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58 金雕的伤口 (第1/1页)
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358金雕的伤口宗舒未必遭到金人围攻? 如烟此话如同黑暗中的一点星光,让大家绝望之中看到了希望。 “我是从金雕的伤口看出来的。”如烟说道。 金雕的伤口能看出什么? 珠珠马上召来了小黑、小白。 如烟抚摸着小黑雕:“殿下请看,这伤口,非刀箭所致,与金人并无多大干系。” 香婆指着小白雕说道:“如烟说得没错,这雕儿,是草原神物,非紧急情况,金人、辽人均不敢杀。” 珠珠养了一年多的金雕,自然了解了金雕的一些习性,知道金雕是草原鹰隼的王者。 为了海冬青,完颜阿骨打愤而起兵,可见草原民族对神鹰的崇拜程度。 他们会想方设法捉住金雕,而不会对其进行恶意伤害,更不要说捕杀了。 听着香婆的解释,对照金雕的伤口,发现伤口并不规则。 如果是刀、箭所伤,金雕伤口的划痕必然是平直的。 金雕羽毛也不是人拔下来的。如果是人拔下来的,就说明已经控制住了金雕。 控制住了金雕,肯定要放到笼子里慢慢驯养。 抓到了金雕,薅它的羽毛玩而后,把金雕放了? 想想都不可能。 “太后,殿下,雕儿是被海冬青围攻致伤。” 如烟分析一番之后,得出了如此结论。 如烟所说又得到了香婆的支持,珠珠不由得掉下了欣慰的泪水。 太后一高兴之下,当场赐给如烟和香婆各一件金钗。 “如烟,那他们还在金国吗,会不会被金人抓住?” 珠珠已经从痛苦欲绝中走出来,但仍是不免担心宗舒。 “殿下请放心,如果宗少爷被金人抓住,金人会大肆宣扬。金人不会与大宋马上断交,他们的精力在对付辽人。金人如果抓到宗少爷,他们会与我们交涉,让我们从辽国撤回大宋自愿军。” 为了让珠珠彻底放宽心,如烟又分析了金人的心理。 原先大家以为金人会悄悄地干掉完舒,没想到如烟会这么说。 仔细一想,还是如烟说得在理。 缨络杀掉了完颜绳果,这让金国人的面子丢尽了! 金人如果抓住了宗舒,当然得造势,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这样一来,就为金人找回了面子。 更重要的是,对辽人、宋人都是一种威慑。 看看,宗舒去年从辽军大营里救出种师道,打瞎耶律大石,掳走耶律不才。 而我们金国呢?则是直接抓住了宗舒! 两相比较,还是你辽人弱爆了! 所以,就算是宗舒被金人抓住了,一时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更何况,现在还没有宗舒的任何消息。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少说明,宗舒现在还没有被金人给抓住。 也幸亏有如烟和香婆,否则真不知道如何劝珠珠。 珠珠终于现出了久违的笑。 赵佶这些天也一直烦躁不安,珠珠嫁到宗家没几天,宗舒居然在金国遇难了! 珠珠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最重要的是,赵佶一下子像失去了主心骨。 过去一有什么疑难问题,总会想到宗舒这小子。 这小子看起来一幅混不吝的样子,有时候还非常欠揍,但往往能替他出大主意,解决大问题。 比如他对金、辽等国的分析判断,无一例外地灵验了。 他做出各种新物件,赚了大把银子,和太子一样合伙,让内库大为充实,让皇宫的花销更加宽绰。 他指导林灵素做出了碘伏和青霉素,把太后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他和太子一起到密县找到了优质石炭,为整个大宋解决了取暖问题。 他的密县石炭又安置了大量流民,为朝廷消除了民变的巨大隐患。 他在密县种植水稻取得成功,解决了北方小麦绝收的问题。 他让水稻专家陈旉写出了一本稻书,专门用来指导北方各府县种植稻子。 在宗舒出发后不久,太子把陈旉的《稻书》发往各府县。 宗舒在汴梁城外的那块地也种上了稻子,两个月之后就大获丰,亩产达到了四百多斤。 这件事再一次震动了整个朝野。 这意味着,今后大宋将不会再为粮食问题发愁。 一些行动快的府县,也已经收获了一季稻子,亩产没有陈旉亲自种出来的高,但也超过了三百斤。 这水平已经与南方的水稻子持平了。 现在,陈旉写的《稻书》在北方府县已经是供不应求。 因为时间太短,水稻种植还没有推广开来,种植面积太小,但人们都已经不担心小麦绝收问题了。 可以想见,两过两三年,水稻在北方全面种植的时候,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景象。 那是盛世的景象。 赵佶一件一件地回想宗舒所做的事情,赫然发现,这些事情就算是朝中大臣加起来,也不如他! 就比如粮食问题,大家都想着从南方调粮,都没想在北方种稻! 在别人看来是难上加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宗舒这里就变得轻而易举。 有了宗舒,他和太后才制定了“一明一暗”的对金对辽政策。 这一政策的落实,全部围绕宗舒来展开和实施。 组织“大宋自愿军”,是宗舒一人cao办的。所有的经费都是他个人自掏腰包,朝廷没有出一两银子。 当然,宗舒从御前军器监弄走了不少武器装备。 其实,这些武器装备放在那里也是放着,配给大宋自愿军,也不算损失。 大宋自愿军能帮辽人到什么程度,赵佶心里也没底。 而居然,这帮流民和辽军的残兵败将一起,打败了如日中天、不可一世的金人! 如果不是考虑到金人的感受,如果不是顾及金人的报复,赵佶恨不得诏告天下:大宋自愿军就是朝廷组织的! 因为,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这场胜利不是在大宋境内打的,而是跑到别人的土地上打的。 这场胜利不是防御战,而是进攻战。不是步兵的对战,而是骑兵的对决。 这场胜利背后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无疑会增强大宋军民的自信心。 甚至,赵佶的威望会因此一战而大大提高。 赵佶一直在盼望着宗舒和“大宋自愿军”带来新的好消息,哪知道等来的,却是宗舒遭遇不测! 难受了好几天,赵佶吃不好、睡不香,结果,如烟的一番分析,如是云开月明、豁然开朗。 宗舒还活着!活着,就好! 为了鼓舞士气,赵佶说道:“桓儿,你即刻安排人员,到京城散布消息,说宗舒还活着,不要让大家再以讹传讹了。” “官家,县慢!” 又是“且慢”,怎么,刘皇后也跟着宗舒学会了“且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