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五章 菌毯 (第1/1页)
第二天,张帆去自动餐厅找那只小强。 他确定那只小强已经死了,在那么大剂量的杀虫剂下,被循环了一晚上,不可能还有昆虫能存活。 问题是三个妹纸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见到小强的尸体,她们就拒绝进入餐厅,并且拒绝吃从里面拿出来的食物。 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这是今天的早餐,你们都不吃?” “我们怎么知道蟑螂有没有吃过这些?万一它在上面产卵了怎么办?” “好吧,你们不吃,那我先吃了?我不怕。” “你要是吃了这些蟑螂爬过的食物,以后都别想和我们说话!” “啊这……” 到了晚上,实在饿得不行了,妹纸们东倒西歪地躺在主控制室各处。 火星南极冰盖融化,奥林匹斯山爆发都未能让“鸟巢”基地伤到分毫,却被一只小小的昆虫逼入绝境。 最后,张帆实在是被逼得没办法了,就从维修舱找来工具,将餐厅内所有能拆的东西,一件件拆下来,仔细检查后先搬到别的地方放着。 依靠这种最老实但绝对有效的方法,终于在两块压缩木板的夹缝中,发现了死去的小强。 在三位妹纸的强烈要求下,张帆以对待生化武器的级别,将小强的尸体拿到了科研舱。 在紧接着的几天,“鸟巢”基地入口的气压舱被进行了改造,具备了消洗功能。 宇航员每次进入“鸟巢”,都要按照从瘟疫污染区回来的标准,在气压舱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清洗。 现在,没有一只昆虫能再偷偷跑进来! 解决完小强之后,张帆在想办法解决那只幼虫。现阶段将这些告诉三位妹纸,显然不太合适,张帆只能自己单干。 白天的时候,张帆就像是无所事事散步一样在“鸟巢”基地外走了几圈。 他走过的路线,都是他曾经维修或更换过零件的地方,由于这次是带着问题来的,他也注意到了很多不寻常的地方: “鸟巢”基地外有生物活动的痕迹。 火星就和蓝星一样,大气温度也会有起伏,也会有自己的冰川时期。 廖长天说,奥林匹斯山爆发造成的升温与潮湿,很可能唤醒了在地下躲避火星“冰河世纪”的蟑螂。 雨后的夜晚,昆虫往往都特别活跃,这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从引爆奥林匹斯山开始,按照蟑螂的活动范围算,现在也差不多该到达“鸟巢”基地了。 张帆不可能一直呆在室外找小强,那就只能用老方法对付它们—— 下药。 毒饵的制作很简单,准备好硼酸、洋葱、面粉、砂糖等材料,将洋葱切成小丁,分数次加入水拌匀,将所有材料揉成团即可。硼酸在普通的药店都有卖,其他材料在厨房就能找到。 这是“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强力推荐使用的环保饵剂,单从这个基金会的名字就能看出女性同胞对蟑螂的深恶痛绝。 张帆在科研舱内制作了30个毒饵,投放到基地周围,重点是曾经维修过的地方。 在火星上,毒饵的药效无法持续太久,过一晚如果没收获,那就只能再想想别的办法。 希望会有收获吧。 第二天,张帆独自沿着昨天投放毒饵的路线行走,毒饵放了一晚上已经变得很干燥,粉团一捏就碎。 1,2,3,4…… 走到第22个毒饵的投放位置,张帆停下脚步,瞪着眼睛。 应该就是它了吧? 当昆虫的体积超乎寻常的大时,会让人产生不适感。 张帆还是第一次觉得小强是如此的恶心。 在他面前四脚朝天一动不动地躺着一只巴掌大的小强。 张帆确定它是幼虫。 脑袋大身体小,怎么看也不像是成虫该有的样子。 张帆用铲子将已死的小强装进黑色密封袋里,巡了一遍剩下的毒饵没有收获后,就返回了“鸟巢”基地。 这一天晚上,火星与蓝星的视频通讯地点从主控制室换成了科研舱,廖长天也没有出现在通讯屏幕中,而是换成了一群老头老太太。 张帆将四个摄像头分别架设在cao作台的周围,打开补光灯。 “噢,上帝!它实在是太美了!”摄像头画面接通的那一刻,老人们一个个都凑到屏幕前面纷纷发出感叹,异常兴奋。 “这是自然选择的杰作!” “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力证明!” “天啊,它还是个宝宝!它要是活的,该多好啊!” “这美妙的小东西!” 一群变态! 张帆满头黑线。 果然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级,除了必须的知识储备以外,还取决于对本领域研究对象的痴迷程度吗? 屏幕另一头的那群老头老太太,就是当前蓝星最顶级的那几位生物学家和昆虫学家。 “各位老师,我提醒你们一下,我们只有一个小时。”张帆已经戴好全套防护,拿起手术刀,“要我怎么做?先从哪里开始?” “先从小的开始吧。”有一位老奶奶说道,“我想知道它的呼吸系统的情况。” “小张,你下刀的位置靠左边一点,别伤害到它的消化系统……” “对对对,请把镜头拉近一点,我看不清楚。”有一位老爷爷带上老花眼镜,瞪大眼睛又眯着眼看着屏幕,样子非常的滑稽。 “哦,这样,原来是这样呀!”随着解剖手术的进行,屏幕前的老头老太太完全陶醉其中,惊喜与欢呼是唯一的情绪,这是属于他们的世界。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以前的研究方向完全错了!” “噢,竟然是这样……就这么简单?” “不是亲眼所见,这谁能想得到呢?” “菌毯!竟然是菌毯!我早该想到的!”一位老爷爷欣喜若狂地抓着自己的头发,“就连蚂蚁也会培养真菌作为食物!” “那菌毯又从什么地方吸取养分?”有一位老奶奶问,“难道火星地下有天然的真菌?” “当然不是。”老爷爷摇摇头,回答道,“我们可以把‘小宝’的角色定义为‘工蟑’,它把其他的物质,如矿石、金属、土壤、尸体等在消化系统内转化为一种化合物,再吐出来成为菌毯的养分。” “养护菌毯?” “蚂蚁中的‘工蚁’和蜜蜂中的‘工蜂’角色?” 其他老头老太太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意思。 “但是菌毯在地下,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有一位老爷爷问。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很明显我们不能用蓝星上的理论来定义火星上的生物。”另一位老爷爷回答说,“有可能存在吃宇宙射线之类的真菌,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星灵作用’。” “真是美妙的名字。”有一个老太太赞叹道。 “而且从‘大宝’的消化系统来看,失控的虫群还会互相吃。” “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在火星上,任何一点资源都是珍贵的。” 张帆全程一脸黑线,这群老头老太太的变态程度比变异的小强还可怕。他们就差让张帆吃下去尝尝变异小强的味道了。 人类曾进行过无数次视频连线的外科手术。 但是这一场跨越6000万公里的视频连线外科手术,将彻底改变火星的生命演化史。 进而也改变蓝星的历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