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守岁,年后 (第2/2页)
到底是你们家的田地离你们养牲畜的山脚太远,” “这样,养牲畜的山脚下边不是也有几亩田地,你可以用你们家的同那些人家换一换,” 当初于德海分田时,赵福祥抽种的田地位置都不错。 而后来分家,因着赵善宇两口子没有被分出去,所以赵福祥抽的地,是他们四人在此基础上简单商量后分的几块。 但位置都很不错,包括年前秋收的收成也是中上。 而山脚下的那些田地,基本都是山林开发出的下等田,产量自然比不上。 若是眼下和那些人家换田,问题不大。 “到时候,你们就在那些田里种着日常吃的青菜,平日照顾起来也不费力,”但有这么口吃的,他们省下不少银钱,也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关注。 与此同时,怕赵善宇不懂,赵福祥又说了些他这买卖今年太过高调的话。 好在不用赵福祥多提点,赵善宇反应过来,点了点头,“嗯,就按爹娘的来,”虽然不差这点钱,但这么多也是为了他们自己好,他还是能听进去的。 说完了赵善宇,跟着,坐在一旁的赵善行开了口。 他说的简单,涉及到六月份考试去夜庭郡的事,他也打算年后再说,眼下就是简单的说了说学堂的情况,没什么大事,几句话就跳过了。 轮到赵善河。 赵善河是一家人里租赁土地最多的,他听了程氏的劝,打算将家里的旱田都种上青菜,等熟了就打算往青宁县的小吃铺送。 赵善川则是因为年后去夜庭郡修码头,并且打算不回来务农,便打着和赵善宇一个主意,将家里的田地全都租赁直接出去。 赵善林最简单,家里的田地就这么种着,旱田也会种些青菜,但大部分都是粮食。 几个儿子分别说完,轮到赵福祥这个老子。 赵福祥说他这边一切照旧,那就是全都种粮食。 ………… 很快,外边的爆竹声响起。 李氏跟着一措眼,麻溜从炕沿下了地。 这也是在提醒他们,到煮饺子的时候嘞。 李氏一边叫上刘氏等人赶紧去厨房煮饺子,一边让赵福祥等人出来抽空放爆竹迎新年。 两头开始齐齐忙活起来。 时间太晚,孩子有的困了,已经躺在滚热的炕上睡得迷糊。 忽然,院里突然响起来的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叫醒了其他人,也让原本还有些困的赵玉猛的一惊,整洁睁开了眼睛。 愣愣的回了神,赵玉揉了揉眼睛,跟着凑到窗边,透过有些杂色的透明玻璃巴望着院里。 只见一片红彤彤的小院中,上空出现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光圈。 光圈每亮一下,耳边就会传来一声爆响。 直到将家里的爆竹放完,赵福祥等人方才搓手回了屋。 而他们这些小孩,也被人叫了出去。 堂屋,已经搭好了饭桌,上边放着下午吃剩下的饭菜,同时,还有一锅锅冒着热气的煮饺。 直到将蒸饺也摆了出来,众人方才全部落座。 照例,赵福祥先吃一口,其他人才赶动筷。 赵玉因着下午吃的饱,晚上还不怎么饿,哪怕饺子不错,也只吃一碗煮饺一碗蒸饺,吃完就下桌跑去灶台边烤火。 坐在小木札上,赵玉望着灶坑里,那一簇一簇,往外冒着红光的火苗,心里不知怎的,又飘到了去年这个时候,他们一家人,还在上哇村时的过年景象。 唔,也是这样,几乎都差不太多。 只可惜,那个时候,她自己太困了,守岁守着守着就睡着了,也不知道,今年能不能挺住…… 身后的众人吃完了饺子,留下几个女眷收桌收拾碗筷,其余的其他人,全都躲进了主屋守岁。 而这个时候,就是胡乱瞎聊的时候。 因为分了家,所以晚上是不留下睡觉的。 大家伙趁着热闹了一会,就赶在子时之前回了家。 到家后,袁氏赶紧将赵善川几人赶回主屋休息,而她自己则蹲在堂屋查看灶台。 虽然白天走的时候,袁氏留了火,到底时间太久,灶台里留的火早也已经灭了。 不得已,袁氏取出火折子,又重新点了一下,顺带着,又往里边架了些粗壮的木柴进去。 等主屋的温度上来,袁氏抓紧时间赶紧将被褥铺好。 全都弄完,袁氏不忘将家里的瓜果硬糖豆摆出来,一家人就着烧开的热水,透过窗户看着外边。 直到手中的怀表指针显示子时过半,这就便是新的一年。 ……… 大年初一。 早起,赵玉睁开眼睛,望着头顶的空荡荡的房梁,伸手打了个哈欠。 扭头看向一旁,发现爹娘的位置已经空了出来。 再看向另一边,赵霞和赵明腾睡得欢快。 想到昨晚,还没守完夜呢,两个小的又睡过去,而她过了子时也是迷迷糊糊。 赵玉不得不感慨,小孩子,果然精力不怎么行。 醒了,就不能继续睡懒觉了。 麻溜从炕上怕起,赵玉赶紧穿好衣服,笑着走出房间。 堂屋门口,赵善川闲坐,赵玉见状,赶紧双手半包,边笑着边鞠躬行礼说些吉祥话。 赵善川闻言受了礼,同时不忘给赵玉递出一个厚厚的红封。 袁氏也走了进来,赵玉不忘给她娘也道了句吉祥话。 一样的套路,说完,袁氏又塞过来一个红封。 “对了,五丫和石头呢?还没起来?”袁氏张望一眼主屋。 赵玉摇头,“没呢,”同时将两个厚厚的红封放进怀里。 “让她们睡吧,左右今天也没小孩子什么事,”袁氏摆摆手,同时端起一旁的木盆往出走。 而赵玉则趁势挤到了赵善川跟前和她爹待在一起。 父女两个都没什么事,只抬着眼巴巴的望着院子。 早在北面时,大年初一是拜新年,有辞旧迎新之意。 但眼下来了南边,他们这些孩童早在三十拜了早年,这大年初一嘛,他们便可以躲懒在家里不用出门。 倒是赵善川和袁氏等大人就有的忙了。 因为南边这里,大年初一,邻里关系不错的可以上门走礼。 所以袁氏和赵善川便打算趁着一会闲下来,先去里正家走礼。 袁氏将早饭做好,三人简单的吃完,留赵玉几个孩子在家,赵善川和袁氏提着礼,高高兴兴的出了门。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