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9章 本是同根生 (第2/2页)
故返回京师阴谋行刺皇帝·····所有罪行,加起来超过一百零八条。 此时西南叛乱尚未平定,湖广多警,一众御史言官不顾个人安危,直谏广德帝,请求大义灭亲,依律将长公主处死,以谢天下,断绝逆贼祸乱之心。 广德帝览完奏章,双手掩面,泣不成声道: “虽说长公主十恶不赦,奈何她是朕的亲jiejie,我们姐弟情深,往年在沉阳时,长公主照顾朕的画面,历历在目,朕怎能这样对待长公主呢?” “陛下,帝王无家事,长公主穷凶极恶,竟敢派刺客刺杀圣上,若非陛下天纵神武神灵庇佑,恐怕已遭不测,而且四川那些土司,公然打着长公主旗号造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陛下!” 李公公虽是个阉人,却也知道帝王无情的道理,他劝说广德帝,希望圣上能遵从群臣谏言,顺应民心。 广德帝长叹一声,犹豫不决道: “御史弹劾长公主,内阁谏言诛杀刘雨霏,连你们这些太监也说要杀她,可见她这次确实该死,只是····” “只是刘雨霏是朕唯一亲人,要杀她,得加····得从长计议。” ~~~~~ 广德七年七月十四日,南京耆老、军民联名血书,恳请朝廷严惩长公主及其党羽,以彰正义。 广德帝迫于各方压力,终于同意对刘亦菲展开审判。 十五日,上谕刑部尚书毛文斗、蓑衣卫统帅刘兴祚: “必须尽快审讯,此时不审,百姓或有蠢夫愚妇,以为长公主以及党羽罪孽不深,或被jianian贼蛊惑!” 虽说长公主审判是由毛文斗刘兴祚负责,然而在具体量刑上,广德帝始终有着明确的计划,尤其对于是否公开审讯,刘堪力排众议,要求必须让南京军民都知道刘雨霏罪行。 公开审讯,彰显了大齐皇帝的严肃态度,除此之外,太上皇执政期间,朝令夕改,动辄屠戮官吏,让大齐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混乱动荡。 当此拨乱反正,革故鼎新之际,通过此次审讯,可向兆亿百姓宣示,广德帝对新政的坚持和执行,也是重塑齐国大国形象的机会。 ~~~~ 审判在奉天殿举行。 广德七年七月十八日,由广德帝主审,刑部会同蓑衣卫辅审,南京耆老、士农工商,在奉天殿广场对长公主展开漫长的审判。 审讯持续道八月初二日结束,整整十四日,近百次审讯和翻供,审讯之难令人震惊,然而广德帝大义灭亲、无党无私的坚守也得到了文武百官和南京百姓肯定。 这场审讯,标志着数十年动荡即将彻底结束。 刘雨霏及其党羽全部覆灭,并将受到应有惩罚,新政将一往无前继续大踏步前进,帝国也将揭开全新篇章。 八月初三日,广德帝当众下旨,宣布废除长公主封号,将其放逐郧阳,所获党羽,全部处死。 初四日,广德帝私下召见康光绪毛文斗等人。 来人皆是刘堪心腹,君臣之间说话也没有顾忌。 康光绪劝说:“荆襄之民民风彪悍,将刘雨霏置于郧阳,恐怕不妥,而且秦建勋对朝廷态度未明,若第四兵团也彷效辽东······” “营官林振羽可堪大用,退一步说,即便第四兵团反了,朕要平定他们,也是易如反掌,长公主病重,若让长公主死在南京,天下士人如何议论朕?” 毛文斗附和道:“吾皇千古圣君,至纯至孝,焉能为了一垂死之人,坏了圣德。” “此事让蓑衣卫去办,护送长公主前往郧阳,朕的这位jiejie自幼吉人天相,好几次大难不死,希望这次,她能撑住·····” 毛文斗心领神会,他拜别广德帝,立即找到江流儿、李菊英,商议让长公主“撑住”的细节。 当日,广德帝携皇后再次拜见两宫太后。 “为何不放过你的jiejie啊?” “长公主病重,儿臣听太医院的张御医说,苏州有个红毛夷传教士,颇懂医术,只是年迈,所以想着把长公主送回苏州东庄,她在那边住了三年,想必吃住都比宫中舒坦,等养好病,再回南京与母后团聚。” 金虞姬长叹一声,摇头道:“堪儿,你真把你姐送回东庄了?” 刘堪脱口而出道:“这还有假?今早在龙胜关乘坐的飞艇,想必这会儿已经到苏州了。” 广德帝默然离开坤宁宫。 同日,衍圣公朱友仁离开曲阜,觐见广德帝,已抵达宫门; “陛下,”康光绪郑重其事道:“衍圣公这两年在山东推行王道教化,弘扬朝廷新政,去年曲阜一县,缴纳赋税位列山东各县第一,臣以为,这多半为衍圣公功劳。” 广德帝点头道:“父皇在位时,待衍圣公可谓苛刻,连孔林都给人家砍伐了,最后只得百十万两银子,因此得罪天下士人,而今朕厚待孔氏,行为士范,所得受益,何止百万。”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huanyuanapp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邓寿昌附和道: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吾皇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沐浴圣朝教化,那都是百姓们的荣幸啊。” 广德帝见是邓寿昌说话,瞟他一眼,不悦道: “听闻邓指挥使与父亲分居,你父亲成国公好歹为大齐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虽然不再领兵打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遇有战事,朕还会咨询成国公的,我朝以孝治天下,还望邓大人善待成国公,不要让他老人家寒心啊。” 邓寿昌脸色惨白,慌忙跪倒叩头。 “幸得圣上教诲,家父年老体衰,只喜欢清静,所以才让臣分居他处,臣明日便搬回大功坊。” 广德帝大手一挥,不以为然道:“罢了,老人家喜欢清静,便让他清静,做子女的,不能违背父母的志愿。” 这时,翰林院编修袁枢上前一步,向皇帝奏道: “陛下,翰林院编写的《太祖实录》,第一卷已经成稿,自前明万历二十八年起,自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大战终,恭请吾皇斧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