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人谋反我的举动惊呆全场_第129章 改组朝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改组朝堂 (第1/1页)

    刘辩回到洛阳,荀彧等人出城迎接。

    他把几人召到北宫,商讨朝堂改制。

    “朕去并州之前就曾想过,废黜三公。”他对荀彧等人说:“任命左右丞相,辅佐朕匡复大汉。”

    众人目光都在他脸上,没有一个吭声。

    每个在场的人都想知道,皇帝究竟会任命谁为丞相。

    “荀彧为右相。”刘辩看向荀彧:“主持朝堂政务。”

    “谢陛下。”荀彧起身,向刘辩道谢。

    “郭嘉为左相。”刘辩又说:“协助右相,cao持军国大事。”

    原本只是太常,位列九卿,郭嘉竟一跃成为除皇帝和右相之外,权柄最重的人物。

    每个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

    “贾诩任太尉,李儒任太傅。”刘辩继续封官:“荀攸继任太常,徐庶不在这里,差人告知,由他任光禄勋。陈宫,接任卫尉。”

    在场的几个人,刘辩都做了安置。

    他问众人:“有没有异议?”

    “臣等无异议。”众人齐声应道。

    朝廷大权已被皇帝牢牢把持,他做了决定,谁敢还有异议?

    “官员任免,交由左右丞相负责。”刘辩对他们说:“荀彧、郭嘉留下,其他人可以退下。”

    刘辩封官,不仅考虑到众人的才干,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朝廷的忠诚。

    考量忠诚,有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曾经对这段历史的认知。

    荀彧忠于汉室,直到曹魏时代,他仍不赞同曹丕篡权。

    右相的人选,除他之外,再没有更合适的。

    郭嘉智虑过人,虽有些小毛病,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左相当然由他来做。

    至于李儒,才学是有,可惜对朝廷没什么忠诚。

    自从董卓伏诛,他只忠于皇帝,朝廷在他眼中,反倒没那么重要。

    这样的人物,做事绝无问题。

    让他做丞相,确实不合适。

    “知不知道朕为何把你俩留下?”刘辩问荀彧和郭嘉。

    荀彧问:“陛下有事要交代?”

    “从今往后,你俩就是大汉朝的左右丞相。”刘辩说道:“手握大权,可得用好。”

    荀彧和郭嘉都是聪慧绝顶,哪能听不出皇帝在敲打他们。

    “陛下放心。”荀彧回道:“我二人愿为大汉肝脑涂地。”

    “前次去并州,朕非常不爽。”刘辩对他们说:“没住多久,你等就屡屡催促。那边的好些事情,也没能亲眼见着做成。”

    “朝堂虽已稳,并州却还不稳。”郭嘉对他说:“陛下万一有个闪失,朝廷也就完了。”

    “张扬能耐有限,朕已令他任职并州都督。”刘辩问:“杨勋做州牧,你二人有何看法?”

    “臣以为,各地州牧可撤。”荀彧说道:“改由刺史主持政务。”

    “刺史?”刘辩点头:“官爵较低,由朝廷直接管辖,确实好过州牧。”

    “自荀攸回朝,青州政务一直无人主持。”刘辩说:“朕想要王允去那里,两位丞相认为怎样?”

    “王允合适。”荀彧回道:“此人稳重,若往青州,必可稳住大局。”

    “那就让他去。”刘辩做出决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