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9章:三分知县 (第1/2页)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知县改制的消息,次日就在朝会之上被提了出来。 朱元璋按照之前大孙的意思,在南直隶地区,先行制定三分县城。 即知县,治安署,司法署。 这也就意味着,在南直隶地区,知县不再享有判案权,衙役管辖权。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淡淡的说道。 然下方群臣纷纷扰扰半晌,却无一人上奏。 大家都不是傻子,现在这奉天大殿上,太孙殿下都不在了,以陛下的暴躁性子,谁敢站出来反对呢? 哪怕这是错的,也不能说啊。 说就是掉脑袋的活。 朱元璋见此,又道: 随着朱元璋一道道谕旨的下达,对于县城的改制,就这么直接定夺了下来。 按照吏部这边的进度,三日之内,就要确定好名单,而后经过朱元璋的审查,便就直接下达上任文书。 在现在这个世道,有些事情,也就是朱元璋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所谓一人独裁,便是这般道理。 知县改制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京师城中。 许多锦衣卫暗线的说书人,也开始跟百姓们解说,这知县三分的好处。 朱元璋坐在平安茶楼的雅间里,听着下边大堂说书人的陈述,还有百姓们的叫好声,笑得极为得意。 朱元璋气呼呼的说道,同时也说出了当年,为什么要把科举给停了的缘由。 蒋瓛在一旁听着,听到陛下的问话,迟疑了一下回道: 朱元璋有些诧异的看向蒋瓛。 平日里一天憋不出一个屁的蒋瓛,什么时候也能说这般多的大道理了? 蒋瓛感受到陛下的目光,解释道;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有些感叹道: 京师邸报,让京师的百姓,仿若是一下子全都了起来。 这段时间,朱元璋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京师的街道里逛逛。 看看这京师繁华,还有百姓们脸上那股子。 这种生机勃勃的朝气,让朱元璋沉醉其中,且对于最近的京师来说,真可谓是每过几天,就换个模样。 ...... 在大明如火如荼的改革中,倭国这边,却是进展的不太顺利。 冯胜坐镇中央,另外三路的亲王的消息,也不断的汇聚过来。 或许是由于人生地不熟,许多将士也不太习惯倭国的一些情况。 前几天的一场地震,就闹得人心惶惶。 甚至军中还有流言,说是土地老爷发怒了,大明不该到倭国这里来。 斩杀了十多个军士,这才把风波给停了下来。 其实倭国的百姓,对于大明的统治,并没有太多的抵触,除了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心惶惶外,后来就慢慢的好转起来。 主要还是在于交流方面,毕竟翻译就这么多。 倭国的城池,尤其是在城主府这块,充满着唐朝的风味。 冯胜不习惯跪坐的感觉,便叫人打造了一些座椅。 查看地图时,外面院子里传来响动,冯胜抬头看去,是侄子冯诚到了。 冯诚是兄长冯国用之子。 冯胜招呼侄子过来入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冯诚就一直负责对外查探,还有收集一些关于三王的消息。 冯诚回道: 总结下来的意思,就是朱棣那里运气好,得到了当地倭人贵族的支持。 晋王那里手段高,cao练出一支倭人军队,不费自身兵力,就打出了大片地盘。 冯胜抬头问道。 冯诚有些苦笑道: 待侄子冯诚说完,冯胜开口道: 冯诚回道; 听到这个话,冯胜心里头有些沉思起来。 道衍在高丽当了国师的事情,是大家都所知晓的。 当初最早的分配方向的时候,燕王朱棣就自请西北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