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二章 今年果然命犯徐云......(大章求月票!!!) (第1/2页)
姜成谷的一番话,算是以办公厅的身份表了个态。 也就是初步接纳了张子昂提出的方案。 当然了。仅仅是初步而已。 毕竟这么重要的项目,不可能是某个人的一言堂——无论是姜成谷还是张子昂这个工程院院士都是如此。 说直白点..... 国内的工程院院士虽然珍贵,但数量多少也有近千人。 如果算上科学院院士,数量甚至接近2000。 可永陵呢?却只有一个。 虽然这两个概念实际上没啥可比性,但性质上多少可以做些参考。 因此在永陵的挖掘方面,必须要经过更高层的论述才行。 姜成谷和张子昂他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写详实,以此来说服上头的大佬。 张子昂显然也很明白这点。 因此在探测团队结束探测后,他立刻带着挖掘小组的专家进行起了方案论证。 最终在第三天上午。 张子昂便将一份完整的方案交到了姜成谷的手中,由姜成谷转呈给了更高层。 接着又过了一天。 姜成谷传来了高层的回复: 原则上同意张子昂团队的挖掘方案,请委员会立刻着手进行挖掘筹备,施工过程将由华夏中建七局提供设备援助。 陵墓的动工时间则在.两个星期后。实话实说。 这个时间不算很离谱。 毕竟重力梯度仪已经清晰的检测出了墓室的结构,加之第一期工程的目标范围也很小: 仅仅是切割后殿,其余八座配殿依旧保持原样。 换而言之。 整个过程中真正需要考虑保护的文物只有后殿中的四具棺椁,外加后殿与配殿之间的气密性问题罢了。 永陵地宫99.98%的文物,都不会在这次切割过程中出土。 所以文物的保存难度方面,无疑比正常挖掘皇陵下了数个台阶不止。 官方明面上对此次切割挖掘的命名比较传统,叫做【永陵地宫第一期挖掘工程】,没啥特点。 不过徐云和陆朝阳私下里则给它起了个代号: 【向路易十六致敬】。两个星期后。2023年3月1日。是日上午一大早。 徐云等人便再次聚集到了明十三陵园区。 依旧是两星期前的那些人,但众人周围的设备却与之前早已截然不同。 例如在永陵的宝城外,此时赫然正停留着不少大型设备,以及分割明显的筹备区域。 宝城外。 由张子昂领头的一行人正头戴安全帽,游走在工地现场。 张子昂先是带着众人来到了几台巨大的挖掘机身边,用戴着劳保手套的手掌哐哐哐的拍了拍其中一台的机体: 徐云抬头看了眼这个庞然大物,心中在感慨体型巨大的同时,也冒出了一个疑问: 张子昂看了他一眼,笑着问道: 徐云飞快的摇了摇头,手中在空中比划了一个高度,说道: 听闻此言。 徐云身边的陆朝阳、黄雨婷甚至潘院士,都隐隐露出了好奇的目光。 徐云所说的这番话,恰好也是他们的疑问。 随后张子昂看了徐云一眼,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对徐云反问道: 徐云下意识回答: 结果刚说完【当然是】这三个字。他便硬生生的卡壳了。 钻孔?显然不可能。 钻孔的深度固然深,但面积却很小,主要是用来打桩或者采样用的。 盾构机?这也不对。 这玩意儿的使用情景虽然是地下,但它主要用于横向挖进,例如隧道或者地铁通道等等。 要不...炸药? 这更不可能了...... 这样想着想着,徐云方才注意到了一个被自己忽略的问题: 现实生活中的地下建筑可不少,从地铁的站台到地下购物中心,深度基本都在十几甚至二三十米左右。 所以照理来说。 如果有一种专门挖掘地下设施的设备,他不可能没有见过才对。 但此刻无论他怎么想,都想不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莫非.....真的是挖掘机? 眼见徐云的表情带着一丝茫然,张子昂不由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说完, 张子昂顿了顿,组织了一番语言,继续说道: 随后张子昂朝周围扫了一圈,很快锁定了一个目标。 只见他朝众人不远处的几台大型钻孔设备一指,继续解释道: 这辈子是土木老哥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挖坑这玩意儿的关键点,说白了其实 就两个词儿: 围护结构施工和防水。 毕竟万物都是有压力的,土当然也有。简单的讲。 假如你把某块地中间的土挖掉了,旁边的土就会往中间的地方挤压。 倘若挖的土太多,挤压力太大,超出了土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那么土的位置就会产生严重位移,造成基坑坍塌,最终引发工程事故。 而围护结构,则是主要起到平衡土压力的作用,防止基坑坍塌的意外出现。 不过围护结构这玩意儿说起来简单,实际上种类繁多。 比如有什么钻孔桩啊,地连墙啊,钢支撑啊,混凝土支撑啊等等.... 现如今各类地下设施比较常用的,主要是钻孔灌注桩+砼支撑+钢支撑的支护形式。 这种做法首先就是打桩机打桩,打桩掏出来的土会被扔到事先做好的渣土池里,然后在晚上托运出去。 把桩打完之后,工程队则会往洞里吊个钢筋笼进去——就是长长黑黑粗粗yingying的巨大中空 钢筋柱,钢筋柱被塞到洞里以后呢,则会开始往洞里浇筑黏腻的混凝土。 等这些柱子打完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挖掘了。 遇到挖掘机械臂不够长的时候,则可以采用分层的模式进行挖掘,相当于倒着盖一栋小楼。 随后一行人继续前行,边走边聊。 张子昂又对徐云等人介绍了止水帷幕、弃渣池、焊机棚等设施了区域,让大家对施工概况大致有了个了解。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 众人停到了另一台巨大的设备面前。 这是一辆体长在20米左右的巨型运输车,车身灰白相间,看起来相当霸气。 不过真正吸引路人目光的不是运输车车体,而是它升降平台上放置的一条比车身还长的绿色金属折叠支架。 即便是sy205c这种中型挖掘机,在这辆巨型运输车面前也是普通胖子路遇耳根——小胖见大胖。 如果遇上个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