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二章 轰然沉没的泰坦尼克(下) (第2/2页)
到了主控室,踱步来到了安吉·佩德罗的身边: “佩德罗,情况怎么样?” 安吉·佩德罗扫了好友一眼,从桌上拿起一份报告递给了他: “核验无误,华夏人确实发现了标准的暗物质粒子。”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接过报告,看也不看的放到了一旁,摇头道: “这我知道,f4库里的红光都快照到我脸上了,那玩意儿可比数据要直观的多。” “佩德罗,我问的不是结果如何,而是....“ “我们的位次第几?” 安吉·佩德罗朝他微微一笑,指着主控屏上的直播现场画面,说道: “看到最前面的那盏灯了吗?我们的。”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愣了愣,回过神后并没有太过欣喜,而是鼓着腮帮子,悠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只见他随手拉过一把凳子,整个人沉沉的坐了下去。 身子前倾,十指插入银白色的头发中,表情茫然。 不过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并没有哭。 准确来说......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应该切换到哪种心情。 对于如今65岁、同时还患有食道癌中期的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来说。 能够在退休...或者说死前见到暗物质被发现,其实可以说是一件挺令人欣喜的事情。 这代表他所坚持的方向没有错——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对于科学家来说,这句话堪称人生幸事。 在漫长的科学史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至死都没能发现自己想要追寻的目标,甚至被告知投入毕生的方向是错误的。 比如弗里德里希·弗雷格。 十九世纪末、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即后来被当做整个数学大厦的基础理论。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一切的数学都可以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其中弗里德里希·弗雷格便是一位狂热的支持者。 弗雷格尝试使用集合的概念来定义数,在1893年完成了其着作《算数的基本法则》的第一卷,又趁热打铁,加紧第二卷的撰写。 结果1902年的时候,罗素悖论出现了。 弗雷格尝试解决这个悖论,但他的解答方法很快又被来斯涅夫斯基给否定了。 弗雷格只能放弃自己努力了20多年的方向,放弃了数学,最后抑郁去世。 还有在欧洲强子对撞机的记录片中,有一位研究超对称理论40年的小老头儿。 当他不得不面对镜头和朋友承认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竟然是一无所获时,那种无助、颓丧、失落和伤感,真是让人心碎。 除此以外。 白令葛也是个很有名的例子。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没啥印象,但想必在读书的时候都曾经看过这样一篇课文: 18世纪初叶,科学大发展的前夕。 在德国匹兹堡大学,几个学生给一个老教授带来了一些他从没见过的奇妙的化石。 其中不仅描绘着飞鸟、昆虫以及其他珍禽怪兽,甚至还有介绍太阳、月亮和刻画着类似希伯来文的古老而又难以理解的石头书。 】 教授看后十分兴奋,立即跟学生一起到了发现化石的现场,再度挖掘出若干片化石。 从这一天起,教授便废寝忘食地埋头整理那些采集到的标本。 经数十载的辛劳,这位教授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一本精美的包括有21张化石石版印刷图片的辉煌专着出版了,书名为《匹兹堡石志》。 然而最后这位教授却发现,这些化石是伪造的,是学生们对他做的恶作剧。 于是很快这位老教授便抑郁而终。 此人就是白令葛。 因此和以上这些人比起来,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无疑是幸运的。 这代表他的路没有选错。 但另一方面。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在暗物质领域投入了几乎整个科研生涯,前前后后足足三十余年。 同时从履历和成就上来说,他也无疑具备发现暗物质的资格和实力。 可眼下暗物质的发现者并不是他,而是另有其人。 看着他人在面前登上封神长阶,荣誉加身,这无疑是一件憾事。 加布里埃尔·维尼齐亚诺恐怕这辈子都难以忘记这一天与这一幕。 在沉船面前。 他像是自己的偶像华来士·哈特利一般展开了双臂。 但在海水淹没自己躯体的时候,却远远做不到自己偶像那般释怀。 这...... 或许就是科学残酷的一面吧。 一如华夏的那句古语一般......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时此刻。 全球各地的实验机构桌面上,几乎都摆着和liner暗物质实验室相同的实验结果。 这是一份无可辩驳的报告。 这些实验机构中,每个人的情绪都各不相同。 有人欣喜。 有人木然。 有人咒骂。 也有人哭泣。 但无论这些人内心想法如何,他们都无法改变一个既定事实的发生: 发布会现场,越来越多的指示灯开始变绿了。 同时依旧由于‘大势’的缘故。 即便是那些对华夏态度极其恶劣的机构,此时也只能无奈的按下对应的指示灯——这时候不承认事实,丢脸的只有自己。 于是乎。 第一盏灯..... 第七盏灯...... 第十五盏灯...... ...... 当最后一道指示灯变绿的刹那。 现场顿时一静。 但一秒钟后。 会场便骤然爆发出了惊雷般的掌声,无形的热浪仿佛要掀开屋顶。 徐云和陆朝阳不需要任何人的示意,便同时从座位上站起,用力的拍着手掌。 徐云身边的克里斯汀也同样站起了身子。 这位大孝女的神情虽然没有徐云和陆朝阳这么激动,但却带着些许崇敬。 像陈姗姗、张晗这种相对比较感性的女生,此时的眼中已然泛起了泪光。 这是值得...不,这是必然会载入整个人类科技史的一幕。 一如2013年会议室的那张照片一般,流芳千古。 希格斯.... 特胡夫特...... 塞林格.... 杨老...... 这些顶尖大老,同样在座位上鼓着掌祝贺。 纵观整个现场。 只有两人的脸上没有挂着笑容。 其中一人是铃木厚人。 此时这个小老头正臭着堪比孙笑川的脸,极不情愿的拍着手,频率慢的和《雪中》的慢动作镜头似的。 而另一人则是...... 爱德华·威腾。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