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百五十五章 论功行赏 (第2/3页)
段时间万历皇帝在京师真的都快受不了了。 京师和北戴河的温暖气候一比较,实在是太热了。 享受过两年的北戴河夏季生活后的万历皇帝,也已经习惯了夏季在北戴河避暑的日子。 所以,当朱常洛传旨内阁,军机处,六部等主要衙门随驾夏都的旨意后。 不仅万历皇帝心情大好,就连那些原来对夏都有意见的官员也是翘首以盼。 因为,这两年的北戴河夏都办公,他们也习惯了。 在京师这闷热的环境里,他们也受不了了。 由此可见,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不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是颠破不破的至理名言! 不过,在移驾前这段时间,朱常洛也做了一定的人事调整安排。 毕竟,邢玠是带着抗倭大功归来的重臣,肯定不能一个爵位就把人家打发了。 这会显得朝廷没有用人之量的。 所以,在朱常洛的调整之下,邢玠正式专任兵部尚书一职,卸任蓟辽总督,并兼任军机处大臣,排名在董其昌之前,为次军机次席。 而原来的兵部尚书李成梁则正式卸任,被安排到了蓟县军校任军事顾问,让他安心的在蓟县军校整理他这一生的兵法韬略,并发挥余热,教导一下蓟县军校中的学员们。 这样的安排,李成梁也没有任何怨言。 相对,李成梁还感激不尽,感激朱常洛没有狡兔死走狗烹,让他安度了晚年。 同时,朱常洛也调整了李如松的职务。 朱常洛下旨将李如松回调入京,卸任大兴安岭城督军之职,交由釜山伯麻贵接替。 至于辽东总兵的位置则给了杨遂了。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认识调整之后,朱常洛也算是彻底的掌控了九边。 虽然,宣化,大同,榆林,延绥等镇没有大动,但这两年里朱常洛已经通过蓟县军校以抽调中下层军官学习的方式,也渐渐的把宣、大等镇的基础兵权也握在手里了。 所以,朱常洛也没必要再把这些人逼到墙角,让他们干出狗急跳墙的祸事来。 毕竟,稳定压倒一切,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能用政治手段达成目的,若再用暴力手段,那就显得下乘了。 虽然,事情也能办成,但,仁义之心却会丢掉。 而现在,朱常洛还非常需要仁义的人设。 若是,现在就把仁义的人设给抛弃了,那么,将来针对士大夫的清理打击,就会显得阻力重重。 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 该迂回的时候,还是要迂回。 政治家是不能被自己的情绪左右的。 一旦掌握了极高权力的政治家,失去了理想的思考,仅凭个人喜怒行事,那么这绝对会是一场天大的灾祸!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安装最新版。】 所以,朱常洛必须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尽力的按照理想的思考去进行的自己的政治变革,打破士大夫一家独大的政治格局,使各个阶层的人都能看到上进的希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cao之过急。 否者就会有很多浑水摸鱼的人混进本就不纯洁的官场之中,做起高高在上的官老爷,继续的欺上瞒下。 这样的结果,朱常洛可不想看到。 还有就是在以后的官员升迁选拔之中,科举考试依然是不可动摇的基本用人国策。 虽然,在后世很多人抨击过科举,认为科举阻碍了自然科学和工业化的进步。 其实,这种想法是偏激的! 科举是对所有人最公平的考试,这母庸置疑的! 若是直接放弃的科举,该用所谓“任人唯贤”的选人标准,这才是最大的不公。 因为“贤”这个标准,实在是太广义了,它没有一个标准答桉。 这就使得很多人钻“贤”的空子,形成类似世袭的裙带关系。 所以,朱常洛是坚决不认可这种弹性极大的选人用人方式的。 朱常洛可不想将来有人写出一篇感人肺腑的三代人奉献于某某衙门的文章来。 若是,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那朱常洛就是千古罪人! 他可是立志要给所有人以“公平”的。 若是出现这种三代人在一个衙门奉献青春的感人笑话,朱常洛还有何颜面面对天下人他的歌功颂德? 不过,要想改变科举限制对思想的禁锢,那么朱常洛能做的就是在以后的科举中,肯定不能只考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八股文! 以后的科举肯定是要加上数学等其他自然学科的内容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彻底重视起数学,重视起自然科学。 这样的话,社会才有可能进步,时代才有可能发展。 虽然,这样做的方式,也可能会走一些崎区的弯路。 但至少在朱常洛看来,这条路的前途是光明的。 所以,朱常洛愿意顺着这条路走下去,给天下众生以“公平”。 安排完了这些人事任免之后,朱常洛和万历皇帝就带着文武百官起驾北戴河夏都了。 到了北戴河后,朱常洛也自然的又见到了日渐成熟的东哥。 东哥这些年依然是一个人待着北戴河行宫,朱常洛从未动过要将她带回京师的心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