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93 母亲的母亲 (第2/2页)
。” “对,她就是闽州府人,”第二天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宿岩问了老爷子一声,奚老爷子愣了会儿,点头笑道:“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宿岩说道:“当初在外行走,遇到危险了,或是被问起家传时,难免会报上外公的名号。大约是我十几岁的时候,到南边来的时候,听一个要饭的老乞丐说的。” “那肯定是九公,”奚老爷子拍膝大笑,“老小子,不知道他现在还活着没,这老家伙就喜欢在闽州府望洋城,东城门外拐角的地方晒太阳。” 笑一阵,又叹息,“当年的老朋友,现在还在的,也不知剩几许。” 宿岩问道:“外公,不知道我母亲的母亲姓什么?” “你母亲的母亲?”奚老爷子闻言笑道,“我和她之间的事和你不相干,你可以喊她外婆。” 宿岩不置可否地笑了下,道:“您照顾我长大,这是我们祖孙之间的感情,至于我母亲的母亲,她只对我的母亲有生育之恩。” “我当年太年轻,多有对不起她之处,”奚老爷子说道,“她父族姓楚,夫族姓祝,当年都是闽州城数一数二的豪族。” 宿岩见游蕊边听外公的往事边吃饭,一会儿就把碗里的乳鸽汤喝完了,便给她加了一根煮得烂烂的鸽子腿儿。 “外公,您是想如果这两家还在,让我到时候网开一面?” 奚老爷子笑道:“倒也不用这么照顾他们,就是他们不识趣的时候,你可以多给他们一次机会。” “这没问题,”宿岩说道。 奚老爷子闻言,心情很是不错。 此时的望洋城,刘知府正忙着整理城内的市容市貌,即便早半个月,他们便满城开始清洁工作,到跟前了还是有种手忙脚乱的感觉。 外面传来争执声,刘知府吩咐身边一个正来来回回搬账本的手下,“出去看看。” 手下来到外面,看到被拉来的人,皱眉道:“怎么又是他?” 只见两个差役手里架着的,是一个满身补丁的老乞丐,被拉到知府大衙,这乞丐半点也不怕,还是笑嘻嘻的。 “官爷,我就是要在城门口晒会儿太阳,要是摄政王的车驾一到,我马上就闪绝对不给咱们闽州府找麻烦。” “不行,”那手下说道,“王爷亲临岂是小事,你们都给我紧着点儿皮。” 差役看向那老乞丐,也是好笑:“我们大人特地置的孤老院你不待,跑到那城墙根儿下有什么好的?” 老乞丐笑道:“这不是习惯了吗?一天不晒太阳就浑身不舒服。” “那你也忍两天,”手下说道。 这边话音还没刚落下,外面又脚步匆匆地走来十几个衣着富贵的男人,见外面有人,这行人停下来,为首的男人说道:“请通报一声,祝家、黄家、楚家族人求见大人。” 手下看了他们一眼,心里冷笑,之前吵嚷地最大声的就是这几家,得到什么风声了,如此着急地跑过来? “等着,”他说一声转身就进去了。 两天后,刘知府将府城这两年的财务、人口状况都浓缩在几张纸上,万事具备,只等接驾。 但这次宿岩他们并没有先到闽州府城,而是去了驻扎于朔江北岸的军营。 两边的江岸上红花朵朵,靛蓝色的平缓水流缓缓淌过,浓烈鲜明的色彩撞在一起,给人的眼睛一种迎接盛宴的感觉。 距离军营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延伸到水中的竹制甲板,下面停着一叶长长的竹筏,对面根根修竹直插入蔚蓝的天空中。 游蕊只在这儿站了片刻,全身心都好像沉浸放松下来。 “夫人,下面是一个缓坡,现在的江水也不大,您要试一试乘竹筏吗?”一旁陪同的小兵提议。 游蕊顺着他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潺潺流动的江水似乎成了一种滴翠的绿,跟对岸的竹子映成一种颜色。 一片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枯黄的落叶漂浮在水面上,顺着流向冲下去,竟然有种惬意悠然的感觉。 宿岩还需要在军营讲一会儿话,游蕊想了想,点头道:“走吧。” 不过真到竹筏上,侍卫们不敢让那个小兵掌筏,然后从船上跟着下来的几个侍卫,以及两个婢女都站了上来。 被挤在边上的小兵差点跳脚,“你们这样都上去,竹筏肯定飘不起来的。” 游蕊好笑地看了看前后的人,说道:“你们都下去,你上来撑筏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