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35、莫名其妙火了 (第1/4页)
李唐之所以直飞托伦托,而不是前往湾哥华,此行主要是应牛福的请求,跟随胡真篪等团队成员,去诺朗达公司看看。 这是自去年底,收购诺朗达公司功败垂成之后,他们再次来到这里。 胡真篪跟诺朗达公司的人很熟,毕竟之前双方有过很好地合作。 只是表达了想要继续合作,明确表示有意愿收购该公司旗下的一些子公司,尤其列明了收购主要的核心资产之后,诺朗达公司犹豫了。 去年底的时候,诺朗达公司大股东传出转让股份之后,咸水海谷、比和比拓、鹰镁资源等大企业轮番入场,纷纷提交报价。 如此一翻动作,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尤其是武矿集团传出提交了总价达到六十亿镁元的报价之后,公司股价更是达到了高点。 只是后来保守党站出来公开反对,伽国民众也是义愤填膺,一致反对如此重要的矿产资源企业落入华夏企业的手里,甚至在公司总部大楼门前呐喊示威。 最终收购就差临门一脚,最终是夭折了。 也因此,股价狂泻千里,大股东也觉得这样的市场行情,出手股份不太合适,有些亏了。 这段时间以来,收购的事情,已经基本偃旗息鼓了。 当武矿集团提出拆分收购旗下子公司的想法之后,诺朗达公司的管理层也好,大股东也罢,在转让公司的意愿不高情况下,对方又提出来想要收购真正有价值的有诸多矿权的子公司,自然是不太乐意。 对方意兴阑珊,事情进展不太顺利。 “福尔公司旗下拥有伽国最大的镍矿山,智莉、必鲁的多个大型铜矿山,也都是在这家公司名下。而诺朗达公司拥有福尔公司将近60%的股份,也就是福尔公司的母公司。” 团队的一名分析师跟李唐再次介绍:“在来伽国之前,福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金特里跟我们明确表态,我们的入股,甚至是全部收购,与福尔公司的发展规划是相吻合的,咱们双方的长期发展战略是一致的。我们缺少铜矿和镍矿,而福尔公司正是这两项矿产资源的开采商。他们开采,我们负责销售,天作之合。” 胡真篪挠了挠头,也是看向李唐:“福尔公司对我们表达了善意,但作用不大。想要单纯收购福尔公司,最终还得是诺朗达公司点头同意才行。经过之前收购的失败,折腾了那么长时间,似乎是疲倦了,他们对收购的事情,已经兴趣冷却了。” “有没有其他办法,比如绕过诺朗达公司?”李唐问道。 “没有其他办法。”胡真篪摇头,“诺朗达公司绝对控股。” 李唐躺在沙发上,双手抱头,也是一筹莫展。 毫无疑问,诺朗达公司旗下的福尔公司,拥有多个镍矿和铜矿的矿权、开采权,价值非常高,也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至于该公司旗下的各种铜矿、镍矿、锌矿的深度加工厂,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子公司,看起来庞大,其实是累赘。 如果能够拿到最有价值的镍矿、铜矿的矿权,也就是拿下福尔公司,从长远来看,真就是拿走了诺朗达公司的命根子! 可惜事情看起来很难办到。 伽国的人,也不全是蠢货,不可能让武矿集团白捡这么大一个便宜。 “错过了眼前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你们收购的成功率,就会逐渐降低。”他很肯定的做出判断。 等到年底,铜金属价格疯狂飙升,跨国四千镁元每吨的大关。 之后,这种价格上涨的态势,就彻底挣脱缰绳,五千镁元、六千镁元…… 一路上扬,仿佛脱缰的野马,再也无法控制。 到那个时候,想要收购,那就不是六十亿镁元能够搞定。 翻倍都不止! “但我们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胡真篪虽然无法理解李唐的这种说法,但还是原因听从李唐的建议。 其实在他的心里,既然收购遇到麻烦,无非是缓一缓。 以诺朗达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随着时间推移,财务报表只会越来越糟糕。 等到他们陷入更大的困境,到时候他们再过来谈就好了。 那种情况下,没准收购价格还能往下压。 他是这么想的。 这一点与李唐的想法正好背道而驰。 这么想,只因为他没有李唐那种来自未来的眼光。 “胡总是打算先缓一缓?”李唐看出了胡真篪的态度,也明白眼下的情况,确实没有突破口。 “只能等一等。”胡真篪没有说的太绝对。 直接说放弃,会显得非常的难堪。 “也好。”李唐当初也只是提个建议,没办法替武矿集团做决定,又问道:“你们接下来,是打算直接回国,还是在这边待一段时间,等等?” “你不是要去看煤矿和铁矿项目吗?”胡真篪问道。 “是的。”李唐点头。 “我跟你走走吧,见见世面。”胡真篪讪笑了一下。 其实这是牛福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全程跟着李唐,看看李唐到底在国外有什么神通广大的本事,多学学。 “也行。”李唐自己没什么不能见人的行动。 正聊着,旁边一个人开口:“福尔公司那边打来电话,说咱们这些天跟诺朗达公司的会面,又引起了保守党、新民主党的关注,上电视了。” “看电视吧。” 时间不早,又刚刚吃完晚饭,胡真篪的房间里有客厅,有电视。 电视节目,是一档访谈类型的节目,主持人以及邀请的嘉宾,坐在那里畅所欲言。 打开电视,第一个画面就看到了诺朗达公司的高管带着胡真篪、李唐等人走出办公大楼。 “这是我们离开诺朗达公司办公大楼的时候,他们送我们的画面。”有人注意到了环境背景。 “还真是,我们都上镜了!” “胡总真是雄赳赳气昂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