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1章:朱英的应对 (第1/1页)
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正文卷第461章:朱英的应对 早朝之上,边关急报,现任西平候沐春,率领二十万大军,大破麓川,阿瓦,孟艮三国联军,所有失地已经收回。 目前请示朝廷,是否继续进军。 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前有弹劾西平候沐春的文官们,尽皆是低头不语。 而五军都督府这边的武官们,一个个兴高采烈。 沐英之子沐春,多数的五军都督府的武官们,都是相熟的,像是傅友德,曾经打云南的时候,就是跟沐英一起。 当时的沐春便已然跟随从军。 沐春在沐英的教导下,对于傅友德等人,自然是以叔伯相称,关系亲密。 况且沐英作为朱元璋义子,也属于淮西勋贵武将集团的一员,曾经太子党核心,虽说而后镇守云南,交际少了,但关系摆在那里。 朱元璋接着开口道。 话音刚落下,户部右侍郎傅友文,便是傅友德的堂弟,便就上前一步说道: 朱元璋道: 傅友文道: 听完傅友文的上奏之后,朱元璋没有表态。 片刻后,兵部左侍郎陈思道出班道: 朱元璋道; 陈思道作揖: 陈思道的话,自然也得到了不少文官的认可。 关键在于最后一句。 现在云南的军政大权,都掌控在沐春一人的手中,虽然只是侯爵,但跟云南王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什么区别。 对于兵部来说,现在云南一省,早就不再掌控之中,几乎所有的调令,都是云南这边,或者说沐王 府自行决定。 朝廷对于云南一地,权力已经降到了极致。 尤其是现在沐英已死,继承的是沐春。 曾经的沐英是陛下义子,自然没什么好说的,但沐春可不是,谁能保证他没有野心了。 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沐春的二十万大军,不说征伐三国,打下麓川是问题不大的。 但这就使得沐王府的权势,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云南地处边关,疆域广阔,再行扩大之后,那兵马人口,就更多了。 一路臣服还行,倘若有不臣之心,对于大明而言,可谓是一场灾难。 随着户部右侍郎傅友文,兵部右侍郎陈思道的上奏结束后,奉天殿就开始热闹起来。 不断有官员上奏,或是赞成,或是反对。 其中的焦点,都是围绕在战和不战之见开始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到这一幕,朱英心中有些感叹。 当皇帝,是真的不容易。 就目前的双方论点来说,是完全看不到差距的,可谓是各有道理,很难说一方能够彻底压倒一方。 而事情最后,进行最后决定的,自然就落到了皇帝的身上。 哪怕是朱英,也不敢说到底哪方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 像是有些历史上,才能比较平庸的皇帝,这个时候做出选择,谁又能知道对错呢。 一些看似昏庸的决定后面,指不定也有着其当初的道理所在。 朱元璋抬手,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立即朗声道: 奉天殿的讨论声,便就此安静下来。 朱元璋开口道: 朱英就知道,老爷子肯定要问到自己的身上来,也算是一种考验吧。 朱英回道: 朱元璋没有反驳和赞同,问道: 朱英点点头,分析道; 听到这话,朝堂中一片哗然。 即便是主站的傅友文都没有想到,太孙殿下不仅要打麓川国,还要打孟艮国。 朱元璋也皱眉道: 朱英作揖回道: 「取下两国之后,废其王室,另立新王,我大明行军之钱粮,尽皆由两国负担,无须一次拿 出,可分十年,二十年,每年缴纳。」 朱英的话说完,朝堂之上,一片宁静。 这种新奇的方式,是当今大多数的官员,从未有想过的。 在很多官员看来,对于化外之国,无非就是纳入大明,或者让其朝贡大明。 但是太孙殿下的方式,截然不同。 虽说没有纳入大明,但是从各方面,已经把其彻底架空,而后一系列的安排,更是会逐渐加强掌控。 朱英的这种做法,便就是基于去军事化,而后加以教化为主。 类似于殖民的手段,但又不完全相同。 像是麓川,孟艮,包括澜沧,安南,目前还有着奴隶制的存在,和大明现在的情况,很是不同。 朱英要做的,便是用大明如今更为先进的制度,文化,进行一个蚕食。 朱元璋听完之后,笑着说道; 下面的官员们听完,哪还有什么说法可言。 陛下都已经这么说了。 随即,各路官员尽皆开始上奏。 一波波的夸赞,接连不断,在这种好事上面,没有谁会吝啬两句赞美。 朱元璋也是高兴的点头。 毕竟大孙的这些安排,确实是非常不错。 其实在这个事上,还有一个点,便是沐王府的忠心问题,朱英并没有去提及。 他自然是知晓的,历史早已见证沐王府的忠诚,即便是传承近三百年,云南在沐王府的掌控下,一直都是非常的稳定。 而且沐王府对于大明的忠心,也从未有过任何的改变。 在去掉是否忠心可靠的问题后,事情自然就变得简单起来。 朱元璋一锤定音道。 兵部尚书茹瑺,躬身作揖道; 早朝结束后,华盖殿内。 朱元璋问道: 这是朱元璋的疑惑。 对于沐英,自己的义子,朱元璋一直是非常的信任,所以才会把整个云南都交给他。 但是大孙如此,就有些奇怪了。 毕竟大孙从未跟沐英有过交际,对于沐春,也就是沐英安葬的时候,可能见过。 但那个时候,大孙还没有入宫呢,自然谈不上有什么关系。 目前麓川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打或者不打,朱元璋的本意,如果大孙没有提出,其实还是不想打的。 倒不是说忌惮云南有所变化,而是在朱元璋看来,目前的云南已经够大了,再大一点小一点 ,根本不是关键的问题。 而且有麓川这些小国临近,给予云南也是有所压力,加上本身对于境内土司的复杂性,从而使得沐英一系的子孙,只能把精力放到治理上面。 而且朱元璋也知道,自己信任沐英,甚至是沐英之子沐春,可不代表自己的子孙,也会有一样的信任。 当沐英子孙把云南治理好后,朱元璋知晓,自己的子孙,肯定不会让其独大的。 自然会有制衡的手段。 有些事情,不单单只是看现在,更看将来。 朱英闻言回道: 朱元璋好奇问道: 朱英回道: 朱元璋闻言便是知晓,大孙这是想对整个西洋下手,从中得取利益,扩大大明疆域。 安南驻扎的五万大明精锐,就是最先埋下的一颗钉子。 朱元璋思索一番后说道: 朱英点头回道: 听到说朱允炆要去占城,朱元璋微微一愣,这倒是他没想到过的事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