迎了过去。 “老韩,家里都安排妥当了” 二人在门外的水泥凳子上坐下,看着夕阳下熙熙攘攘的校场,完全不顾天气的炎热。 “家里只有我娘,她老人家不愿意我北上,我只有不孝了。我要是不随军出征,我一家十几口人的血海深仇,我祖父祖母、我爹、我哥、我的小妹,还有我年幼的侄女侄子,我的族人们,不就是死不瞑目吗?我还有脸活在这世上吗?” 韩未波的眼中,蒙上了一层水气。 徐未朝心头难过,想劝好友,只换来一声低沉的叹息。 平日里韩未波平易近人,挺开朗的人,原来心里有如此多的痛楚。 “老韩,你就放心吧!这一次大人亲自带兵北上,鞑子想猖狂,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沉默片刻,徐未朝才开了口。 “大人是我再生父母。济南城杀鞑子,河南垦荒牧民,我韩未波欠他太多,只有战场上相报了!” 韩未波的话,让徐未朝点了点头。 “兄弟,大人恨鞑子入骨,他一定会大杀四方!你放心,我也会多杀几个鞑子,为你的家人报仇!” “徐兄弟,我代死难的家人,还有那些山东的死难亡魂,多谢你了!” 韩未波鞠了一躬,徐未朝赶紧扶住。 “老韩,应该的,应该的!” 二人用力握手,目光真挚,都是郑重其事。 夏日炎热,比这酷热更沸腾的,则是一颗颗急迫的心。 长夜漫漫,人人却是期盼,黎明后出征的一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