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五章 理论存在的意义  (第1/2页)
    在返回燕华大学的路上,研究所的人谈论的话题,都变成了赵奕所做的物理学研究。    他们都是医学研究人员,但总归也都是博士学历,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对物理学也可以,有那么一丢丢的了解,能象征性的讨论一下。    赵奕坐在车子后排,好几个人都转身看着,感兴趣的问着发表的研究问题。    他简单的解释了几句。    内容大体就是‘粒子能量’、‘边界’,‘暂时无法验证的理论’,等等。    这些词汇加在一起,听起来都有些高大上,顿时一大堆赞叹之词就被了出来--    “厉害啊!”    “这个研究实在太深奥了!”    “我相信会是今年物理学界最大的成果!”    “……”    赵奕听的还是很舒心的。    虽然知道其他人就只是‘听不懂’的礼貌赞叹,甚至还有些吹捧的意思,但谁都会喜欢听好话。    刘成杰坐在赵奕的旁边,感兴趣的问了一句,“这个研究能拿到诺贝尔奖吗?”    周围人都看向了赵奕。    赵奕感觉心中一痛,很用力的回答道,“不能!”    “哦~”    刘成杰觉得自己错了话,但又不知道哪里错了。    赵奕实在不想考虑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问题,他的主线任务就是这个奖项。    可是,太难了!    现在这项研究根本不是冲着诺贝尔奖去的,就只是思考波形图和空间边界关系时,附带想到的理论内容,肯定是无法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影响力再大也是不可能的。    诺贝尔奖更专注于那些实际的研究,物理理论的再好,都必须被科学验证,才有机会获奖。    几十年前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场等问题,就已经被提了出来,哪怕到现在都没有证实,好多物理学家对此确认无疑。    可是,又怎么样呢?    和希格斯场、希格斯粒子有关的研究人员,没有一个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赵奕发现新粒子的信号以后,物理学界的法就不一样了,他们认为这个信号代表了两个半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没有诺贝尔奖一下子就变成了两个半诺贝尔奖。    所以,验证才是关键。    新理论只是给理论物理提供一个研究方向,就算要再多的物理学家相信新理论,也不可能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除非有一,理论能得到科学验证。    ……    等回到了职工宿舍以后,赵奕也感兴趣的打开电脑,查看了一下有关的新闻。    燕华大学的反应速度非常快。    在发现《经典与量子引力》有赵奕的研究论文后,燕华大学马上就发布了官方祝贺公告,“恭喜我校赵奕教授的‘粒子的边界理论’研究,登上国际顶级物理杂志《经典与量子引力》!”    虽然还不确定论文的影响力,但论文能刊载到世界顶级杂志,本身就是一种值得庆贺的成果。    国内针对论文发表成果的标准都是这样。    不能国际顶级杂志就比国内好,但想要上国际顶级杂志,难度确实要更高一些。    一般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稿件要发表上去,都需要经过专业领域的顶级学者审核。    一篇研究成果发表以后,具体未来有多少影响力、成果究竟有多么大,往往是很难短时间判断出来的,而刊载的杂志档次,就能明一些东西,像是国内的学术杂志,放在国际上根本没有多大影响力,和相比国际顶级杂志上的论文相比,起跑线上就输了个彻底。    其他人也会想……    如果你的研究很厉害,为什么不刊登在顶级杂志呢?所以杂志档次就是判断标准之一。    这也是国内学者会争取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杂志的原因之一。    如果只是到顶级杂志,刊载一篇研究论文,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聊,好多学者同样也能够做到。    赵奕的论文刊载火爆的原因,一个是他本人,就是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人物,公众知名度都堪比二线明星。    第二点就是,乔治-斯穆特的点评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听起来就是物理学的大牛人物,对论文做点评也会惹人关注,更何况是如此赞叹的点评了。    网络上跟着一片讨论声。    “如果我的论文也有哪个诺贝尔奖得主点评就好了。”    “不用点评,只要有兴趣看就好。”    “诺贝尔奖得主力推的物理成果,还能开宗立派,成为理论物理的分支学科,所以,以后会有很多物理学家,专门去研究粒子边界问题了?”    “赵奕就是厉害了,好像是全能的,数学、计算机、生物,现在变成了物理……”    “物理早就有了,好不好?新粒子就是他发现的!”    “……”    在赞叹、吹捧的舆论下,好多人也开始研究,赵奕的成果具体是什么东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