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 (第3/3页)
一把巨大的火炬,在西山残阳余晖下闪着炫目的光……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黄巢引开了追兵的主力,黄存趁李可用立足未稳,带领义军主力冲出了包围,一路急行走了四十多里山路,总算是甩开了追兵。见到天色已晚,将士们已经非常疲惫,便找了一个隐蔽树林里休息。 他巡完一遍哨回来,指着已经在树下入睡的黄浩问黄钦:“总管,太子的离魂症好些了吗?” “放心吧!”黄钦轻声说道,“太子已经想起了不少事情,过些日子就会好了。” 黄存咬着牙说道:“太子总算没有大碍,老天保佑。陛下就剩下这一根独苗了。黄钦,咱们豁着命也要保住太子!朱温那个畜生忘恩负义,若不是他背叛了陛下,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总有一天,我们一定要报这个仇。” “大将军!先别说这些了。报仇的事先放一放,你有没有考虑过下一步我们该往哪里走?”黄钦问道。 “唉!”黄存叹了口气,涩声说道,“总管,现在在中原四面受敌,家乡怕是待不住的。我打算带着老兄弟们去江淮游击作战,打富济贫,除暴安良……” “不,十三叔,这不是个好主意。”躺在树下睡觉的太子黄浩突然开口说道。 “太子,你醒了!”黄钦惊喜的说道。 黄浩微笑着点点头,说:“十七叔,辛苦你了!” “太好了!”黄存大喜,“太子,你的病好了,你全都想起来了。” “好像是做了一场梦啊!不过我现在没事了。”在两个人的期盼的目光中,黄浩重重的点点头,又一字一句的说,“大将军!去江淮是绝路,我们没有发展的空间。要想报仇,只能够去辽东!” “哦,不知太子有何高见?臣等愿闻其详。”黄存问道。 黄浩捡起一根树枝,随手就在地上画出一副地图。黄存眼睛都瞪大了,太子什么时候有这个本事了?他领兵作战多年,对天下的地形实在是太熟悉了,没想到太子随手就画了出来,而且更加的精确。 黄浩没有理会两个人诧异的目光。他指责地图说道:“现在江淮群雄并起,尤其是庐州(今安徽合肥)刺史杨行密和杭州都知兵马使钱镠都是不是易与之辈,这两人才干都是一时之选。大唐虽然名义复国了,但是长安并没有任何的威望。我敢肯定这天下将来绝对是藩镇割据的形势。大浪淘沙,留下的只会是精英。我敢断定,这两个人绝对会控制江淮地区,成为新的藩镇。江南人口稠密,到处是敌对的势力,不可能有我们腾挪的空间。这一路过去,必然是前有阻挡,后有追兵。等我们一路杀到了江淮,弟兄们还能剩下几个人?相反,辽东地广人稀,大唐的军力薄弱,有的是地方让我们发展。对面的三山和登州只隔着几百里宽的大海,那是渤海国的势力范围,靺鞨人早已日薄西山,不复当年之勇,已经被契丹人压迫的喘不过气来,我们可以轻易的占领三山当做根据地。有了一块地盘,再潜心发展几年,等恢复元气,这天下我们哪里去不得?我们如果去江淮,将来就不可能发展骑兵,只有去辽东我们的军队才能够得到战马。这是个骑兵称霸的时代。想要报仇,没有骑兵是不可能的。因此我认为,我们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长途奔袭平海军,抢夺船只出海,横渡渤海湾,占领三山,据险而守。” “平海军?我们拿得下登州吗?”黄存问。 “据我所知,这些年军阀割据,登州已经打烂了,再加上唐军将领贪腐横行,克扣军饷,平海军的官兵早已经军心涣散,没有多少战斗力了。平海军那些船坊的工匠被这些贪官污吏盘剥,也是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只要我们计划周详,凭着这几千老兄弟的战斗力,一举拿下登州水城不是问题。” “赞!就按太子说的办。” 黄存忍不住大声喝彩。黄存和黄钦相视一眼,都觉得有些惊讶。过去大家虽然觉得太子聪慧,但经此一变,这位殿下好像换了一个人,不仅思谋远虑,更难得的是少了过去的轻佻,变得沉稳了起来,有了几分陛下的英雄豪气。 (未完待续) 备注:真实的历史上,884年,黄巢虎狼谷战败被杀,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公元901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年仅二十三岁。 这一年,四十八岁的杨行密被封为吴王,成了南吴太祖。这一年,耶律阿保机二十九岁,他被选为迭剌部的酋长,并担任“专征讨”的军事统帅。他北击室韦,东北讨女真,西南破奚,南掠河北、河东,在一连串的战争中取得重大收获。三年后,他被授与于越尊号(这是仅次于可汗的一个尊号),并“总知军国事”,从此大权在握。 在他的率领下,契丹的部落贵族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牲畜,阿保机本人当然也不例外。唐天复三年(903),阿保机置城于潢水之南,实以汉俘及女真俘数百户。三年后,即907年,朱温篡唐,改元开平,建立大梁。 从此天下群雄并立,征战不休。这个时期正是契丹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耶律阿保机趁机统一了契丹八部。九年后,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自号天皇王,国号大契丹,建元神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