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关于我在大宋搞发电机的那些事儿》(大章!!) (第2/2页)
让永柱端着水进了屋,接过毛巾洗了把脸,随后对永柱道: “永柱哥.....哎,你先别急,永柱哥,你先听我说。 当初还是你拿着绳子把我从井里救出来的呢,所以咱也别公子不公子的了,没必要太生分。 这样吧,你要是看得起我的话,我还是叫你永柱哥。 至于我...你就叫我王哥儿吧,就像叫三哥儿一样,你觉得如何?” 宋朝的‘哥儿’并不是指代兄长,这算是一种偏向市井、但又有些亲近的称呼。 仍旧是以《水浒传》举例: 武松怒杀潘金莲的那段情节里,阳谷县卖梨的那个小男孩便是叫郓哥儿,也算是个有些戏份的小人物了。 眼见徐云这般说辞不像作假,同时昨天酸梅铺里的回请,也令永柱感觉自己和徐云多少有了几分交情。 因此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试探着道: “那我以后就叫你......王哥儿?” 徐云爽朗一笑: “成!” 洗漱完毕后,他又去早餐棚里简单用了点早餐。 接着便前往东厢房,见到了老苏和王禀王越三人。 果不其然。 又是一通扯皮,他最终说服了老苏和王禀,将自己的称呼从‘王公子’改成了‘小王’。 至于徐云对老苏的称谓依旧是老爷,毕竟门客也算是下属嘛。 随后老苏告诉徐云, 昨天半夜他见王越有些低烧,加之徐云提及过大蒜素难以储存,便用剩下的大蒜素给王越上了次药。 稳定了病情的同时,也代表着第一批大蒜素就此告罄了。 因此今天徐云的目标很明确: 完成第二批大蒜素以及大蒜素注射液的量产制备! 随后老苏将徐云带到了东厢房的另一间院子,院中的空地上正摆放着一堆徐云所需要的物资。 嗯,还有那头驴。 进入院落后。 老苏指着这些物件,出声介绍道: “小王,此乃天然磁石,与铁轴、木模,铜线则是老夫连夜找制器局的工匠打制成的,你且看看是否合适。 另外如你所言,酸梅汤铺内确有一些可以制冰的白色晶石,元年也买了一些回来。 哦,对了,你所说的输水装置也准备好了,左边那堆便是。”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先是走到铜线外检查了一番精度规格。 古代没有绝缘漆,但皮纸和桐油都可以达到替代效果,当初法拉第头一次实验用的也是皮纸来着。 自制发电机铜线的理论上限是五毫米,也就是半个指甲盖的宽度,以此为限越细越好。 老苏准备的这圈铜线规格大概在两毫米左右,按照他先前所言,这是他找制器局工匠连夜打造出来的成果。 也就是说。 在这个时代,抛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的精细化工艺不谈,官方工业快速量产的加工精度,大约就是在两毫米左右。 徐云暗自将这个信息记在了心底,接着转身来到了拆卸下来的自吸泵边上。 果然。 正如先前他所预料的那样, 这个自吸泵虽然不像后世那般精细,却依旧可以明显的看出吸泵的运作原理,以及...... 摆轮游丝和发条。 他弯下腰,将自吸泵的主关节拿在手里掂了掂,转过头对老苏问道: “老爷,不知此物是......?” 老苏闻言捋了捋胡子,脸上浮现出了一丝自豪,毕竟这可是他的得意之作: “此物名曰吸涌,乃是当年老夫奉旨建造水运仪象台时偶然发现的小物件。 只需通过轮结蓄力,便可将水送至数十丈外,可抵得上数名仆役往来多趟之功。” 徐云沉默片刻,对老苏拱了拱手: “其技近乎神矣。” 他的这句话没有任何吹捧的意味,完全是发自真心的叹服。 虽然摆轮游丝和自吸泵的原理,在后世看来非常简单。 但在眼下这个时代——或者说直到17世纪之前,这都属于人类认知上的一个壁垒。 这或许就是华夏先民的智慧吧..... 感慨完毕后,徐云又将心思放回了现实。 他先是陆续将各个器械检查了一遍,接着正式开始组装起了发电机。 众所周知。 直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 其中定子的主要部件为机座、主磁极、换向极、端盖和电刷等装置,主要作用为产生磁场。 转子的主要部件为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转轴、轴承、风扇等。 主要作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磁转矩,是直流电机能量转换的核心。 当然。 如果穿越的话,做个简易的装置就行,犯不着那么复杂。 实际的构件有定子主磁极、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和转轴基本就够了。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即若导体切割磁力线,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高中物理课堂上老师应该都示范过。 正常来说。 这种古代发电机需要通过手摇发电,有些像是小学那会儿用转笔刀的姿势,并且越快越好。 但别忘了,眼下可是有发条这个好东西呢: 只需要让驴先将发条蓄力,再用一个很简单的力矩进行转换,就能将发条的弹性势能转换成动能,让电机运作起来。 随后徐云将铜线缠绕到铜片上,下方按上转盘,将磁石固定在另做的架子上。 再把线圈架在磁石中间,导线首尾相接形成闭合回路,石墨充作碳刷进行传导。 就这样。 一台简易的发电机就搞定了。 没错,就这么简单, 其实吧,后世有很多看起来比较高大上的知识,在古代并不难还原,困难主要有两点: 一是它的衍生运用和储存,电器的难度可比简易发电机难多了。 二则是认知这个概念的过程。 就像发电。 别说徐云的圆盘发动机了,真到特别极端的时候,你拿两个水果都能发电,育碧的服务器不就是这样的么。 古人做不到使用电力,不是他们的工业水平不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于微观领域的陌生——他们压根不知道电能这玩意儿的概念。 比如此刻的老苏。 在徐云的组装过程中,他几乎全程默不作声,因为他完全无法理解徐云这是要干嘛。 徐云也没费口舌去解释,有些概念见到了现象后再去解释,远比教授理念要容易的多。 鼓捣完发电机后,徐云并没急着启动它。 因为他还有另一件事要做: 准备电解。 ............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新笔趣阁为你提供最快的走进不科学更新,第一百二十二章《关于我在大宋搞发电机的那些事儿》免费阅读。https://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