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七章 斩杀皇族宗亲,审查皇族(二合一) (第1/2页)
“本殿下懒得教育你,你有这样的想法恰好就是你现在沦为失败者的原因!” “不过,你承认就好,本殿下就以宗人府的名义直接宣判,对你实施斩立决!且就在这里处斩,并枭首传于天下各藩国,以儆效尤。” 朱慈炜这时候说道。 朱常涔听后手有些颤抖起来,吞咽了几下,有些怅惘道:“我知道,只是因为皇上不喜欢我这样的想法,所以我才有了今日的下场!” “但我不服!” 朱常涔说后就补了一句。 “他娘的,你有什么不服的!” “陛下能让你分疆裂土一方,虽是天子之恩,但也是天下汉人和衷共济、团结一心的结果!” “若不是天下汉人一起努力,使科技和文化大发展,军事上胜利不断,不然,陛下哪有那么多疆土分封,让你成一方诸侯?” “虽然,众人其实为的是各自的功业在为大明开辟疆场,但若无一份同胞之情,我煌煌大明凭什么天下无敌,进而可以扫荡天下强国?!”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此乃秦风,故而秦能一扫六合!如今我大明汉民亦是此风,才复秦之伟业,甚至还在此基础上更加辉煌!” “可你竟把你得到的认作是理所应当,却不知道,你所得到的是,正是天下汉人念在同胞之情上,才让你裂土一方,不然你凭什么!就因为你血统高贵?别忘了,我老朱家是布衣出身!此乃太祖亲言!” 朱以海这时候把桌子一拍,然后对朱常涔呵斥道。 “就算不懂这些道理,总得知道感念皇恩吧,若非天子,你能分封?” 朱由崧这时候补充了一句。 “是,我忽略了我所得到的一切皆来自皇上的恩赐。” 朱常涔这时候语气软和了下来,说着就眨眼看着朱慈炜:“但是可否饶我死罪?” 然后,朱常涔又忍不住道:“我不想死。” 朱常涔继续说道:“可否看在都是朱家人的份上,饶我一命?” 朱慈炜很是干脆道:“不能。” “为何不能?大皇子,如果今日你我换一下角色,我绝对会看在你是我朱家人的份上,对你从宽处理的!至少不会处死;这是情谊,也是天下人都能理解的宗族情谊。” “你不能无情啊!” 朱常涔有些失望地道。 朱慈炜突然笑了起来:“很遗憾,今日是我审你,不是你审我。” 说着,朱慈炜就一脸严肃地问道:“断头台搭建好没有?” “已经搭建好。” 朱和圳忙回道。 “石灰和盒子呢?” “也已经准备好。” “那拖下去,立即行刑!” 朱慈炜不带一丝犹豫说道。 “是!” 朱常涔因此被拖了下去。 一时,朱常涔又是慌张又是害怕地喊道:“大皇子,也就是你们掌握了最先进的科技,不然,若是我掌握,我才不会有今日的下场,我没错!我根本就没错!只是生错了时候!” 朱常涔被押上了断头台。 且接着,朱常涔的头颅就被摁在了断头台上。 咔嚓! 只一刀,一颗肥肥的头颅滚了下来。 等在一旁的装盒者很淡定地就让其变成了盒。 而朱慈炜接下来还处理了其他人。 其中,陈廷敬因身为长史官而一味曲意逢迎,而未能谏阻国主,且皇权特许朱慈炜处置相应藩属官吏,也就被朱慈炜判以革职流放,而流放到马达加斯加去。 朱常涔的家人则也被做了相应处置。 朱常涔雇佣的西夷兵则全部砍断右手,使其失去战斗力。 另外,宁西王国也被撤藩,而由已先安排好且随皇属军一起来巴塞罗那的新藩属官吏接管。 至于以后宁西王国所辖区域会被如何分封,自然是以后的事。 在整顿了宁西王国后,朱慈炜继续带着皇属军一干人马整顿着藩政。 “竟然自造文字!是汉字不够好吗?” “还设计了新的礼服,这暹罗国是何居心?” 朱慈炜则因此在先微服巡视到暹罗国时,却发现这里的学堂正在传授一种新的文字,且还普及着一种新的礼服。 朱慈炜一下子就感觉到这里面存在着不对劲的心思。 因此,朱慈炜在回到,位于后世吉隆坡一带的靖国,如今皇属军临时驻营地时,于次日就下令着皇属军下辖航空大队去投旨给朱由棷,令其停止发布一切军政命令,接受宗人府调查和整顿。 朱由棷在收到传单后很是惊慌,立即召见了熊赐履,很是凝重地问道:“你收到传单没有?” “收到了。” 熊赐履回道。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朱由棷问道。 “殿下就藩不久,一切新文字和新文化还没开始实行,民众还是认朝廷的,即便是护卫军也是如此,所以没法阻止宗人府的皇属军,现在只能听其处置,像巴塞罗那一样。” 熊赐履回道。 “像巴塞罗那一样,是不是说,本王也要像巴塞罗那的宁西王一样被砍头?” 朱由棷郁闷地问道。 熊赐履回道:“以如今这位皇长子的行事风格,有可能会。” “什么叫有可能会,朱由校倒是生了个好儿子!” 朱由棷双手颤抖地回了一句,就道:“只是现在不知道他会拿什么理由来治我的罪,我们可还没做出让土人虐待汉人的事来。” “所以也有可能不会,殿下先别自乱阵脚,等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 熊赐履回道。 不久之后,朱和圳就奉朱慈炜之命先带兵接管了暹罗国首都大城。 朱慈炜随后带着皇属军主要人物进入城中,在暹罗王府正堂见到了朱由棷和他的藩王府一众官吏。 一见到朱由棷,朱慈炜就将一份教材和一套礼服丢到了暹罗王朱由棷面前: “王叔,皇侄在来暹罗国后得到了一套这样的教材,且正巧看见有塾师在用这个教材教学童读书,还见当地人娶妻时穿了一套这样的礼服,而这教材上的文字明显不是我大明文字,服饰也不是我大明新郎官穿的服饰,所以,皇侄好奇的很,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