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七章 我有办法(合章,最后一天求月票!!) (第1/2页)
走进不科学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七章我有办法“老爷,药来了。” 进屋后。 谢老都管领着徐云快步来到床边,将药包递给了老苏。 老苏接过药包,很熟练的将封装线拉开。 接着他用手捻了一小把药材,放到鼻翼前闻了闻,满意道: “药材没问题,元年,去院里点火煎药吧。” 谢老都管道了声是,接过药包,又指着徐云道: “老爷,我在来时见着了王林,想到他伺候人可能有经验,就顺手把他带了过来,您看......” “王林?” 听到谢老都管嘴里的这个名字,老苏顿时微微一愣。 随后他打量了徐云几眼,这才想起了这个青衣小仆的身份。。 此时距离徐云入府已经过去了四五天,老苏虽然不至于彻底忘了他这个小透明,但也确实没在他身上投放太多心思。 毕竟他对徐云的照顾纯粹出自善心,能记着带他回京口,就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不可能时刻都记挂着对方的动向。 这些年他也不是没帮助过其他的难民,但无论是哪一户人家,具体的落实环节都不需要他亲力亲为。 谢元年早就对于相关流程有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模式,并不需要他太过费心。 不过眼下听谢老都管这么一说,老苏倒是想起了徐云男伶的那种身份: 虽然他本人比较反感男伶这个行当,但其中的情绪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主家,和徐云这类从业者其实没多大关系。 况且按照目前这情形,徐云也确实是最合适的服侍人选——早先府内不是没有安排过丫鬟侍奉,但那些丫鬟有一个算一个,这辈子见过最吓人的场面,顶天也就是临产或者过年杀鸡滋滋冒血罢了。 她们说是下人,但有些情况确实没有经验,短时间内也很难去适应。 所以在丫鬟和五大三粗、见过血的护院之间,徐云无疑是个折中且合适的候选人。 因此老苏没怎么犹豫,当即便点头道: “如此甚好,王林,你且留在屋内,帮着老夫打打下手。 对了,快来见过致果校尉,床上那位则是校尉的兄长王越,在西线征战负伤,乃是国之英雄。” 徐云应声上前,走到了王禀面前。 看着挺立在床边的王禀,以及他那位不知生死的兄长,他的心中骤然涌起了一股复杂且澎湃的情绪。 只见他思索片刻,朝王禀郑重一拜: “小人王林,见过致果校尉。” 此时的徐云没有穿官服,做不到长袖及地,更做不到手诙过冠。 但他的整套动作却没有丝毫懈怠,腰腿形成了一个标准的90°直角。 他这一拜不是出于官阶威压,更不是受限于情势所迫。 而且非常非常纯粹的为了表达心中的一丝敬意。 这也是替后世众多无法来到这个时代的华夏同胞,所做出的崇敬之礼。 这位投河而死的英雄,像是黑夜中里闪烁的星光,将代表着北宋屈辱昏暗的那片星空,点缀的不那么灰暗。 至少当后世的人们仰望星空时,可以指着那颗星辰道,看,那就是咱们民族的脊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如此英烈,自是当得起徐云一拜! 实际上。 若不是光环所限,徐云真的很想告诉他: 千百年后,山河虽多次易主,但华夏故土仍在,炎黄血脉不绝,昔日的蛮夷却早已灰飞烟灭。 而撑起华夏血脉传承的,正是那一道道脊梁所映荡出的盖世气节! 也是华夏的...... 魂! 说来也怪。 此时的王禀原本正在忧心长兄的伤势,压根没去在意这位‘下人’的举动。 但不知为何。 当徐云朝他躬身的瞬间。 他的心中却莫名涌起了一阵无言的沉重感,一股暖流悄然流过,令他不自主的将目光投放到了徐云身上。 仿佛有些...... 亲近感? 因此破天荒的,这位冷面将领双手虚扶,出声道: “请起身吧,不必多礼。” 听到这句话,一旁的老苏不由微微抬起眼皮,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王禀的祖父对老苏有授业之恩,过去这些年间两家往来不少,逢年过节更是时常登门拜访。 因此他对于王禀的性格还是略有了解的: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不久前西线战场收官之际,王禀对王厚都是冷眼相待来着。 旋即老苏忽然想到了什么,看着王禀的目光顿时有些不对劲起来: 自己的这位致果校尉侄子,该不会一眼看上了徐云吧...... 随后他轻咳一声,将脑海中的sao念头驱散。 对徐云招了招手: “王林,你且过来。” 待徐云走到身边后,老苏指着床上的王越道: “你看,中侯身上的伤势在身前,当绷布被脓水染至浅黄时,便需将其揭开,换上全新的布条。 另每隔三个时辰需更换一次榻下洁具,每日陪护至少5个时辰,早晚轮换。 至于下身的清理则可以交给丫鬟,你可听懂了?” 徐云一边听一边点头,示意自己都记住了。 虽然他不清楚中侯具体是个几品官职,但眼下的王禀都不过从六品,王越显然不可能被封侯。 因此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宋代众多军中官职的一种吧。 徐云的判断其实和事实几乎没多少区别,中侯确实只是一类普通的军中官职,并且只有两个级别: 正七品下的怀化中侯,以及从七品下的归德中侯。 其中王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