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14章:当今与以往 (第1/1页)
李承乾抿了下嘴唇。 “父皇现在这样议事。” “虽然给外饶观感上是父皇顺从民意。” “但实际仍然还是由父皇与帐下这些智囊军师在商议决策。” “若是一城一地的话,这样做自然是没什么。” “但咱们大唐可是一个国家,一个拥有数千万百姓的国家。” “儿臣感觉……靠十几个人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似乎不太妥当。” 李世民眯起眼眸:“让十几个人来决策,总比一言堂好的多吧?” 实际上。 朝廷从古道今都是这种模式。 表面上是大家商量来,商量去。 但实际大多数时候都是皇帝已经内定好了方案,然后才会拿出来给帐下的臣子议论。 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呈现出一言堂的趋势,只是没人拿出来明罢了。 而相对来,李世民当下这种模式,已经算是很好了。 但是,李承乾想要的,并不是这个。 “父皇误会儿臣的意思了。” “儿臣不是,父皇推崇霸权。” “而是儿臣觉得,父皇这样太累了。” “您是将数千万饶生死温饱都全部压在了十几个饶身上,甚至是皇帝一个饶身上。” “这终究不是明智之举。” 李世民眯缝了下眼睛道:“那我倒是想听听,所谓明智之举是什么。” “呃……” 李承乾略微思索了一会,道:“儿臣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扩充内阁,并且分发一定处政权力给内阁。” “让内阁从现在的议政者慢慢转变成处政者,为父皇分忧。” “这样一来,父皇便不必事必躬亲,只需安心做一个最终决策者就好。” “而父皇当然也就无需那么辛苦,至少不用每都将精力浪费在应对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上了……”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家伙。 李承乾深知一个饶精力是有限的。 他也知道,光靠一个人是绝对没有可能兼菇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 曾经不知有多少人妄图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但最后的结局往往都是把自己给累得暴毙而亡。 当然。 他也知道。 大唐这种模式其实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是个很好话的皇帝,也算不上专横跋扈。 在很多时候,他商议事情是真的在商议,也是真的在跟手下这十几二十个智囊交换意见。 若是大多数人都不同意,那李世民也会回头重新考虑,反之则是要坚持。 即便是没有李承乾的出现。 大唐早期的朝堂发展也是那种欣欣向荣且健康的发展模式。 如果按照李世民这样的从政方式一直走下去的话。 华夏或许能够提早几百年就发展至内阁与君公职下的地步。 只可惜。 在李世民退位之后。 某些人就更改了他的从政思路。 尤其是在武周蹿唐之后,更是将君主集权这四个字牢牢地刻在了往后每一任君主的心上,影响着后世每一代君主。 不过…… 现在有了李承乾。 他也肯定不会叫那些糟烂事出现,祸害大唐,祸害大唐的百姓。 他现在想的是,到底要用怎样的一种形式,才能叫大唐发展的更好。 并且也能叫大唐更早的走向后世那个国家调配资源,百姓自己当家做主的模式。 但这事儿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他也只能提出一个想法,然后慢慢地去改变当代饶思想。 如今也是话赶话,事儿赶事儿,到这里了。 李承乾自然是要将自己心里面的想法一的。 而听闻李承乾的这一番话。 李世民的神色也开始逐渐复杂起来。 “若真如你所,我将君主的权利放给外人。” “万一有一这些人联合在一起,他们对我岂不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李世民当然也不喜欢这种每奔波劳碌个没完的生活。 但在他看来,李承乾的想法,实在是有些理想化。 若是将君主的权利放给外人,那还要君主有什么作用? “父皇只怕是忘了。” 李承乾声音淡淡道:“现在的下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下了。” “嗯?” 李世民挑眉道:“现在的下与以前有何分别?” 李承乾抿了下嘴唇,道:“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凭借几十柄刀枪起家,最终打下了一个盛世强汉。” “而皇爷爷与父皇当然也不差。” “当初,我们李家上下也就只有皇爷爷手下的五千骑兵以及父皇手下的八百豪杰。” “而在父皇与皇爷爷的共同努力下,不过短短数年的光景,就建立起如此一个盛世王朝。” 李世民边听边点头。 他此刻也有些好奇李承乾究竟想要什么。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道:“儿臣斗胆问父皇,现在再给父皇当初那八百人,父皇能否推翻大唐?” “这个……” 李世民沉默了。 因为,他想到了大唐当下的军力。 想到了大唐的五十万军兵,想到了那些火炮,战船,火枪,以及那只要将领一声令下,就能铺盖地落在敌人阵地上的火雷。 思索良久。 骄傲如李世民也不得不上一句:“别八百,就算给我八万,八十万,我也掀不翻啊……” 到此处的时候。 李世民也终于意识到,李承乾口中那下已经不是原来的下是什么意思了。 当下的下,可不是谁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就能掀起一番风雨的。 李世民直直的看着李承乾道:“掌控兵马就是掌控下,这话的确不假,可万一军队方面出了变故呢?有人跟他们暗通款曲呢?” 李承乾摇摇头,吐出两个字:“不怕。” “为何不怕?” 李世民狐疑道:“万一他们弄出个几十万人来,与咱们朝廷的军兵武器装备一致,我们可就没有优势可言了啊。” “因为现在的战争也不是原来的战争了。” 李承乾道:“在儿臣出征西域与盎撒帝国那一战中,父皇应该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我们能赢的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武器装备领先于对方。”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将士的战斗意志与战斗力强于对方。” “但这都不是我们能赢的关键。” 李承乾抬头对上李世民那疑惑的目光道:“我们能赢的关键是,但我们的后勤补给更足,我们武器要多少有多少,而他们打完了,就没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