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织梦卷词条释义 (第6/6页)
但查不出任何问题,这就是心理原因。这个时候只要知道这个人迷信什么。比如迷信某种宗教,迷信某个国家,迷信某个人。然后拿出一个糖豆,告诉这个人这是神药,是你一直崇拜的某种宗教、某个国家、某个人最新研制成果。等吃了这颗糖豆,失聪就直接好了。 人的大脑,或者说人的潜意识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假象,屏蔽掉人身上某方面的能力。就像人格分裂出来的交替人格,可以表现出某方面的惊人天赋,比如绘画天赋。但是回归原始人格之后,这种能力就消失了。 【知识诅咒】 物理学家兼哈佛大学教育学家埃里克马祖尔认为,对某事了解得越多,把它教授给其他人的难度就越大。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厌烦那些“不说人话”的专家,张嘴闭嘴都是一些专业名词。但这些专家自己也很冤枉,因为他们已经用自己经常用的词汇去形容了,但是大家居然都听不懂,明明自己解释的那么“具体”,别人就是不明白呢? 攀岩的人,是不能按照原来的路再下来的。 这就是知识的诅咒。 【强迫式幻想】 这种病的症状,就是他们的梦境,是一场永远不会完结的连续剧。也就是说每天晚上做的梦,剧情是连贯的,人物也是固定的。就像是穿越到了一个平行时空。这种梦一做,就是连续几年。而且真实性几乎和现实差不多。 有一个患者,他在梦境里认识的人和现实中一样,但在梦里这些人都喜欢他,都是他的好朋友。但是在现实中,他们却根本不熟。于是梦中变成了关系亲密的人,梦醒就毫无关系。这种梦境和现实的撕裂感,让他几十年里都陷入痛苦。 甚至还有一部分患者已经自暴自弃,开始努力去过梦境里面的生活,把梦境当成真实的世界,而把醒来的真实世界,当成一场梦。 但问题是,当他们陷入梦境的时候,现实中的身体处于一种机械的挂机状态,会重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在房间里来回走,几个小时,脚底已经磨出了血。 【节日抑郁】 大多数人都有这个反应。越是到了热闹的节日,就越觉得孤单。看到身边和网上各种的热闹,让自己产生了全世界都很开心的错觉。可是自己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所以产生了心理落差。 【同一性危机】 青少年心理成长中同一性危机。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内心的压抑和分裂感不能统一,所以这个时候可能会通过对明星的崇拜,从而重造自我的内心。青春期的少年少女,会被一种无意义感所困扰,找不到自身价值。 【回避型依恋人群】 这种心理问题就在于,当她喜欢上一个人后,如果这个人对她也表现出喜欢,那么她就会瞬间失去兴趣。她可以喜欢别人,但是别人不能喜欢她。他们厌恶喜欢自己的人,严重的还会有生理恶心的反应。 这种心理情况的起因,是童年时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心和爱,久而久之就开始回避爱。因为只有回避了,就不会失去。 【拟娩症】 一些男人在妻子怀孕的时候,会肚子变大,并且会有呕吐、失眠、情绪不稳等妊娠反应,就像是孕妇一样。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怀孕,这就是拟娩综合征。这是因为妻子怀孕后,对妻子身体的过度关心,这种压力会降低男人的雄性激素,再加上移情的原因,有了和妻子相同的心里感觉。而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产生了这种症状。 【纸性恋】 这种就是很多二次元重度宅男的问题。这种人对真实的人类没有感情,只对虚拟的角色有兴趣。比如经常有猎奇新闻,有人和动漫角色结婚,这就是纸性恋。 【充者综合征】 这类人总是认为,自己能达到现在的位置,不是凭借真才实学,而是侥幸。所以这类人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害怕别人拆穿自己一无是处的本质。 【心盲症】 也叫想象障碍。有些人是无法在脑海中构建出画面的,这不是想象力的缺少,是大脑构建功能的缺少。大概每一百人里,就会有两个人患有心盲症。 【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就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提高。比如试的衣服穿上照镜子,就在潜意识里觉得已经是自己的了,所以就会忽略一些小瑕疵。 【拉普拉斯兽和决定论】 和心理学关系不大,略。 【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 任何事物的改变都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变化势必会引起另外一种物质的变化。 【裂脑人症】 人的大脑是分成左右脑的,而把左右脑连接起来的那部分脑部器官,就是胼胝体。如果说人的左右脑是各自为政的地方政府,胼胝体就是中央集权的王朝。如果胼胝体损伤,左右脑会自行发育,失去同步。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又叫获得性天才综合征。当人的左脑额叶和颞叶区域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伤后,右脑会弥补你左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大脑潜能,获得更强大的才能。 【杠精】 杠精都是为了优越感。比如在知识、智商、见闻上的优越感,在一个话题上进行各种复杂的深入。或者是看到优秀的人,产生了嫉妒,所以强行抬杠,制造缺点,拉低对方的位置,增加自己的信心。本质上,其实是心理防御的一种,要维持心理平衡。 【老好人】 很多普通人其实都受困于自己的思维惯性。也就是所谓的老好人形象。觉得自己必须是一个老好人。因为潜意识里,需要别人觉得自己是好人的认证,所以习惯性的去牺牲自己的利益,压制自己的情绪。仅仅是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好人的廉价认证,就用尽一切去努力得到,不惜委屈自己。 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童年中,被长辈特意调教出来的价值观,而且是用惩罚恐惧去调教。这一切只为了当一个所谓听话的好孩子。最后结果,就是让孩子长大后会为了别人一个虚无的好’认证,就忘了自己的需求,变成懦弱、妥协、没主见。注定被人欺负的老好人。 【道德实验】 内容过多,剧情过去不久,略。 【织梦的本质:爱的能力】 纵然身上天生携带着恐怖的基因,但终究无法动摇那颗被爱包裹的心。 好的童年治愈一生,坏的童年一生治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