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5章 越王的死忠党(七千字) (第1/3页)
,大周少卿 酉时后,越王正在与家人吃晚膳,李管家忽然急匆匆进入后堂,焦急道:“殿下,不好了,军队入城了!” 越王脸色瞬间沉了下去,站起身,在几名女眷担忧的目光下,离开了后堂。 来到书房,越王冷冷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哪支军队入城了,左武军还是千牛卫?” “好像……都有。” “好像?” 越王眉尖一跳,道:“你应该知道,本王最不喜欢听到不确定的消息。” 管家苦笑一声,道:“殿下,消息是咱们府中出去办事的家丁从茶楼那边听到的,属下实在无法确认。” 越王吃了一惊:“这消息不是袁书同传来的?” “不是。” “你立刻派人去刺史府看看情况,再派人将韩王、杨思俭请过来。”越王沉着脸道。 一个多时辰后,韩王到了,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凝重,一进书房便问道:“王侄,听说武承嗣派军队入城了,他想干什么?” 越王摇了摇头:“不知道。” “不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袁书同没有写信告诉你吗?” 越王沉声道:“我已经派人去刺史府询问情况了,咱们再等等。” 原本越王有三套情报系统,一套以刺史府袁书同为核心,另一套是城中的茶楼、酒楼,最后一套则是由陈硕真的火凤社负责。 韩王的情报来源不如他多,主要都来自不良人。 然而陈硕真和杨铉两人都陪着司徒信去海上联系海盗,毕竟要让武承嗣死在海盗手中,海盗的数量不能太少。 到时候消息总不能说:武承嗣带领数千左武卫剿灭海盗,结果被数百海盗全歼,武承嗣战死海上。 这种消息别说武媚不信,就连李治也不会相信。 因为两人的离去,韩王和越王的情报来源一下子就少了许多。 又等了半个时辰,不仅刺史府依然没有消息,连杨思俭也没有过来。 越王心中渐生不安,就在这时,管家进入书房,惊慌道:“殿下,不好了,咱们埋在水军都督府的人传来消息,说杨思俭被武承嗣给抓了!” 韩王一拍桌案,怒道:“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侯,他以什么名义抓捕的杨思俭?” “听说是以杨思俭窝藏贺兰敏之的罪名。” 韩王心中一咯噔,道:“贺兰敏之落入武承嗣手中了?” “是的,听说水军都督府的一名校尉叛变,将贺兰敏之和李多祚都献给了武承嗣。” 韩王又急又怒,瞧见越王一言不发,摊手道:“现在怎么办,杨思俭也栽了,没有他的水军,咱们的计划全泡汤了。” 越王摇头道:“错了,全错了。” “什么错了?” “你还记得左武卫来扬州时,我说过的一句话吗?” 韩王没好气道:“你说过的话那么多,我哪能句句都记得。” 越王深吸一口气,道:“我当时就说了,武承嗣携大势而来,我们不应该和他硬拼,而是蛰伏待机,以泰山计划为主。” 韩王挠了挠脸颊,道:“后来我们不是以为他知道泰山计划了,所以才想着除掉他吗?” 越王缓缓道:“现在都过那么久了,泰山行宫也没有传来任何情况,这说明武承嗣根本就不知道咱们的计划。” “你的意思是咱们继续蛰伏?” 越王道:“杨思俭被抓,对付武承嗣的计划只能停止,咱们还有其它选择吗?” 韩王罕见的没有再坚持,说道:“既然如此,咱们应该立刻将与泰山计划有关的人都清除掉。” 越王皱眉道:“相关人物不是早就清除干净了吗?” 韩王冷冷道:“不,还有两个活口。” “谁?” “徐元举和骆家那名女子。” 越王绷着脸道:“不行,现在还不能杀他们。” “为什么不行,徐元举已经献出图纸,骆家也已经答应将东西运入行宫,这两个人已经没有价值了。” 越王道:“那我问你,如果徐元举献出的图纸有问题怎么办?” “这……不会吧?” 越王摇头道:“咱们的计划不能有任何疏漏,还是等行宫那边机关做好了,再对徐元举动手也不迟。” 韩王让步道:“那好吧,徐元举可以先留着,骆家那女子总可以杀了吧?” “也不行,骆家家主骆统我认识,此人十分谨慎,在龙船进入行宫之前,他很可能会要求再见自己女儿。” 韩王叫道:“莫非你到时候还真打算让他见到女儿?” “只要能让计划顺利进行,让他见一面又何妨。” 韩王沉默了一会,哼道:“再有半个月,龙船就要进入行宫了吧。” “是的。到时候你想怎么灭口都随你,只要别留下什么痕迹,让武承嗣抓住把柄就行。” 韩王笑了笑,道:“我手下的不良人办事,你还不放心吗?” 越王点了点头,忽然望着大门方向,道:“武承嗣既然对杨思俭动手了,只怕也不会放过袁书同。” 韩王哼道:“怎么,你还想保住他吗?” 越王摇了摇头,沉默了好一会,忽然道:“你不觉得奇怪吗,我们刚准备对武承嗣动手,他就先发制人。” 韩王愣了愣,道:“你怀疑咱们身边有他的人?” 越王皱眉道:“难道没有可能吗?不然为何他的行动每次都比我们快上一步?” 韩王沉默不语。 越王又道:“你现在就回王府,彻查你府中所有人,我也一样,这段时间咱们尽量都别出门了,一定要将府中的细作先抓出来。” 韩王叹了口气。 如果今天的事过后,他们都选择躲在府中不露头,在旁人看来,他们已经输给武承嗣了。 …… 水军都督府。 戌时末,如水的月光静静洒在窗前,斑驳的树影在晚风中摇曳。 普通人家到了这个时侯,早已经安歇了,都督府的后院暖阁中,却依然灯火通明,还不时有娇笑声传来。 杨思俭坐在一张紫木靠背椅上,一边悠然喝着茶,一边望着身前几位夫人玩着投壶射箭的游戏。 杨思俭一生中有两件事最令他骄傲,第一件是他的掌上明珠杨竹铃。 相比四个儿子,杨思俭对这个唯一女儿疼爱得多,几乎到了百依百顺的地步。 就连杨竹铃要嫁给贺兰敏之这种荒唐事,连杨竹铃亲生母亲都反对,他最后却还是答应了。 第二件则是杨思俭的妻子姜氏。 这位出身小家族的女子不仅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且温柔贤惠,与杨思俭四名妾室的关系都处的很好。 在姜氏这个贤内助的帮助下,杨家后宅没有出现其他豪门的内斗情况,五位夫人相处的十分和谐。 每日晚膳之后,几名夫人还有女儿杨竹铃都会在暖阁中玩些小游戏。 杨思俭每次也会参加,这几乎是他一天最快乐的时候。 “老爷,您也来投一支嘛。” 年纪最小、长的最美的五夫人聂氏忽然来到杨思俭身边,摇着他的手臂撒起了娇。 杨思俭拍了拍五夫人嫩藕般的手臂,笑道:“你们去玩吧。”说完瞄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杨竹铃。 五夫人跟着看了杨竹铃一眼,只见她板着个脸,双眉紧皱,心道:“哎哟,这位姑奶奶又发脾气了。” 虽然是夫人,但聂氏半点不敢得罪杨竹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