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骗子张至诚 (第1/2页)
滨大,作为老牌高校,牛逼的科系非常多,熟知的有经济学,新闻传媒,作为偏文科的综合性大学,没考在滨大的人不太了解,其实它的数学尤其事应用数学,还有化学也是国内顶尖,微电子工程,物理学分支里面的光学工程,光信息科学和技术等也处于国内一流。 蔡光辉是周同庆的学生,继承了周老的遗志,现在的曹教授扛起来滨大光学工程这块的大旗。 以前张至诚来滨大,几乎都是徐雅丽带着他,去年最后一次是他和李晓婷一起来过,今天再来,心境不一样。 车子不好开进去,张至诚几乎不在学生面前装逼,所以他在正门门口等刘峰停好车两人才一起入内。 这次是踏踏实实的拜访,就不能搞小动作混进去,两人如实的在门口登记,保安联系到物理学部,这样就有了临时出入证。 进了门之后张至诚好像自己犯了个低级失误,忘了问安保物理楼该怎么走,光华楼他熟,其他的建筑两眼一黑 “嗨,同学,问个路” “你是新生吗?” 张至诚觉得眼前这人在社会上大概率吃不开,原因在于两人的面向一看就不会是新生,其次刘峰的社会气息非常重,最后,两人手里都拿着临时出入证,都有这个证了你还问这样的问题,只能说这同学的观察能力低的可怕。 “不是的,我们来找人的,请问物理楼怎么走” “哦,你说的是恒隆楼吧,咱们现在的这个位置正北方,从这条路过去,两个路口你就能看到” “谢谢” 蔡光辉因为周学成的关系,现在对张至诚的感官跟去年不一样,去年两人刚见面的时候,蔡大佬那是一点都瞧不上张至诚,经过张至诚对光刻机发展的一番剖析,蔡大佬留了电话。 如今呢? 蔡光辉从未想过去年还只是富豪的年轻人真要搞光刻机这个国之重器,并且周学成也愿意为此人穿针引线招兵买马,就由不得他不重视了。 今天张至诚说要来拜访他,实验室都没去,专程在办公室等待。 “蔡教授” 张至诚微笑伸出双手以示尊重。 “张总” “蔡教授,去年的时候我就说过,将来一定还会再来唠叨,我是言出必行” “国内需要像张总这样的一心对科技发展念念不忘的企业家” 简单的寒暄两人坐下谈话。 张至诚对搞学术的人一向部打太极,“相比我的来意蔡教授肯定知道” “怎么会不知道,老周都说了” “那曹教授的意思呢?” 蔡光辉不答反问说:“张总可知其中的难度有多大?” “我跟其他人不一样,我从来都是迎难而上,越有难度的项目,我越要挑战它” “迎难而上却不一定会有结果哦” 张至诚摇头,“我搞光刻机,不带有政治任务,哪怕完不成,就当给后来者积累经验,我之前就说过,我跟别人有钱人不一样,别人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而我却想做点什么,蔡教授,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对钱已经无感,我要名” 对于一个不拿钱当钱的富豪来讲,决心已经体现出来了,就看规划了。 蔡光辉问:“有具体规划吗?” “讲到专业的我肯定摸不透,阿斯麦做什么我做什么,它要谋划哪家公司,我就去抢,他花10Y刀,那我就花20Y刀,去年我就说过,阿斯麦正在和西盟眉来眼去,就看美帝会不会放手了,但是明年我可能会截胡它,成功率还很大,光源和激光系统这块恰好又是蔡教授的专业” 讲到这里,张至诚眼巴巴的看着蔡光辉。 “欧美政府会出手哦” “不怕,我就一私人公司,他出手又如何?人为财死,我就不信我钱砸不动几大设备巨头” 蔡光辉想想也对,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字。 “这么做,资金能跟的上?” 讲到自己专业的问题,张至诚自信说:“蔡教授,你不用担心资金的问题,周教授一开始也怀疑我能不能坚持下去,我就带着他去看了我的资金来源,之后周老就开始为我奔波,不瞒您说,如果阿斯麦能买下来的话,我的资金绝对够买它数次” “咱们大夏唯一的个激光技术国家级实验室在湖汉” “夏中科大?” “对” “滨大可以有一个” “设备不太好弄哦” 这不是设备好不好弄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做冤大头高价进口日本和德国的设备。 张至诚觉得只要能让蔡光辉真心实意的为他做事,捐一个实验室无所谓,研究成果怎么说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我需要同学校谈,这几天希望蔡教授把我的意思带过去,滨大和我的夏诚达成合作关系,人才输送方面,应用数学,信息工程,材料学,软件工程等要优先给我,还有一个就是研究成果,夏诚这块需要到的东西滨大要给我提供,就拿这个激光技术实验室来说,说实话所有与光刻机有关的实验室我都要放在我眼皮子底下的,不过这个放在滨大也无所谓” 蔡光辉觉得张至诚在异想天开,国家级高校不可能和私人公司达成这样的协议。 “一个实验室,不可能的” “不不不,不仅仅是一个实验室,我这人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的彻底,我同滨大需要的是战略合作,为了光刻机,我预计砸的钱是3000Y,上限是5000Y,如果这个资金都咋不下来那我就安心做个富家翁不再折腾,蔡教授把我的话带过去看看那边的意思,滨大的几个理科和工科学院需要为我的理想开足马力,我给滨大的回报就是每个科院一个专业的实验室,并且在滨大设立科技创新类的奖学金和科技创业资金” 一个滨大的理工科类满足不了光刻机工程的需求,不过没关系,还有理工大学,钱塘,夏中科大,夏科大,东北还有几家,再加上帝都的几家,虽说每一项研究大夏都不占优,但张至诚有钱啊,有钱能让看似分散的局面综合到一起。 政府用的是行政手段,张至诚用的是商业手段,前者一道指令,全国高端人才汇聚,张至诚用钱,方法不同,得到的效果可能比前者更好。 这么砸钱张至诚也有自己的考虑,将来钱多的他不知道怎么花的时候才叫头疼,如果每所高校砸50Y,这几家综合到一起也就是500~800Y的样子,这钱就当他为国贡献了,直接捐给国家不现实,那就捐给高校。 白送几百亿一是向长老院禀明立场,二是把钱花在科技的研究上,将来不管光刻机是不是能搞成,他也算为将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 蔡光辉感叹张至诚的财力和魄力,这一聊就聊的有点多,干脆就在滨大的食堂对付一顿。 ...... 本部食堂在光华楼东北面。 看着人海一样的食堂,张至诚感叹,高校与高校真不一样,财大的食堂没法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