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1章:我们《中山大学学报》也很好 (第1/5页)
我在北大学考古正文卷第281章:我们《中山大学学报》也很好杨式挺先生带苏亦过来拜访朱非素先生,除了认门外,就是关于石峡遗址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 杨先生想让苏亦加入报告编写小组。 按理说,这个要求不太合适。 因为苏亦压根就没有参与石峡遗址的发掘工作。 从学术潜规则来说,根本就不合乎规矩。 但规矩都是人定的。 苏亦并非是上级塞进来的关系户,而是一个专业素养极高的年轻学者。 不说,他对石峡遗址的了解有多深厚,仅仅是他的精湛的手绘功底,就足以让他有资格参与报告的编写工作。 谁都知道考古报告,需要大量的手绘图片,遗址复原图需要手绘,器物三视图需要手绘,遗址打破叠层图需要手绘,方方面面都需要手绘,而省博方面具有相应技能的研究人员只有曹子钧一人。 仅仅靠一个人,同时负责两个遗址考古报告的编写绘画工作,进度肯定非常缓慢,更不要说,曹子钧是专业的技术人才,其他的发掘现场也缺少不了对方。 因此,杨式挺先生急需苏亦加入他们的编写团队。 对此,朱先生没有反对,她很乐意提携后辈。 这时,轮到苏亦纠结了。 “两位老师,我可能没法在广州待太久,很快,就需要返回北大,因为快要开学了。” 杨式挺笑,“你别担心,这事我已经分别跟秉琦先生跟宿白先生去电话了,他们都同意你留在省博继续实习。” 苏亦苦笑,“我在故宫的实习还没结束呢。” 杨式挺说,“这事你也不用担心,我也跟苏秉琦先生沟通过了,他说你在故宫编辑部实习,主要负责院刊的审编工作,但是故宫院刊是季刊,三个月发行一次,你先在省博待一两个月的时间,不影响的。苏先生说,到时候,他会让你们俞老师去跟刘北汜先生沟通的。” 得,这已经把他安排好了。 苏亦还有些担心,“宿先生那边真的没有问题?” “当然没有问题,别担心,宿先生已经在电报上亲自交代,让你放心留在省博继续实习,不过每周要跟宿先生写信汇报你的学习进度!” 杨先生都这样说了,那自然就没啥问题了。 他也不是第一次在省博实习,唯一区别的就是上一次是暑假,这一次是寒假,估计还要耽搁一两月的课程。 但,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他现在需要的是积累资历。 参与石峡遗址的报告编写,无疑是最好积累资历的方式,甚至可以拓展他的视野。 这里面唯一的问题就是宿先生这边,因为石峡遗址是史前考古反向,跟佛教考古天差地别。 既然宿先生允许他留在省博,那啥问题都没有。 敲定了这事,接下来的聊天氛围就和谐了很多。 朱先生还跟他分享好多关于石峡遗址的轶事。 还提及苏秉琦先生当年到石峡遗址现场的事情。 杨式挺说,“当时,苏先生对朱老师一通表扬,赞扬她身为女士,长期在发掘一线,不容易。还笑谈起她上学时上台表演唱时的情景。直夸你们朱老师是中国考古界的女英雄!” “杨师兄,你可别笑话我了,跟你比,我就是一个小兵。” 两位先生都笑起来了。 实话实说,苏秉琦先生对石峡遗址的关注,才使得它在学界的影响迅速扩大。后来发表的简报及苏先生的相关文章,正式将石峡墓葬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石峡文化”,并称之为打开岭南文明的一把钥匙和一个重要的窗口。 石峡遗址,也成为苏秉琦先生“区系类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石峡遗址发掘报告编写正式开始,就立即获得苏先生的支持,直接把苏亦派过来支援粤博。 所以,苏亦加入报告编写团队,其实一个双赢的选择。 接下来的日子,苏亦也没有闲着。 他忙着去给各位师长拜年。 先是省博这边,除了杨式挺朱非素两位老师外,吴振华、曹子钧以及沈明他们仨,也都是他的老熟人了。 都需要把他们约出来聚一聚。 此外,还要去中大各位教授。 沈明是中大毕业的,苏亦顺势拉他一块,不然,一个人去拜访梁钊韬教授,都不知道该聊啥。 沈明却不太好意思,他一个学渣,毕业以后都没有主动去拜访各位师长。 现在苏亦这个外来户,一到广州就要到中大拜码头,这不是把他给对比下去了? 于是,他说,“你干嘛不叫吴宗麟那小子,他也是中大的,甚至说,他就是中大的子弟。” 苏亦笑,“行啊,那就一块,一会咱们直接去地理系家属院找吴宗麟。” 吴宗麟就是之前在中山纪念碑认识的家伙。 后来,他跟向左岸、周雅秦以及白槿四人一块去河宕遗址见习,双方就更加熟悉了。 吴宗麟的老子是中大地理系的教授,偏偏他却读了历史学,就在众人以为他会按部就班去研究历史地理的时候,这家伙却跑来学考古了。 现在找人很不方便。 苏亦只能提前给中大教职工家属院打电话找人,就算这样,不是直接能找到人,只能给传达室的大爷留言,让他转达吴宗麟,约定好时间,他们才过去中大。 事实证明,提前打电话是很有必要的。 不然,他们去中大家属院,根本就找不到人。.jjy.br> 下午,中大康乐园,图书馆大门外。 吴宗麟百无聊赖坐在长椅上翻书,直到苏亦跟沈明骑着摩托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个家伙才反应过来。 见到苏亦他俩,这家伙就惊呼,“好家伙,你们竟然有摩托,厉害啊。” 摩托是之前在省博实习,做广州文物普查报告的时候,黄副馆长调拨给他们用的,然后,这辆老旧摩托就差不多成为沈明的私家座驾了。 平时根本就不敢骑。 因为没油票,也就春节期间,沈明才大方一把。 吴宗麟见到摩托,就跃跃一试,“要不,我试一试。” “你会骑吗?” “还不会,不过这玩意跟单车差不多吧。” “一边去,别浪费汽油,这玩意贵得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