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02 自荐扮演西门大官人  (第1/2页)
    早在1994年,央视《水浒传》就已经立项,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做前期筹备,1996年正式开机。    临到如今,《水浒传》的拍摄已经进入了中后期阶段,结果重要配角西门庆却出现了岔子。    已经开始拍摄的相关戏份差点陷入停滞,只能被迫先拍其他角色的戏份。    但西门庆在这段剧情存在感太高,靠拍其他人的戏份根本撑不了几天。    当务之急,是抓紧找个新西门庆顶上去。    然而事出突然,导演张召林眼光又挑剔,一时半会哪里找的到合适的演员。    为了这事,《水浒传》制片主任张纪忠胡子都愁白了好几根。    正当张纪忠琢磨准备打电话找几个老朋友帮忙时,有人敲响了他办公室的大门。    打开门,《水浒传》剧组副导演康红雷笑呵呵的指着身后的曹轩。    “主任,我给你推荐个演员。”    ………    在从孙江口中得知西门庆这个角色有了空缺之后,曹轩就打算试试能不能拿下这个角色。    成了自然皆大欢喜,不成也不要紧,反正他都准备离组闪人。    既然怎么都不亏,那何不放手一搏。    况且,区别于一般的剧组,《水浒传》剧组有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不看重演员履历,很多角色都是非专业演员。    比如,阮家兄弟的阮小五的扮演者张衡平是健美冠军,从来没演过戏,阮小二刘卫华倒是演过一些戏,但早年也是散打运动员,半路出家。    双鞭呼延灼的扮演者贾石头,外号东方大力士,表演杂技的。    还有和西门庆牵连甚深的三个角色,    潘金莲王思怡,在台省时是个模特,虽然演过戏,但经验并不算多。    演武松的丁海风,是一个出道没多久的新人。    而演武大郎的宋文华,更是纯素人,进入《水浒传》剧组之前,在家里开小卖铺的。    也正因为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    群演出身的曹轩才会试图冲击西门庆这个角色,若换其他剧组,曹轩根本不会动这个念头,以免自取其辱。    曹轩想演西门庆,必须得获得导演张召林或者制片主任张纪忠的点头。    他一个底层群演,和这两位剧组巨头搭不上话,所以得找人帮忙。    而在《水浒传》剧组,曹轩唯一还算熟的“剧组高层”,是当初负责去京城拉群演的副导演康红雷。    没错,就是那位后来拍出《士兵出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大热电视剧的知名电视导演。    不过,此时老康还没有混出头,一直跟着张召林和张纪忠当副导演,几年后靠着执导《激情燃烧的岁月》,才踏上一代名导之路。    曹轩找到康红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康红雷倒是挺好说话,略一考虑,就答应下来。    毕竟又不用他开口说情,就是帮着曹轩牵线搭桥,对他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    如果曹轩成功上位,他有举荐之功,若是曹轩失败,他也是积极为剧组分忧,展现了态度。    能在娱乐圈混出头的,没有一个不是人精………    导演张召林在拍戏,没有时间,康红雷就把曹轩带到了张纪忠办公室。    人一带到,康红雷简单聊了两句,表功完毕后马上闪人,留下张纪忠和曹轩一对一面试。    ………    “你想演西门庆?”    康红雷离开,张纪忠皱着眉头,犀利的眼光不断的审视着站在办公司中间的曹轩,沉声询问。    配合他凶神恶煞的大胡子形象,以及多年管理岗位积累的气势,还是颇有几分威严的。https://    如果是一天以前,曹轩这个小群演面对老张这位《水浒传》剧组巨头,虽然谈不上害怕,但心里难免有几分敬畏。    可如今得了金手指,庞大的信息先知优势,不但丰富了曹轩的见识和视野,还重塑了他的自信心。    面对张纪忠的试探,曹轩丝毫不受其影响,坦然颔首回视。    甚至还心里还在默默八卦张大胡子未来年近古稀还生了个闺女,真是宝刀不老……    “胆量不错。”    看着不卑不亢的曹轩,张纪忠心里记下一笔,对他的第一印象非常不错,然后才开始仔细打量曹轩。    身高至少180以上,在如今这个年代,算是高个子了,体型匀称,不瘦也不胖。    长相很帅,模样有点亚洲第一帅哥尊龙的影子,不过区别于尊龙的忧郁贵气,曹轩更多的是硬朗和稳重,同时眼神清澈,带着一股亲和力。    这般的长相身材,让张纪忠知晓了曹轩为啥敢来自荐,康红雷又为啥愿意出手帮忙。    同时,老张也有点疑惑曹轩这样的帅哥为啥会沦为群演,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这在眼下的影视圈内,并不算什么新鲜事。    90年代末,偶像剧在大陆还未兴起,帅哥并不是内地影视圈的完全主流。    像眼下最红的一线大腕,葛尤、姜闻、李雪建、李宝田等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却仍然是内地影视圈扛鼎的存在。    当然,也不是说内地没有帅哥的出头之日,实际上,相比于相貌平平的男演员,帅哥出头机会更大。    葛尤等人固然很红,但陈道名、陈保国、王志闻、张国利等人也不差,数量占比远胜对方。    不过,最关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