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_第447章:群雄割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47章:群雄割据 (第2/2页)

上杉氏,和伊势长氏结盟。

    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伊势长氏消灭,伊势长氏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

    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

    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代方,成为新时大名的代表外,倭国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

    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日后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

    在尼子经久生前,尼子氏扩张成与大内氏家督,因海外贸易而兴盛的大内义兴并驾齐驱。

    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逐渐吸收尼子、大内的力量,日后乘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新霸主。

    此外,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长井规秀的驱逐而衰败,长井规秀日后继承斋藤氏,改名为斋藤秀龙,法号「道三「。

    可以说目前的倭国,是一片的混乱。

    在面对大明官军的不断威逼,却没有开启大战的状况下,倭国目前已经出现了很严重的内乱现象。

    这也是为什么说九州岛都已经快要被大明所占据,目前倭国的大军,却还迟迟没有动静的原因。

    朱棣这边,在进行短暂的修整之后,次日就亲自率领大军出征。

    在飓风的肆虐下,倭国这边的百姓,虽然早就有习惯,但依旧是无法避免伤亡。

    人员的情况暂且不谈,但是在城防这块,基本上可以说成了一片空白。

    短短三天的时间里,朱棣的大军,就立下了偌大的功劳。

    所到之处,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完全可以用推枯拉朽来形容。

    但随着大军的不断前进,一个很艰难的问题,摆在了朱棣的面前。

    张玉在马上,向燕王汇报说道。

    手持缰绳的朱棣,坐在马上看着前方不断被将士轻易攻克的城池,眉头皱了起来。

    朱棣有些感叹的说道。

    张玉再次回道:

    朱棣没有说话。

    即便是说在战场上,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是大量屠杀倭人百姓这种事情,朱棣当然不会说动手去做。

    现在的难题就是,如果拿走粮食,自然能够维持军队的消耗,但是倭人这边,就是大量的饿死。

    除非说,杀俘。

    朱棣在沉思过后,还是放弃了杀俘这个想法。

    因为杀得太多了,往后就没人了,那打下来的地盘,都成了废地,又有什么作用可言。

    朱棣没有去回答上一个问题,反而是问了朱棡这边。

    张玉摇头道:

    张玉说的顾及,是指倭人百姓在饿不死的情况下。

    但是百姓和军队相比起来,人口数目就是一个很大的基数了。

    朱棣大军所过之处,除了零星的反抗,几乎全部都直接整存村的投降,目前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有了七八万的倭人百姓。

    再打下去,随着地盘的扩大,人口也会越来越多,粮食也会越发紧缺。

    想了想,朱棣直接下令道。

    人口是肯定不能丢弃的,没了人,还谈什么统治,难道说统治山水野兽吗。

    而此刻,本州岛那边的权利更替,也因为明军的外部压力,在发生飞快的变化。

    倭国皇居。

    和皇宫的称呼不同,一个居字,就体现出倭国和大明间的差距。

    后小松天皇,向自己的近臣问道。

    倭国天皇的称呼,其实是在盛唐时期才有的,严格追溯起来,是唐高宗之后的事情。

    在此之前,倭国并未有天皇的称呼,只有或。

    这一词还是汉光武帝赐予的,在《后汉

    书·东夷列传》中记载,当时倭国使者向汉朝进贡,请求光武帝赐名。

    光武帝看这使臣特别矮,便赐予,其国王自然就被封为了。

    虽然这名字在目前看来不咋地,但当时倭国人非常高兴,还用了六百多年,后世还出土过的印章。

    连带着包括自称为,也一并带到了倭国这边。

    当然,对于大明,亦或是中原王朝,即便是倭国天皇,也是自称为臣子。

    而后小松天皇之所以这么去问近臣,是因为他实在受不了足利义满。

    目前掌控大权的足利义满,在大明未曾征讨前,就已经准备退位给自己九岁的儿子足利义持。

    只等在京都修建巨大的豪华宅邸鹿苑和辉煌的金阁寺落成之后,便就开始。

    当然,这可不是说要退位让权,而是要自己成为太政大臣,这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

    在后小松天皇看来,大明此刻对倭国的征讨,并非是对自己的征讨,应该是对这些不臣之征讨。

    所以他要联合大明,一起推翻足利义满的幕府统治,恢复到天皇统治之中。

    近臣闻言,犹豫再三后说道:

    后小松天皇闻言,重重点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