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一章 大明都这么富贵了,为什么还要入侵我们!(六千字) (第2/3页)
这你都不知道?” 这个名唤伊室的倭国留学生很惊讶地问了一句,然后说道:“这艘船有贵人要乘坐,所以得等贵人上船了,才可以启航。” “贵人,哪位贵人?” 多田荣问道。 “皇长子和五皇子!” 伊室回道。 多田荣继续问道:“明国的皇长子和五皇子?” 伊室听后笑了起来:“真是好笑!不是天朝圣皇陛下的皇子,能尊贵到让全船的人等着?倭国的皇嗣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尊贵,就算在倭国,也是幕府的贵人要比他们尊贵些。” “可悲呀!我大和的皇室还没自己的臣子尊贵,如此大和,焉能不落后?其根本就在于君权未正也!” 武藤正宗因此感叹了起来。 “这里能看到明国的皇长子和五皇子吗?” 多田荣又问了起来。 “看不到,他们有专门的登船梯,估计只能看到他们的卫兵。” 伊室回道。 而多田荣还是趴到窗边,瞅了一眼:“他们的卫兵好高大!这些明人说实话,的确要比我们倭人壮实高大许多!” “我萨摩藩已经设了天朝慰问所,会定期派一批年轻少女去慰问所,向天朝的人借种,将来我萨摩藩的人会高大一些的。” 伊室很是觉得光彩地炫耀起来。 这也很正常。 毕竟大明在这个时代很强大,汉人自带光环。 而人天生是慕强的。 伊室会觉得这很光荣,也是一种很合理的心理反应。 “呵呵!你们萨摩藩还不是向我们柳川藩学的!若论汉化,还是我们柳川藩走在最前面,如今已通铁路,我表弟身上就有汉人血统!” 甚至,此时,一来自柳川城,汉名叫宗纯郎的倭国留学生还与伊室比了起来。 民族观念比较深的武藤正宗听后,脸色更加难看,腹诽道:“更悲哀的是,自己大和帝国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各处大名互不统属,甚至不少以为大明藩属和汉化程度高为荣,如此下去,不用明国兴兵,只怕我大和也亡族不远吧。” “来了!皇长子殿下和五皇子殿下来了!” 一时,整个船舱内的倭人留学生们兴奋起来,越来越多的倭人趴到了窗口开始往外看。 只有武藤正宗这种非倭国上层或买办阶级出身的留学生淡定一些,甚至有些痛心。 …… 朱慈炜和朱慈灼这时候的确已结伴从蒸汽汽车上下来,在侍卫官的带领下,往船舱这边走来。 这艘轮船的负责人和高管,以及汉人与为大明做高级买办而因此在大明较有地位的汉化倭人都出了船舱迎接。 “殿下!” 这些人在见到朱慈炜和朱慈灼后就行起了拱手礼。 朱慈炜和朱慈灼都只是点首致意。 然后,穿着大明亲王服的二人就颇为高冷地在上了船。 虽然,二人在上船的全程没有搭理所有人。 但对于这些人而言,尤其是跟着出来的汉化倭人中的高级买办们而言,都觉得脸上特别有光,心道:“果然是天朝皇嗣,都这么俊逸非凡!” 朱慈炜和朱慈灼上船后直接去了第一等船舱,然后瞅了一眼船舱门处醒目的一排大字“外夷与狗不得入内”。 这艘大明轮船属于豪华型的邮轮。 第一等船舱不但有套房,也有别苑,还有泳池,茶室、图书室、以及有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品貌才情一流的倭女组成的青楼等。 朱慈炜和朱慈灼在这里有自己的专用别苑。 不过,朱慈灼没有住自己的别苑,而是来了朱慈炜这里,且聊起天来:“大哥,你听说父皇设皇家文学艺术奖的事吗,而且李渔和蒲松龄得了头奖,奖金足足十万银元!” “这个李渔,我在江南任巡抚时见过,是个怪才!父皇突然这样做,这是在鼓励文人游于市井百姓之间,而不是游权贵官宦之门!要他们多为百姓创作,而非为某些势力的喉舌。” 朱慈炜说道。 “虽然弟弟我对什么政论和社论文章不感兴趣,我对诗词和词话戏剧什么的,可是喜欢得要命!这个李渔,我将来定要见见。” 朱慈灼说着就提议道:“大哥,谁都知道,来往于长崎与江南之间的汉人,多是风流文人,为的是好背着贤妻偷腥的,想必我们这船上也有不少,要不,我们也去这船上青楼认识几个?” 朱慈灼说干就干,立即站起身来,道:“走吧!” “我看你也想去风流,别忘了你是皇子!” 朱慈炜笑着说了一句。 “我又不用争储,管那些形象做什么?” 朱慈灼说着就把朱慈炜拉了起来:“你也穿便服去看看,横竖不留宿就行了!顺便也看看我大明的文人们如今都是些什么德性。” 朱慈炜听朱慈灼说顺便看看大明的文人现在的德性,倒也有了兴趣,道:“好!” 于是,二人就换了衣服来到了昔日第一等船舱最热闹的地方。 但让二人意外的是,这里此时却非常安静。 “奇了怪了!我上次来长崎时不是这样的啊!” 朱慈炜说着就和朱慈炜走了进去。 然后,二人看见大厅里,所有文人都在认认真真地伏案码字。 不对。 应该是伏案书写。 且一个个如柳下惠一样,对身旁的尤物级倭女视若无睹。 有的还直接推开她们,嫌这些人干扰了自己思绪。 “咦!我大明的文人们什么时候不风流了?” 朱慈灼很是惊讶地说道。 “国子监博士李渔,见过皇长子殿下。” 这时候,一正抬头准备整理思绪的文人见朱慈炜出现,忙走过来,低声说了一句。 朱慈灼忙反应了过来,问道:“你就是李渔?” “正是在下,敢问这位殿下是?” 李渔回答问道。 “你唤我五殿下便是。” 朱慈灼回道。 “原来是五殿下,失敬。” 李渔立即作揖道。 “你最近可是发财了啊,估计还扬名天下了。” 朱慈灼笑着说了起来。 “承蒙皇上厚恩,不过胡编的几个好故事而已。” 李渔回道。 “能让老百姓说好的可不仅仅是好故事那么简单,也是有传世价值的。” 朱慈炜这时候说了一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