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是心理医生_织梦卷词条释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织梦卷词条释义 (第4/6页)

太长的记忆是没办法进行非主观的循环,潜意识提取记忆片段的权限不够了。潜意识也很难把这个完整记忆循环。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富兰克林效应】

    人都是喜欢积极方向的心情,所以当人帮助别人的时候,内心会有开心的感觉。并且在这个时候,潜意识会给帮忙的人一个印象“既然自己帮助了这个人,那么自己应该不会讨厌这个人”。这样就是可以拉近好感度。

    【黑暗效应】

    在黑暗的场合下人的安全感会降低,这样两个人在一起会下意识的互相靠近,更容易产生信任和依赖的感觉。

    【遗传心理学】

    从遗传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发展的本质,就是让自己的基因流传下去。所以男性都花心,因为他们骨子里渴望和更多人发生关系,传播自己的基因。而女性更会在乎自己的基因能否好好的遗传下去,所以会关注男性的物质实力。因此,男人喜欢美女,女人喜欢有钱人,这属于遗传的天性。只不过规则和法律束缚住了每个人,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恒河候实验】

    实验过程,略。

    母对孩子的养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喂饱层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为他提供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通道的积极刺激,让孩子能够感到父母的存在,并能从他们那里得到安全感。

    爱哭闹,爱渴求,爱折腾的宝宝有时让人心烦,但是这恰恰说明这样的宝宝具有一种积极的情绪,也就是:对亲人的依恋。

    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儿童与依恋对象之间温暖、亲密的联系使儿童既得到生理上的满足,更体验到愉快的情感。

    与喂食相比,身体的舒适接触对依恋的形成起更重要的作用。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肌肤接触,如抱抱孩子,摸摸孩子的脸、胸、背等让孩子体味着“接触所带来的安慰感”。

    这种接触的安全感不仅仅是对婴儿,即使是对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十几岁的孩子也是如此。

    还有就是要尽量避免父母与孩子的长期分离。长期分离造成的“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有明显的消极影响。父母应尽量克服困难,亲自担当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如果必须分离,应与孩子做好沟通并坚决离开。

    父母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做亲子游戏时,父母应保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玩耍,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孩子有了安全感,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最重要的是,这证明了即使婴儿不存在记忆和主观意识,但潜意识对于“爱”的渴求也早已经出现了。

    也就是说......人在主观意识形成之前,其实身体是由潜意识进行管理的。潜意识对爱是有敏感性的。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主观思维出现,开始记得事情产生记忆,这个时候潜意识退居幕后,主观思维主导一生。

    但就算是主观思维主导了你的一生,但你仍然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因为在你身体出现,思维还没有出现的那段时间,潜意识才是你身体的真正主人。

    往后的终其一生,潜意识都会把婴儿那段时间得到安全感,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你。

    【季节与性格】

    夏天出生的人一般比较乐观,而冬天出生的人更容易抑郁,甚至精神分裂的可能性也增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现在的猜测是,因为夏天的阳光比冬天多,阳光多会让人身体维生素D增多,维生素D可以让人产生快乐的情绪。

    【道德发育】

    人的道德感,其实有三个发育阶段。

    九岁之前是第一阶段,没有道德感。所以小孩子做事情只会看大人的脸色,他不知道什么是对错。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主要是让孩子培养出底线感。这个时候,如果犯错是不能娇惯的。因为没有惩罚,就会出现熊孩子。

    九岁之后是第二阶段,人才会出现道德感,才会出现共情能力,也愿意服从社会的道德观。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完整性格的人。

    第三阶段,不就是靠年龄划分,而是靠人自己的悟性划分。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道德体系和思想,不盲目服从。但这个领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的。所以新闻上看的那些,有的人几十岁了还是不讲道理,任性妄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绝大多数都已经在第三阶段的时候,这些人还在第二阶段。

    【进化心理学宠】

    人对孩子,特别是婴儿,是有骨子里带着的宠爱基因。这种基因带来的影响,就是进化心理学的一部分。

    全世界的对于美的审美其实是有共同点的,特别是女生。小下巴、大眼睛、小鼻子、皮肤好,符合这几点的基本都是漂亮的女生。而这些恰恰是婴儿所具备的特点。所以人们喜欢这样的女生,真正的原因是喜欢婴儿的基因在影响你的审美。

    【焦点效应】

    九岁之后才会出现共情能力,这个时候才会慢慢的理解别人。但是在共情能力完全发育之前,人是不会想这些的,你关注的只是你自己。这种心理其实并不能完全消失,就算你长大了,如果有一天穿了一件不好看的衣服,或者女生没有化妆出门,你就会觉得别人都在看你。实际上那只是你过于关注你自己了而已。这就是焦点效应。

    【成长狂妄期】

    孩子在成长的前期,会经历一个超级狂妄期,在这个时候孩子会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是最厉害的,所以都喜欢英雄人物。他们内心渴望自己是英雄,他们也深信不疑自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未来是一定有一番成就的。而这个时期,就是孩子的人格中自信产生的时期。当然这个超级狂妄期会随着后面的教育慢慢消散。

    如果超级狂妄期的孩子得到了足够的信任,那么他以后成长起来,就是一个拥有足够自信的人。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信任,甚至还有打击,那么未来成年之后,就会变成一个胆怯、不自信的人。因为他的自信在最关键的发育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养分,已经发育畸形了。这是不可逆的。

    【自恋性人格障碍】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患者,会认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就像是单机游戏里面的主角。所以这样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牺牲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一旦输了,就会折磨所有阻挡他的人。

    【马基雅维利人格】

    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