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赵怒叱群臣(6K!!!) (第2/2页)
,烛影斧声说到底只是一个传闻罢了,没有实锤。 二来则是赵佶的性子就像之前说的一样。 昏是真的昏,但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暴。 因此在小赵看来。 赵佶最最过分的做法,便是将自己圈禁在宫内,等过个几年十几年再放出来。 可问题是...... 历史上的赵佶,真的对小赵下手了。 一次是蔡王府狱案,杀了小赵几乎所有有能力的幕僚。 另一次就是小赵后来的暴毙,连史书都只敢草草用薨逝盖过。 自古无情帝王家啊...... 小赵就这样在院中又哭又笑,发泄着情绪。 好在徐云选的这处院子相当僻静,又嘱咐了仆役不要上前。 这个年代又没有窃听器,哪怕真有眼线盯着,因此看上去也就有些放浪形骸而已。 过了一会儿。 小赵彻底发泄完毕,整个人看上去似乎也清醒了一点。 徐云见状,连忙再给他灌了杯酒。 接着顿了顿,抛出了一个好奇已久的问题: “简王殿下,不知您对当今国势...有何看法?” 问出这个问题后。 徐云便紧紧盯着小赵,表情有些凝重,不确定小赵是否会顺着自己的话回答。 “国势?” 小赵重复了一遍这个词,做了个侧着脑袋的滑稽姿势,缓缓吐出了一个字: “危!” “危?” 听到这个答案,徐云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 “何来危之一说?” 咕噜咕噜。 小赵又拿起酒壶倒了杯酒,痛饮一口后抹了把嘴角。 徐云不知道的是。 他所抛出的这番话,恰好也是小赵深思已久的问题。 因此很自然的,小赵再次有了倾述的欲望: “当朝平章事,统共有四位,本王恨不得罢免其中三位,三师三公,本王恨不得罢免其中四位。” “看看那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栋梁,哪个不是兄长的女儿亲家,他们烂了,本王的心要碎了。” “兄长把江山交到赵佶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赵佶他有何颜面去见兄长?” “兄长刚即位的时候,本王年幼,以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羌芜;收了羌芜,本王以为最大的敌人是西夏;王厚老将军收复了青唐,辽人又成了大宋的心头之患。” 说着说着,小赵忽然激动了起来,食指指向了某个方位: “本王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宋的心头之患不在外边,而是在朝廷,就在那垂拱殿!就在本王的骨rou兄弟和大臣们当中!” “垂拱殿这烂一点儿,大宋国就烂一片!” “他们要是全烂了.....” 小赵不由深吸一口气,摇头道: “大宋各地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呀!” 徐云见说看了他一眼,抛出了一个新问题: “那么殿下,若是由您当政,不知会从哪方面下手?” 小赵显然思考过这个问题不止一次,眼下整个人虽然迷糊糊的,但依旧果决的答道: “内消党争,西平空饷!” 说完他又打了个酒嗝,继续迷糊道: “党争之乱持之久...久矣,神宗以降,围绕变法产生的新旧党争,更是席卷朝野,早...早已危害到了朝堂格局。 你看,除却赵郡公一心...一心钻研学位,近些年谁人能够保持中...中立?......” 说完这番话,小赵忽然打了个哈欠,蜷缩到了椅子上睡了起来。 识趣.jpg。 而在他身边,徐云则陷入了沉思。 宋代的党争,其实早在开国之初,赵匡胤就有所预感和警觉。 建隆三年...也就是962年的时候。 针对官员产生最重要来源的科举考试,赵匡胤颁布了一条严令: “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 过了几年。 赵匡胤又将殿试确立为定制,通过这一形式,强调中试者皆为皇帝所钦点。 也就是由“座主门生”变成了“天子门生”。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试图强化皇权存在,弱化座师色彩。 从而打破因科举而形成师生、同门朋党的情况, 奈何天不遂人意。 宋朝由于得国不正,因此一直都压抑着武将的地位,强调文人高格。 而这种做法在成就了一幕幕名臣云集、群英荟萃的盛况的同时。 也导致了朝廷重臣竞相以权力追逐为中心,深陷党争而不以为意,甚至连名臣也无法避免。 等二代目的驴车皇帝去世后,党争渐次蔓延、愈演愈烈,遂至一发而不可收拾。 比如宋真宗时,党争便以王钦若与寇准为代表,王钦若通过倾轧排挤寇准以获取权力。 至宋仁宗时期,则是以吕夷简与范仲淹明争暗斗为代表,导致“庆历新政“半途而废。 再然后嘛...... 就是小赵所说的变法之争了。 也就是此前介绍小李亲爹老李时提过的元祐党问题。 小赵能认识到这点,不说他有没有能力解决吧,至少要比赵佶那个甩手掌柜好很多: 赵佶的做法的压根管都没管,双手离开键盘自己浪去了。 这种做法最后便导致了宋末六贼独揽朝纲,各地爆发农民起义,属于北宋暴毙的关键原因之一。 不过真正令徐云感到意外的并不是党政问题,则是小赵所说的第二件事: 西平空饷! 北宋禁军采用的是五级十二等的厢军模式,眼下这个时期的数据徐云记不太清了,但到了靖康前后,北宋册山的粮饷人数他倒是很有印象: 一百二十万! 而这一百二十万中,真正能被拉出来的真实数量才多少呢? 四十万不到! 足足八十万的空饷名额,你说北宋怎么才能把经济优势转换成军事优势? 甚至在靖康之变中。 很多金军的武器,干脆就是从一些西军将领那边买来的...... 但纵观整个历史,北宋前后九个皇帝——包括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聪明,只有宋哲宗尝试过解决空饷问题。 奈何他的政策还没落实多久,便暴毙死亡了。 因此后世有些人猜测,宋哲宗的暴毙或许就和西军的某些利益集团有关系。 毕竟能打仗和贪墨钱财并不冲突嘛。 比如后来的抗金名将李纲,还有中兴四将之耻的张俊,都是属于掉进钱眼子里的人。 总而言之。 小赵能说出这番话。 至少从眼界上来说,他要比那个花鸟皇帝兼人形播种机赵佶好上太多太多了..... 想到这儿。 徐云不由深吸一口气,心中的某个想法变得愈发清晰了起来....... ...... 注: 今天恢复更新,明天开始加更,能不能来点月票鼓励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