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28 真正的格物 (第1/1页)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228真正的格物李少言拿出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看大小粗细就像是一把剑,快一人高了。 去掉布,露出了一个通体透明、三棱形状的东西。 这不是剑。 剑有尖有柄、有刃有背,这东西从头到尾,粗细一致。 李少言将此物摆好,宗舒才走过去,将其摆弄一番,对着太阳又挪了挪角度。 呀,快看!有人惊呼道。 还是那道白墙,出现了一道彩虹,七种色彩,大小一致,排列整齐。 比刚才用水盆制作出来的彩虹,更长更宽,总体要大上数倍。 和平时所见的不同,这彩虹不是弯的,而是直的。 如同手法娴熟的画匠,用七种彩色的笔刷,按照尽寸,精准刷出来的图画。 但这个是光形成的,的确是一种彩虹。 阳光明明是白色的呀,通过这种透明的装备,就可以幻发出七种色彩? 大家从未见过如此的变戏法儿! 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光学实验。 最早发现太阳七色光的是牛顿,当时他就是用一个三棱镜。 一个月前,宗舒就找到林灵素,画了一个图,交给在密县的玻璃作坊制作出来。 玻璃作坊的生产水平已经大大提升,做出的玻璃制品,其纯净度非常高。 宗舒要求他们做玻璃,主要是生产大宋科学院做实验用的各种器皿和宗舒要求的特殊材料。 比如这个三棱镜,起初大家并不知道有什么用。 当宗舒拿着三棱镜给大家讲课时,大家才发现,这玩艺能把白光分解成七色光。 苏易和其他十四名百工学员,当初回答了筷子在水中折弯的问题,对光折射有所了解。 宗舒给他们上了一堂课,立马感到自己以前所知道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再和宗舒一比,他们就是井底之蛙。 这些学员们看到三棱镜能将白光分散成七色光,个个都震惊异常。 学员们如此震惊,今天在场的人们比之更甚。 这哪里是变戏法儿? 这简直是在与天神沟通! 如果不是老天照顾,怎么会散下七彩光来? “陛下,陛下,祥瑞,天降祥瑞!”蔡攸激动得大喊起来。 蔡攸原地跪下,其他人员不得已也跟着跪下喊了起来。 这帮憨批! 这也是祥瑞,那也是祥瑞,哪儿来那么多祥瑞? 就算是祥瑞,那也是本少爷制作出来的! “陛下,没错,这就是祥瑞,我就是祥瑞的缔造者!”宗舒说道:“要不,我给您再造一个更大的祥瑞?” 更大的祥瑞?这个彩虹已经够大了! 宗舒双手一拍,林灵素、李少言和曹宗申同时行动,拿出了一些物件,其中有两个水桶,大家都认识。 其他的东西,还是头一次见到。 徽宗顿时又来了兴趣,宗舒莫不是又做出了什么新的东西? 曹宗申为两个水桶打满了水,林灵素和李少言都拿出一个粗大的竹筒。 竹筒往水桶里一放,筒的后部有一个把手。曹宗申帮助将把手抽出来,竹筒显得尤其笨重。 林灵素和李少言吃力地抱着两个竹筒,分头走到南北两侧,相距有十丈。 两人用劲推压把手,筒的一端忽然喷出数道水箭! 一南一北,数道水箭交叉穿过,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 有人马上想到了,这就是孩子们常玩的水枪。 小孩玩的水枪,都是竹筒的一端凿一个小眼,另一的竹节打通,用一个棍子绑上布条塞入。 棍子一抽,水就从小眼进入筒内。 棍子一推,水就从筒内激射出去。 林灵素和李少言正在cao作的东西,是一个超大号的水枪。 有人发现,这个竹筒的前端是白瓷,上面布满了均匀的小眼,相当于浇花用的喷壶。 之所以能够同时喷出均匀的数道水箭,主要是增加了这个部件。 此时,两个方向的水箭相互交叉而过,有的中途相遇,又激出了细小的水珠。 水雾也产生了,离水箭较近的人们,面上已有了微微的凉意。 “彩虹,彩虹,彩虹!” 一阵惊叫声响起。 徽宗蓦地站起身来! 彩虹真的出现了!这一南一北交叉穿过的弧线,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发出了七种彩色的光芒! 这和大家以前看到的真实的彩虹一模一样,只是这个彩虹,更近,近得可以触摸。 徽宗激动了,走出来,到彩虹之下,手挥了挥,水珠滴到他的身上,也浑不在意。 这就是彩虹?这样也能做出来? 宗舒走过去说道:“陛下,雨后彩虹。空中有小水珠,才会有彩虹。” 不一会儿,彩虹消失了。 因为,林灵素和李少言把水给喷完了。 其实,宗舒可以借助刚才人们喊出的“祥瑞”忽悠一下徽宗,用“七彩圣光”来证明“君权神授”。 在神化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增添一道神秘的光环。 但宗舒闪过此念就马上否定。如果他在此时做一个神棍,林灵素和李少言怎么看? 科学来不得半点忽悠,科学要发展,技术要进步,必须从上到下都树立尊尚科学的观念,形成科学的氛围。 如果用科学的东西,为自己披上神秘的外衣,那就是典型的误人误国。 如果是那样,自己在大宋科学院里倡导并初步形成的科学理念以及刚刚搭建起来的科学框架,就会轰然倒塌。 “陛下,这并非是什么祥瑞,而是很自然的一种现象。水珠会使光发生散射,水珠一多,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产生彩虹。” “各位,刚才那个装备,叫做三棱镜。这些水珠的作用,也相当于三棱镜。” 宗舒的解释,让大家明白了。难怪,一股都是雨后才出现彩虹。 原来是这个道理! 李若水也看到了宗舒一连做了三种彩虹,开始他以为宗舒真的是什么神人。 一听宗舒解释,马上激动了,这就是格物啊! 难怪,宗舒一直在批评文人百无一用,整天把“格物穷理”放在嘴上,但也没见格出什么道理。 宗舒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明,格物必须和实践相结合,而不是一味地钻到古书之中。 宗舒做暖阁时,提出了水压的概念,一开始大家不太理解。而大家用暖阁时间长了,就明白了水压是这么回事。 如果没有暖阁,如果大家没有在实践中cao作,怎么会懂得这个道理? 这才是真正的格物。 宗舒曾多次宣称“状元算个屁”,仅从“格物”这件事上,宗舒说得不无道理。 李若水算是满腹经伦了,也是经常格物。 他格出来的理,都是做人为官之理,并非是自然万物之理。 此时再看宗舒,李若水感到这厮也不是那么可憎了。 只是这厮做人,还是太狂了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