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18、跟全世界为敌 (第2/3页)
于飞洲大陆的腹地,远离港口。 修建铁路的距离,得超过六百公里!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费时费力,还非常费钱! 不管是三十亿镁元,还是五十亿镁元,他们都对这个项目的前景,给予了巨大的期望。 除了三大国企的鼎力支持之外,上级领导也表示了高度的关注,也给予了实际的支持,尤其是在贷款方面,一定会给足支持力度! 多方在商量了多日之后,最终确定了具体的合作方案。 冈果卡酷拉-卡莫拉铜矿公司,估值大约十五亿镁元。 李唐和弗兰多名下的公司,以矿权入股,各自持有公司股份25%。 紫色矿业、武矿集团、华铝集团分别出资五亿镁元,各自持有大约16.6%的股份。 这样一来,国企总计持有一半的股份,对公司的经营和决策,已经有了足够的影响力。 融资方案,能够拿到十五亿镁元的资金,用于项目开发,还不够。 余下的资金缺口,将通过贷款的方式来解决。 国内的多家银行,也会给予资金上的帮助。 拟定合作框架,但这只是开始。 大家也都接受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在向冈果方面申请开采权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无条件给冈果提供铜矿公司15%的股份。 若是如此,大家手里的股份,必然还会进一步稀释。 不管如何,这样的合作,各方都基本上满足了愿望。 尤其是弗兰多,虽然没有直接获得金钱上的收益,但持有25%的股份,未来矿山开发成功,这部分股份,那就是祖传的宝贝! 以现在的铜金属高行情,一旦矿山投入生产,年产铜金属数十万吨,每年能够持续获得数亿镁元的分红,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矿山寿命往往对会有数十年,他的收益,也将持续数十年! 到那时,他才是真正的猎矿大师! 对于华夏的整个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卡酷拉-卡莫拉铜矿能否开发成功,也是决定着行业将来的命运。 这个项目,牵动无数人的心。 刚忙完这件事情,李唐想要喘口气,趁着周末想要休息两天,带着李欣琪在燕京到处逛逛。 结果,卢晨义一个电话打过来,说他已经在云顶大厦。 李唐不得不更改计划,带着李欣琪一起,赶到了云顶大厦。 “欣琪也在?”卢晨义认识李欣琪,看到两人结伴迎面走来,立即就明白自己的到来,打搅了别人的二人世界。 “卢董,您跟李唐谈,我就不打扰了。”李欣琪打了声招呼,跟李唐说了一声之后,自己前往楼下的休闲吧。 李唐把卢晨义请进了办公室,也不废话,直接问道:“卢董看起来脸上有些焦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今年的铁矿石谈判,铁定谈崩了。”卢晨义言简意赅。 “找我是什么意思?” 李唐不觉得自己现在的能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连赢矿业现在体量还小,根本没有话语权,人微言轻。” 就算他答应卢晨义,把连赢矿业的铁矿石价格压低,只会损失自己的利益,并不能对整个铁矿石的价格造成任何一丁点的影响。 “必须加快速度,开发马利河铁矿和西门杜铁矿!” 卢晨义言语铿锵有力,“必须尽快落实这两个项目!” 他们谈了很久,把两个项目开发涉及的方方面面,都交流了一遍。 晚上的时候,又一起吃了个晚饭。 牛福、吕才清也都过来作陪。 饭后,吕才清执意让李唐坐他的专车走,显然有些话要私下谈。 车子行驶速度不快,窗外的夜晚灯光明亮,车马如龙。 “我们华铝集团要收购立拓。”暗淡的环境下,吕才清忽然开口说话。 “收购?”李唐并不惊讶,反而有些淡定的发出疑问。 “并不能够全盘收购,毕竟现在立拓的市值,太高了!” 吕才清入主华铝集团,本身就带着上面的意志。 他的锐意进取,以及大胆开拓疆野,正是目前整个工业环境所急需的。 “刚才饭桌上,卢董也透露了,铁矿石价格,一定还会连续上涨。这样的消息,之前似乎已经通过一些小道消息,透露了出去。投资领域普遍看好立拓、比和比拓等铁矿企业的利润前景,所以这些铁矿企业,股价应声上涨。” 他内心充满了斗志,但还是不得不接受现实,“立拓总市值超过一千亿美元,这可不是我们能够整个囫囵吞下去的庞然大物。” “那怎么个意思呢?”李唐问道。 “有华儿街的投行跟我们推荐了立拓的可转债,很大数量的可转债,涉及到一百多亿镁元的总交易金额。我们计划吞进去,以此获得立拓鹰国公司12%左右的股份,也获得立拓集团百分之九的普通股。这样一来,我们将成为立拓的单一最大股东!” “如果只是获得普通股的股票,没有董事会席位,对公司经营状况没有内幕消息,对经营决策没有施加影响力的手段,那只能是一笔单纯的证券投资。” 李唐明白其中的主要利害关系,“这样大规模的投资,收获不大。” 其实按照超前的视野来看,这是一笔必然亏损严重的投资。 毕竟立拓现在的股价、市值,来到了历史最高点。 华儿街的投行,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联系华铝集团,帮助他们入股立拓? 一片好心? 肯定不是的。 镁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席卷整个西方世界,正在愈演愈烈,有席卷世界的苗头! 手握立拓大量可转债的基金机构,现在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满世界寻找接盘侠。 于是乎,他们盯上了逐渐肥硕起来的华夏企业。 在这个节骨眼,华夏的铁矿石正在遭受三大铁矿石巨头的持续“迫害”,对它们是怒目相视,恨不能一口生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